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功能性饮料行业市场发展和调研分析报告

中国功能性饮料行业市场发展和调研分析报告

中国功能性饮料行业市场发展和调研分析报告2016年本功能性饮料研究报告重点企业包含了:天地壹号,万绿生物,辉文生物,同福碗粥,金维制药等行业领先企业。

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欧咨行业数据库,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目录第一节功能性饮料成新时代饮料消费宠儿 (5)一、走进功能性饮料 (5)二、功能性饮料需求巨大,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7)第二节参考国外发展经验,健康需求提升是关键 (9)一、美国功能性饮料发展概述 (9)二、日本功能性饮料发展概述 (12)第三节中国功能性饮料前景光明 (14)一、中国功能性饮料发展概述 (14)二、消费升级、政策支持、健身热潮推升国内健康需求 (16)三、中国功能性饮料发展空间巨大 (19)第四节重点公司分析 (20)一、天地壹号:健康饮料价值挖掘者 (20)二、万绿生物:中国芦荟加工生产行业领航者 (22)三、辉文生物:享银耳多糖全球独家专利,领跑“生物科技+” (24)四、同福碗粥:功能性营养食品专家 (27)五、金维制药:功能饮料添加剂VB12 龙头 (29)图表目录图表1:全球功能性饮料发展历程 (5)图表2: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功能饮料需求调查 (8)图表3:2009-2014 年全球功能性饮料市场规模统计 (8)图表4:2009-2014 年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容量 (8)图表5:美国能量饮料行业销售额 (9)图表6:美国能量饮料销售额占软饮料行业比例 (10)图表7:美国能量饮料行业前五大公司份额 (10)图表8:美国保健和社会救助行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11)图表9:美国医疗护理个人消费支出 (11)图表10:日本功能饮料发展历程 (12)图表11;日本功能饮料市场增速变化情况 (13)图表12:日本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占GDP 比重 (13)图表13:中国功能性饮料发展历程 (14)图表14:中国能量饮料销售额及增速 (14)图表15:中国运动饮料销售额及增速 (15)图表16:我国各大功能性饮料市场占有率 (15)图表17:中国人均GDP 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16)图表18: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度消费性支出 (16)图表19: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 (17)图表20:我国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口比例 (18)图表21:国内健身俱乐部总数情况 (18)图表22:国内健身俱乐部会员人数情况 (18)图表23:各国功能性饮料人均消费量对比(升) (19)图表24:天地壹号主要产品 (20)图表25:辉文生物产品体系 (24)图表26:2012-2015 年各产品收入占比 (25)图表27:公司银耳多糖应用领域 (25)表格目录表格1:全球功能性饮料按功能分类 (5)表格2:功能性饮料按原料分类 (6)表格3;2015 年日本能量饮料市场推出的新产品 (13)表格4:2016 年国家运动健身行业规划政策盘点 (17)表格5:天地壹号主要产品 (20)表格6:天地壹号竞争优势 (21)表格7:天地壹号财务数据摘要 (21)表格8:万绿生物主要产品 (22)表格9:万绿生物竞争优势 (23)表格10:万绿生物财务数据摘要 (23)表格11:公司银耳多糖产品技术特性 (26)表格12:辉文生物竞争优势 (26)表格13:辉文生物财务数据摘要 (27)表格14:同福碗粥主要产品 (28)表格15:同福碗粥竞争优势 (28)表格16:同福碗粥财务数据摘要 (29)表格17:金维制药主要产品及产品用途 (30)表格18:金维制药竞争优势 (30)表格19:金维制药财务数据摘要 (31)第一节功能性饮料成新时代饮料消费宠儿一、走进功能性饮料功能性饮料是指通过在饮料中添加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并将其科学的搭配调整,从而研发生产出来的一种能够满足某类特定人群需求的饮料产品。

其研制起始于20 世纪30 年代,从1938 年第一代功能饮料“Lucozade”出现到现在已有80 年左右发展历史。

图表1:全球功能性饮料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运动功能饮料的发展和展望》如今,全球功能性饮料的种类及用途均已十分丰富。

从功能角度分类,全球功能性饮料可分为运动饮料、能量饮料、抗氧化饮料、人体免疫功能饮料和其他类型功能饮料。

表格1:全球功能性饮料按功能分类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功能性饮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从原料角度分类,功能性饮料可分为以下八大类:表格2:功能性饮料按原料分类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国内外功能性饮料研究与开发》二、功能性饮料需求巨大,市场规模增长迅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饮料的要求除了美味可口、营养丰富之外,还希望它们具有特定的功效,以有利于人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Ipsos 的《2016 中国食品&饮料趋势及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一二线城市消费者中有34%的人经常跑步,其中51%的人表示跑步时几乎每次/经常会喝运动型功能饮料。

功能饮料凭借其对人体微量元素的补充和提神抗疲劳等功效逐渐成为新时代饮料消费的宠儿。

图表2: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功能饮料需求调查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2016 中国食品&饮料趋势及消费者洞察》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2009-2014 年间,全球及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规模都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

