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论文(2012 -2013 学年第二学期)题目:浅谈郑州市道路及建议学号:姓名专业班级:学院:评分依据1、雷同或抄袭2、论文格式3、切题情况4、逻辑结构及条理5、综合概括能力6、是否按时上课□无□雷同□抄袭□其它□满足□较好□一般□不满足□切题□较切题□一般□偏题□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好□较好□一般□较差□是□迟到□有旷课□经常旷课成绩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任课教师浅谈郑州市道路交通问题及建议〖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居民日均出行次数和机动车量逐年增加,因此导致了一系列的交通问题。
本文从郑州市交通问题的现状出发,对郑州市的交通发展和未来规划提出一些建议,以便我们及时解决问题,实现郑州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城市规划、建议郑州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要城市,构筑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成为郑州市整体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形成完善的市政道路配套设施及便捷舒适、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是促进郑州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的重要途径,那么,本文通过郑州市交通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思传统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提出新形势下需要提高城市交通规划的地位,以协调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从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一、郑州市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郑州市主要干道介绍据郑州市的一名办工作人员介绍,郑州市目前命名的道路有1026条(市区),近3年增加的有200多条。
来自郑州市公安局的资料显示,目前郑州市共有658个路口,其中信号控制路口400处,智能信号控制路口130个,监控路口路段为62处。
市区双向6车道以上道路34条,双向4车道道路38条。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市区多为双向两车道的道路,承载流量能力较弱。
三环以内,贯通道路可以概括为5横3纵,东西横向贯通道路5条,其中全程贯通的道路2条:农业路和航海路,间接贯通的道路3条:金水路、中原路、陇海路;南北纵向贯通道路3条,没有一条全程贯通,间接贯通的道路3条:花园路—紫荆山路、嵩山路、桐柏路,全市共有公交车线路180条。
二存在的交通问题近年来,郑州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心,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可中心区域道路的改造建设力度却相对滞后,加之受老城区格局的限制,使得道路拥挤,交通秩序混乱,居民出行时间过长,道路建设速度跟不上机动车车辆增加的速度,市中心地区停车场地严重不足等现象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
1、城市机动车增长过快,非机动车数量庞大郑州是中西部大商贸城市和全国人流、物流中心,外来人口和外来机动车分别占市区人口和机动车量的50%、35%左右,一系列因素都在严重影响着城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
据统计,截至2010年10月12日,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1775508万辆,平均每天新车入户1200辆车,2011年新入户车辆25万辆。
除了呈几何倍数增长的机动车外,郑州数量庞大的非机动车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郑州的很多道路都未能配备相应的非机动车道,使得非机动车闯信号灯、停车越线、驶入机动车道、逆向行驶、抢道行驶、乱停乱放等违法现象比比皆是,交通法规对很多非机动车主形同虚设,而且车辆的剧增带来的最直接问题就是堵车。
与此同时,市区的道路并没有相应增加,且旧有的道路拓宽无望,这更加剧了堵车的程度。
如果是为了机动车更加便捷地出行,而不断地修建机动车道,那么,修路的速度永远也赶不上机动车增长的速度。
所以,考虑全局的规划及合理的交通管理才是治理交通拥堵的根本所在。
2、路网结构不合理郑州市道路结构图可以反映出,目前市区内纵横贯通的道路较少,东西横贯通道路只有农业路、金水路—建设路、中原路—正兴街—东西大街—郑汴路、航海路四条道路,南北纵贯通道路只有紫荆山路—花园路、桐柏路、嵩山路三条道路。
因贯穿市区的道路较少,车辆穿行市区过于集中在几条主干道,造成主干道的交通流量居高不下,高峰时段经常发生交通拥挤现象,发生交通拥挤后,因其他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不能卸载分流,出现拥挤时间较长现象。
三环路是郑州市交通条件相对完善的环路,承担着大量的过境交通和进出市区交通,但是因三环路平面交通较多,路口通行能力较弱,影响三环路交通功能的发挥。
四环路未形成,过境车辆不能够快速通过城区。
郑州市道路网中的断头路和瓶颈路较多,另外,由于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于中心城区,使中心城区分隔成四块,郑州市的一些主干路和次干路也被分割,可跨越铁路的通道较少,使得如农业路、黄河路等道路被截断,这些都影响了交通流的均衡分布,加大了部分路段的交通延误,破环了路网系统的整体性,降低了道路网的整体运行效能。
3、停车位供求失衡。
据郑州市停车场管理中心统计,郑州市区内有社会停车场1144处,全市停车位34174个,按照国家畅通工程百辆汽车停车位数评价标准,郑州市停车位缺少约7万个,静态交通需求严重不足。
同时,静态交通管理混乱,路面交通归交通管理部门管理,人行道交通归执法部门管理,出现人行道静态交通秩序混乱的局面,违法乱停车现象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和交通形象。
一系列现象反映出郑州市的停车设施布局与结构不尽合理的各种问题,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与路边停车设施比例失调停车设施空间布置不均衡。
停车管理制度法规不力,停车设施收费不合理,停车设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优惠与鼓励政策。
4、城市交通管理科技水平落后郑州市今年来快速发展,政府部门对交通管理的科技投入却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造成新增路口信号控制职能是单点控制,交通诱导系统只能人工操作,道路监控只起到监控路面交通,不能给交通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5、交通发展与城市空间拓展的矛盾近年来,城市道路建设在城市拓展中起到了引导作用,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都是以道路先行为基础的。
