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和方法复习整理资料全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和方法复习整理资料全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及其方法第一章:小教科研概述第一节:一、简述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价值:1、探索小学教育规律2、丰富小学教育理论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价值1、推动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2、提高小学教育质量3、提高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第二节一、科学研究的涵和特征1、涵: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

二、特征:①客观性:(一)研究对象客观 (二)研究过程客观(三)研究结果客观(体现在可检验性和应用性)②系统性:表现在研究的容的系统性、研究的方法的系统性,研究的结果的系统性③创造性(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表现在研究问题的新颖性,研究容的突破性,研究方法的创造性(小结: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创造,这是它与其它研究活动的主要区别,缺乏创造性的研究活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涵与特征1、涵: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小学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

2、特征:除了有科学研究的客观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特点,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伦理性(目的:完善教育不证伪,容:有教育意义,方法:符合身心规律)②复杂性(对其的认识:1、对人的教育,效果滞后2、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3、人的主动性4、控制无关变量是难点)③实践性:(从实践中来(提炼与形成),到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应用)④全员性 (育师,育生)⑤⑥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涵及其特征1、涵;:是指在小学教育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是采用科学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运用严格而规的程序和准则进行研究的具体方法。

2、特征:客观性、可检性、有效性第三节一、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会判断)1、按研究的目的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2、按研究的方法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3、按研究的方法来分为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4、按研究的对象来分为个案研究和团体研究5、按研究者来分为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6、按研究手段来分为常规研究和现代化手段研究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记标题)1、继承与创新的关系2、理论与实践的关系3、研究与发展的关系4、个人与团体的关系5、单一与综合的关系第二章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基本过程第一节课题选择一、选题的意义(记标题)1、选题是教育研究的起点2、影响着研究的方向与水平3、制约着研究方法与成果形式二、选题的要求1、价值性2、现实性3、新颖性4、可行性三、选题的途径1、从研究者的角度出发选题 2.通过阅读文献资料选题 3 .在教育实践中选择课题四、课题的表述(要求灵活)(一)课题表述的形式:叙述式、问题式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关系研究。

(叙述形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关系是什么?(问题形式)2.课题表述的要素:研究围、变量的定义(1)研究围课题研究围的表述是对该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围的具体规定。

例:数学教学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ⅹ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发展关系的研究(2)变量的定义在每个课题表述所用的词或词组中,有一部分是常量,即仅有一个不变值的概念。

(如地名、学校名、人名、具体的时间值等。

)对于这些概念,不需要加任何定义,就确切地表达了所指的对象。

另一部分则是变量,即包含有一个以上值的概念,如性别、年龄,以及一些抽象名词,对于这些变量都需要加以定义,而抽象名词的定义还要使它变成可检验的。

举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创造力的发展(1)“小学”:指中国大陆城、;乡普通小学。

(2)“学生”:包括上述小学1至6年级的学生。

(3)“创造力”:应写明是哪些方面的创造力,要用可以观察或检验的事物、行为作为“创造力”这一抽象概念的具体指标,如“一题多解”、“同中求异”的能力等。

(4)“数学课堂教学”:指按国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要求开设的小学数学课的教学。

(二)假设的表述1、假设的种类有学者把假设分为两种:实质性假设和统计假设(统计假设有零假设和备择假设)2、假设表述的要求(1)以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2)说明两个以上变量的关系,但在每一个假设,只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3)假设有待检验,并必须可以检验(4)全面反映变量的不同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第二节文献检索一、教育信息的来源:1、书籍 2、报刊 3、网上检索二、文献检索的步骤一般分四步:第一步,明确主题;第二步,搜集信息;第三步,整理分析资料;第四步,处理利用信息,具体细节:确定研究主题,找出关键容——筛选出合适的信息源——确定与课题可能相关的文章或容——排列文章或容的复印件以便查阅——删除无关材料——将材料容或重要程度排序或分类——做容摘要或写综述——列出完整的书目目录三、收集信息的方法1.登记数目 2做摘录 3、做提要或总结四、整理信息的方法1、制作卡片2、分类取精3、排序五、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1、写评语2、做综述3、列参考文献第三节研究设计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就是要回答“为什么要研究”的问题。

一般是从两方面来阐述的。

(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即本课题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

包括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相关领域,国外研究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主攻关键以及创新之处。

(2)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容(即课题方案,可能解答题)课题研究的容,就是要回答“研究什么”的问题。

一般要说明课题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在较大的课题研究中,还须列出所含的子课题。

(1)历史研究:通过国外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及培养状况的演变历史的考察,探讨我国当前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问题。

(2)现实研究:立足于21世纪社会对小学教师的新要求,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小学教师培养的新要求,来构建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方案。