全球功能饮料市场规模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规模平均增长率达到28.9%。

图表3:2009-2014 年全球功能性饮料市场规模统计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图表4:2009-2014 年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容量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第二节参考国外发展经验,健康需求提升是关键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是功能性饮料的8 个主要市场,自1998 年以来,连续以2 位数的速度增长。

美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功能饮料市场,日本是功能性饮料的发源地。

因此,下文将从美国和日本出发进行分析,参考两国功能性饮料市场发展经验,寻找发展过程中的引导因素。

一、美国功能性饮料发展概述自2000 年以来,功能性饮料成为风靡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一种健康功能饮品。

健康是消费者的最大诉求,维生素、矿物质、天然咖啡因、植物提取物、不含防腐剂、天然、有机、低含量定位(低糖、低胆固醇、低热量)的产品以及有利于心脏、肠胃健康的有机保健果汁、添加膳食纤维的产品迅速流行。

2001 年以来,美国能量饮料行业发展迅速,在软饮料行业销售额中占比也由2001 年的0.77%提升至2015 年的7.59%。

图表5:美国能量饮料行业销售额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Euromonitor图表6:美国能量饮料销售额占软饮料行业比例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Euromonitor美国特殊用途饮料主要以怪兽、红牛等品牌为主,美国市场怪兽、红牛、Rockstar、Fullthrottle、Nqfuir 为销售前五位的能量饮料品牌,其中增长最为快速的是超强配方的能量补充液,如先锋5 小时、红牛、6-hour Power、Monster Hitman 等。

图表7:美国能量饮料行业前五大公司份额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Euromonitor总体来看,美国特殊用途饮料的效用主要集中在:1.激发能量,如美国怪兽能量饮料;2.对咖啡因和尼克酸敏感的疲劳人群;3.提供工作族的精力和清醒;4.补充维生素,适合年轻人尤其是女性群体。

在美国功能性饮料风靡的这段时间内,美国保健与社会救助行业(包括门诊、看护、家庭护理设施等)增加值占GDP 比重和医疗护理个人消费支出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可见,功能性饮料的发展是有健康需求提升在背后作为支撑的。

图表8:美国保健和社会救助行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wind图表9:美国医疗护理个人消费支出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wind二、日本功能性饮料发展概述日本是最早提出功能食品概念的国家,1991 年日本修改了“营养改善法”,将功能食品正式定名为特定保健用食品,2001 年日本厚生省又推出了一类新食品,称之营养素功能食品。

图表10:日本功能饮料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功能性饮料的市场发展趋势与管理对策》,中国食品报网2012 年以前,日本特殊用途饮料市场以大正制药、武藤制药、佐藤制药等口服液类小容量功能性饮料为主,配方上使用咖啡因、B 族维生素和牛磺酸,以特定功能性诉求为主。

随着红牛进入日本市场,日本的功能饮料市场开始向大容量的饮料化功能性饮料市场发展,紧接着朝日、三得利、麒麟、日本可口可乐、可尔必思、好侍相继进入了饮料化功能饮料市场。

2015 年,日本能量饮料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新产品层出不穷。

表格3;2015 年日本能量饮料市场推出的新产品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中国食品报网对比日本功能饮料市场增速变化及日本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占GDP 比重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在医疗卫生支出占GDP 比重明显提升的几年中,功能性饮料市场也得以快速增长。

可见,健康需求对于功能性饮料的发展至关重要。

图表11;日本功能饮料市场增速变化情况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Euromonitor图表12:日本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占GDP 比重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wind第三节中国功能性饮料前景光明一、中国功能性饮料发展概述中国是功能性饮料在亚太地区除日本以外的主要市场,有着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药食同源”的理念贯穿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两广地区的老百姓1000 多年前就开始饮用各种草药和根茎制成的药茶,用来祛寒、除湿、解暑等。

中国工业化生产功能饮料始于80 年代,健力宝公司生产的碳酸型运动饮料成为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饮料,曾取得40 多亿元的可观销售收入。

90 年代“红牛”进入中国,开始传播能量饮料的概念。

2000 年后的“王老吉”凉茶饮料、“脉动”营养素饮料在中国市场盛行。

图表13:中国功能性饮料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功能性饮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2015 年,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饮料市场,其中功能饮料的表现也十分抢眼。

功能饮料可细分为能量饮料和运动饮料,根据Euromonitor 数据,2015 年我国功能饮料实现总销售额606 亿元,其中能量饮料410 亿元,运动型饮料为196 亿元,两者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

图表14:中国能量饮料销售额及增速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Euromonitor图表15:中国运动饮料销售额及增速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Euromonitor目前,我国功能性饮料主要产品包括红牛、东鹏特饮、启力、日加满、乐虎、黑卡6 小时等,自2010 年起,红牛的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80%左右,遥遥领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