然而,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交通与城市扩展之间也随之产生了一些矛盾,如交通对城市用地拓展的适应性还不强,这主要表现在新区建成后相应的交通配套设施难以跟上建设的步伐,造成新区并未承担起分散城市中心区人口、就业、交通压力的作用,导致城市中心区密度仍然过高,交通过于集中。
6人、车、路之间的矛盾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货物的空间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
评价一个交通系统的优劣,主要看公众的交通利益是否得到保障。
长期以来,我国从规划建设到运行管理,“车本位”的思想一直占了上风,而“人本位”的思想则难以体现,弱势群体长期受到忽视。
新建和扩建道路往往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布局,需要花费巨大代价,而往往其结果是引发更多的交通需求。
7 交通环境日益恶化在传统的城市增长模式下,无论是小汽车交通,还是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交通均面临着日益恶化的交通环境:高投资的道路建设被占总数不到20%的小汽车使用者占用,交通公平性无从体现;相对而言,公共交通的发展举步维艰,大运量公交系统和站场建设滞后、资金投入不足,缺乏落实公交优先的强制性措施;道路红线的加宽,道路等级的提高,无形之中降低了行人和非机动车在道路系统中的地位。
同时,机动车交通的加速发展加剧了城市环境质量的恶化。
二郑州市交通发展的问题建议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交通已经同城市环境等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面对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的从属地位与不健全的交通法规造成的尴尬,我们需要动态的处理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矛盾,协调处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开创城市交通规划工作的新思路,保持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统一。
为在战略上提升城市交通规划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将交通战略与运输规划的研究纳入城市的发展策略中,将城市交通规划对应于城市规划分层次进行编制。
城市规划分为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大中城市可以编制分区规划用以指导详细规划,在编制总体规划前需要编制城市规划。
具体编制方法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对应:城市交通规划应编制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分区交通规划、城市近期交通建设规划等,分别对应于城市规划的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内容。
同时,在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中,应结合公交优先政策,大力发展大运量的、快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有效控制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势头;相应的土地开发模式应该坚持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模式,重点考虑广大群众利益,体现公平性,使路权得以保障,以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善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力度和噪音污染的控制;动态修整微观土地利用,控制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使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进行,促进了交通、土地、环境的三者统一. 近几年市政府加大了交通管理和道路修建力度,brt快速公交、地铁的新型交通方式也已经在郑州实施和开工修建。
但同时修建地铁及改建道路对现状地面交通也有不小的影响,且中心区域道路的改造建设力度相对较弱。
1、发展立体交通,解决主干路拥堵郑州市内立体交通只有“四桥一路”和残缺不全的农业路与沙口路立交桥,其他都是平面交通,根本不能够适应目前的交通运行状况。
因平面交通路口节点通行能力较弱,机动车通行能力低于路段通行能力,且受到行人、非机动车过街的影响,造成路口节点发生交通拥挤后延伸到其他路段和区域。
若修建立交桥不太具备条件,应修建立体过街系统,如修建地下过街涵洞和人行天桥,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的空间,减少行人、非机动车对交通的影响。
2、积极推行单向交通郑州市次干道、支路具有非常大的挖掘潜力,充分发挥城市交通“微循环”的系统作用,利用连接主次干道的支路、背街小巷等这些“微循环”道路资源,调整主次干道交通流量,使这些道路的车流量均衡,以此缓解交通拥堵。
3、合理设置停车场,实现单位小区错时停车措施首先规划部门和建设部门在城市建设中,应主动征求交通管理部门意见,使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公用设施投入使用后,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配建停车场,避免停车位不足。
同时实现错时停车措施,合理规划停车场车位。
另外中心城区可重点建设小型立体停车场,从而缓解因机动车增加而短缺的停车位问题。
4、继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从各个国家及地区的交通发展及治堵的例子证明,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大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我市有关部门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
但目前在郑州市内并没有成为城市最便捷的交通出行工具,人们长体会到坐公交难,坐公交慢,从而选择购买机动车或电动自行车出行。
除了加强宣传力度及提高公民意识之外,更应该增加公共交通设施数量,提倡公交优先,同时加快地铁的修建,这也将会大大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
5、重视非机动车的管理因缺乏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的管理政策,郑州市非机动车的发展对市区道路交通冲击日益突出,抢占了大量的交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