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知识汇总 ppt课件
院感知识汇总
1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院感采样监测 锐器伤处理 HIV锐器伤 洗手 佩戴口罩 戴手套 标准预防 医疗废物 无菌技术操作10项原则 消毒技术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 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μW /cm2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 辐照强度≥180μW /cm2为合格。
9
方法:伤口处理 报告 查血 监测 用药(必要时) (1)伤口处理(立即):在伤口旁反复轻轻挤血,并皂液和流动水
冲洗(禁止伤口局部挤压),再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包扎 伤口,如为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 (2)报告: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登记(HIV30分钟内, 其他2小时内报)。患者无血源性传染病的可不报告。 (3)查血:受伤者做相关血液检查。查患者是否患血源性传染病 (HBV、HIV、HCV、梅毒)。 (4)随访监测或(和)用药 随访监测半年,于伤后3、6月抽血查相关指标。 患者为可疑或确定HBsAg阳性,如受伤者血清抗HBs阳性或HBsAg 阳性不需处理,血清HBsAg阴性、抗HBs阴性或弱阳性,应于24小 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另按0、1、6月程序注射乙肝疫苗。 伤后3、6月查HBsAg、抗HBs和ALT
11
HIV职业暴露分级: (1)一级暴露:暴露源(体液、血液含有体液、血液的
医疗器械、物品)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 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 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源剌伤或割伤皮肤,但损 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 (3)三级暴露:暴露源剌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 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见血液 HIV暴露源血病毒载量水平分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 种类型。
一点、两端各距墙壁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 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 后立即送检培养。
5
1、院感监测中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是指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及其他致病菌。
2、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数应≤2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菌;接触皮 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数应≤20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菌。
8
检测方法: 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置紫外
线灯下垂直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min(紫外线照射后, 将图案正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观察指示卡 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结果判定: 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照射强度≥90μW/cm2为合格;使用中
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8、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进行化学监测一次,戊二醛的化学监测每周不少于
一次。 9、爱婴区、新生儿病房、儿科病房的物表和医务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6
7
采样时间: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手样,在消毒后采样皮肤粘膜 采样方法: (1)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
3、目前物体表面监测采样时间为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 4、手监测采样时间为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 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
距墙壁≥5cm。 6、紫外线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每半年进行照射
强度监测一次(新灯管不低于100µ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µW/cm2)。 7、消毒剂每季度生物监测一次,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菌;灭菌
12
手卫生是防院感最关键措施,其中,六步洗手法是最常用的手卫生方 法。洗手指征归纳来讲是接触患者及其物品前后、无菌操作前后,接 触污物后要洗手。
10
HIV锐器伤处理:伤口处理 报告(30分钟内) 监测 服药(必要时) (1)伤口局部紧急处理同上。 (2)伤后30分钟内报告院感办和传染病办公室进行登记、核实、评估等。 (3)服药:暴露后评估为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
不预防性服药;如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 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服双汰芝28 天);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 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暴露源的病毒 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预防性服药最好在2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也应当预防 服药。 (4)监测:受伤者于暴露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抽血监测。
1.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的监测 2.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3.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 4.手和皮肤粘膜消毒效果监测 5.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的测定
3
采样时间:采取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 采样方法:用2ml无菌注射器抽取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
2ml后,及时送检。
4
普通科室空气采样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
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 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减去操作着手接触部位,将棉 拭子投入10ml含有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拭管内,立即送检。 (2)皮肤粘膜采样:用5cmx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皮肤处, 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 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 投 入 10ml 含 相 应 中 和 剂 无 菌 洗 脱 液 试 管 内 , 立 即 送 检 。 不规则的粘膜皮肤除可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