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 PPT课件
院前急救的工作模式
二、我国:
1.广州模式—指挥调度型
2.上海模式—单纯院前型
3.重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依附医院型
4.北京模式—综合独立型
5.香港及苏州模式—联动型
第二节 院外急救护理
现场评估和呼救 现场救护 转运与途中监护
1~2min内完成
原则:先救命后治病, 迅速果断处理直接威胁 一、现场观察保证安全 1.保障救护人员和现场伤员的安全 2.去除危险因素后再救命
急救场所走出医院到第一现场救护, 急危重症患者在发病初期得到及时有效 的救治,挽救生命、减少再损伤、为院 内救治争取时间和条件,降低伤残率和 死亡率。 10-20分钟 白金时间 1小时 黄金时间 6小时 白银时间 >6小时 白布单时间
院外急救的特点*
1.社会性强和随机性大 2.时间紧迫:时间就是生命 3.病种复杂 4.急救环境条件差 5.以对症治疗为主 6.对急救人员要求高
1.特殊性要求: 车厢做好病情轻重明显标志 2.“四勤”:勤查体、勤询问、 勤处理、勤巡回 3.全面观察,重点监护: 一看、二摸、三听
4.常规:体位、导管、
生活护理
心肺功能差者不宜飞机运输 1.飞机运送伤员的特点和影响
•空气中氧分压低
•飞机上升及下降时气压变化。
2.空中转运中的护理要点
•有条件横置,否则头部朝向机尾
1、病人的搬运方法
扶持法
背负法
2、运输工具的选择
1.特点: 优点:影响小,适用面广, 舒适平稳 缺点:速度慢、条件差 2.护理要求: •对患者要求:头部在后,下肢在前, •对搬运要求:步调一致、平稳,防寒、防暑, 输液通畅、止血、翻身。
1.特点: 优点:快速(装有急救 器材的救护车) 缺点:道路平稳性、晕车 2.护理要求 • 合理安排车辆 • 对于转送途中有生命危险的伤员暂缓用汽 车长途转运 • 安置合适体位(仰卧、半卧、脑损伤、骨 折) • 严密观察伤情:监测生命体征
第二章
院前急救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院前急救的现场评估、现场救护和转运 与途中的监护。
熟悉:院前急救的概念、急救的特点、任务和
急救原则 了解:院外急救的工作模式、灾害的定义、分 类、特点、急救流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 护。
院前急救*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
是指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前的救
护。
即病人在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 医之前这一段的救护。是急救服务体系 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部分,是衡量 地区急救水平的标志。
第一节 概述
院外急救的特点与原则 院外急救的现状与发展
院外急救的工作模式
二、病情评估: 1. 判断伤病员的清醒程度 轻拍、呼唤 2.判断伤员的气道是否通畅: 保障气道通畅是呼吸的必要条件 3.判断伤员是否有呼吸:10秒内完成 一看—胸廓起伏 二听—呼吸音是否存在 三感觉—有无气流感 4)判断伤员是否有脉搏:感觉大动脉搏动 SBp<80mmHg,桡动脉搏动消失; SBp<70mmHg颈动脉搏动消失;
一、紧急呼救
2.呼救电话
二、体位
1.体位的安置 • 特殊体位要求: 急性左心衰--坐位 胸腹外伤--半坐卧位 蛇咬伤下肢—患肢放低 咯血—患侧卧位 腹痛—屈膝仰卧 脚扭伤—抬高患肢
二、体位
2.安全松解、去除衣物
上衣:先健侧后患侧
长裤:分段脱去
鞋袜:固定脚踝
头盔:先确定无颈部损伤
三、检伤与分类
三、院前急救的工作模式
一、国外:
1.英美模式:“把患者带回医院 2. 欧洲模式 • 以“急”字当先 •以“救”字当先 •仪器设备齐全和经验非富的医生 • 简单仪器和急救员 •短时间内把“医院”送给患者把最好的急救 • 快速反应(6分钟)、紧急运输 医生送到急救现场 • 统一急救电话,消防警察急救医疗体系联动 •专用医疗急救电话 • 二次转运 •避免二次转运 •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
大批病人抢救的区域划分
1. 收容区:伤员到来时的集中区,给与 检查、分诊、标记;提供必要的抢救 工作。
2. 抢救区:红、黄标记危重伤员集聚区。 3. 后送区:也收绿色标记的伤员 4. 太平区:已无生命体征的伤员
5.现场抢救 • 维持呼吸系统功能 • 维持循环系统功能
• 对症处理
三、转运与途中监护
•高空中温度、湿度较低,注意气管切开护理
•脑脊液漏的病人要用多层无菌纱布覆盖
•眼部护理
危重病人不宜船运 1.特点 优点:平稳舒适 缺点:噪音大、晕船 2.护理要点
•晕船者服用乘晕灵 •呕吐者头偏向一侧 •病情观察
第三节
灾难救护
灾难救护的概述
灾难的院前救护
灾难
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人
原则:边检伤、边分类、边抢救同时进行 1—2分钟内完成
1.简单病史询问 •主诉 •既往史 •身上相关资料 2.体征观察 3.全身检查
4.分类:*
轻度-绿色:受伤较轻, 生命体征平稳, 可行走,一般做对症处理。 中重度-黄色:严重,无危及生命者, 及时处理避免病情恶化 危重度-红色:病伤严重,随时有命危 险,随时抢救。 死亡-黑色:意识丧失、大动脉波动消 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当其破坏力 超过了所发生地区所能承受的程度而不得不向该地区以外 的地区求援时,就可以认为灾害发生了。
自然灾难 人为灾难
是自然死亡外的人类健康第一杀手
突发灾难现场的特点
1.惊恐混乱无序 2.伤员众多,伤情复杂,医疗条件差 3.交通堵塞,生活条件差
4.环境危险因素多
院外急救的原则*
1.先排险后施救(立即使伤员脱离危险区) 2.先救命后治病,先救治后运送 (1)先复苏后固定
(2)先止血后包扎 (3)先重伤后轻伤
3.急救与呼救并重 4.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5.保留断肢和器官 6. 搬运与医护一致性 7.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记录病情
现状与发展
1.急救法律体系尚未定型。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前,拉起来就跑 2.急救指挥联动体制尚未形成 第二阶段: 20世纪末,多种运作模式共存 3.信息联络尚待进一步完善 第三阶段: 2003年非典(SARS)爆发,院 4.车载仪器设备水平不一 前急救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