(3)方法研究: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开展国外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及培养状况的研究;运用比较研究,开展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方案的研究;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开展小学教师专业特征与素质结构的研究;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实践试点的研究。

(1)理论问题研究:我国当前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是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建设的前提);小学教师专业特征的研究(明确小学教师不同于其他教师的专业特征是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建设的关键);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是构建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方案的依据);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方案的研究(是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实践试点的基础)。

(2)实际问题研究: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实践试点的研究(既是理论研究成果的实践检验与补充,又开创了我国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的历史)。

具体又有生源研究、培养方案的实施与评价、培养模式研究等。

第四节研究实施一、研究方案实施的阶段(记标题)(一)开题报告:1、撰写开题报告2、举行开题会议3、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二)中期检查阶段(三)结题阶段:结题阶段应完成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主要容有:(1)研究过程;(2)研究方法;(3)研究成果;(4)经费使用情况;(5)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方案实施的要求(记标题)(一)材料研究工作的要求:1、材料的真实性 2、材料的典型性 3、材料的充足性(二)研究对象的要求:抽样的广泛性,抽样的随机性第五节研究总结一、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总结评价的意义(记标题)1、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研究成果的价值2、有利于教育科研信息的沟通和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3、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4、有利于教育科研管理实施的提高第三章课堂观察研究第一节课堂观察研究基本概述一、课堂观察的含义:课堂观察,简单地说,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相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间接或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特征1、目的性2、程序性3、实践指向性三、课堂观察的类型(会判断)1、根据课堂观察时参与的观察者人员情况,分为自我观察与团队观察2、根据课堂观察的某种具体实施过程与方式,分为跟踪观察与对比观察3、课堂观察时的不同评价形式,分为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第四章教育调查研究第一节教育调查研究概述一、教育调查法的概念:是指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开座谈会、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包括口头的或书面的,直接的或间接的)、掌握有关教育实践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或有关的成果和经验、问题和教训,并在大量掌握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今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教育调查法的特点:1.基本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而间接地研究某一教育问题。

2.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收集材料。

3.教育调查法是在自然状态中进行的,它主要通过考察现状收集资料、进行研究,而不是像实验法那样通过控制实验因素的方法进行研究,所以调查法比较简便易行。

4.采用调查法,可以对客观的教育现象(或现实)进行描述和解释三、教育调查法的类型(会判断)(一)按调查围划分的类型1.全面调查(普查)2.非全面调查(1)典型调查(2)抽样调查(3)个案调查(二)按调查功能划分的类型1.现状调查 2.历史调查 3.发展调查 4.比较调查(三)按调查手段划分的调查类型1.问卷调查 2.访问调查 3.座谈会调查 4.测验调查四、教育调查法的一般步骤(记标题)(一)确立调查课题、制定调查计划1、确定调查课题2、选取调查对象 3.确定调查方法 4.制定调查提纲(二)实施调查,收集资料(三) 科学分析,整理资料(四)撰写调查研究报告第二节教育调查研究的设计一、教育调查研究的容(记标题)1.确定调查项目容2.设计调查问题3.规定调查研究的对象及取样方法。

4.确定搜集材料的方法,设计调查的工具5.筹划教育调查的经费6.确定实际调查的步骤、日程安排及组织分工第五章教育实验研究第一节教育实验研究概述一、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教育实验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1、教育实验研究的目的是要揭示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2、教育实验对因果关系的预先设想以假设形式表现出来,实验过程围绕假设展开操纵、控制等一系列干预活动,经观察、分析,最后检验假设3、实验过程被施行严格的积极主动的控制三、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类型(一)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可把实验分为实验室试验和自然实验(二)根据实验对变量的操纵和控制的程度和水平的不同,分为前试验、准实验和真实验(三)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的不同,分为探索性试验和验证性试验(四)根据实验的自变量的多少来分,分为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四、教育实验研究的优缺点(一)优点:1、教育实验研究有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 2、教育实验研究有助于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二)局限性:1、教育实验只适合研究自变量数目较少且便于操作的研究容 2、教育实验的参与者(研究人员、研究对象)都是具有自己的价值、态度、认识等主观因素的人,这些因素有可能使获得的资料和结论受到干扰 3、实验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样本不足和被试选择误差五、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一)教育实验的准备:1、确定实验研究课题,明确实验目的 2、明确实验的理论基础,形成实验研究的假设 3、选择被试,分解实验变量,进行实验设计 4、编制合适的测试工具,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 5、预设实验过程(二)教育实验的实施:1、按照实验设计,操纵自变量 2、控制无关变量 3、随时观察和测量因变量,搜集实验数据和其他重要实验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