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生平对比及登高讲解
儒家的仁政思想
所处时代
出身 人生经历
唐代由盛转衰的的剧变时期,阶 级矛盾尖锐,国家多灾难和人民 多苦难,诗人也卷入了社会的底 层,历尽人生辛酸,看尽生民疾 苦,因而关心国家安危。 “奉儒守官”的家庭出身,自幼 其家非常富有,因而他早期受过很好的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他终身 传统教育。少年时代游历青城峨嵋等地, 不渝的忠君恋阙、忧国忧民的思 受道家思想影响。 想。 少年时代,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诞生到35岁,读书漫 游。 中年屡入长安,叩问报国之门。 困守长安时期35岁至44岁。 出长安再次漫游时期 陷贼与为官时期三年。 晚年投主不明,尴尬就死。 飘泊西南时期49岁至59岁去世。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 沉即“深”,深刻、深厚。 郁即“积”,凝重、含蓄。
沉郁,是指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 顿挫,是指语言上的凝练沉着,以节 奏的缓急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和旋 律的铿锵跌宕形成一种动人心魄的音 乐美
沉郁顿挫
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广阔胸襟 丰富的阅历和博大精深的知识 流离漂泊、孤独寂寞的生活 雄浑壮阔的境界
从《登高》看古典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方法
《登高》前两句的写景方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联想想 象)与实写; 2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当然还有平 视),高低结合等。 3从调动的感觉来说,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4从动静角度,有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 5从修辞手法来说,中学阶段的八大修辞最为多。 6从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 典故、象征、白描等。 了解了这些,在赏析古典诗歌的过程中,对写景的句子我们 更应加以重视,因为它是诗人情感的客观显现。另外记住了 《登高》前两句,就可以对中国古典诗歌写景方法的特点有 大致的了解。这对于赏析还是创作古典诗歌,甚至是创作其 他类型的文学作品都会有帮助的。
2、人生经历不同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 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 遍于诸侯。”他年少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 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的形成。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人格 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但他差不多一生徘徊于出仕与高 蹈之间。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徘徊。 杜甫出生于官宦,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的诗人,所以对 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 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 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 人的性格。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忧愤深广的心境
从《登高》看古典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方法
在首联的出句中,诗人运用的是实写,观察的视角是仰视,而且 还调动了自己的触觉和听觉,感受到风的急切倾听到猿声的凄凉。 在首联的对句中,诗人也是实写眼前之景,而且还有动静结合, 水中陆地的静与鸟儿盘旋的动,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 动。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出句诗人仰望茫无边际、 纷飞飘落的木叶,虚写倾听到的萧萧之声,对句俯视奔流不息、 滚滚而来的江水,让人感受到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由此可见首联在写法上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绘画上的工 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在写法上着重渲染整 个秋天气氛,好比绘画上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 去补充。这两联写景视角不一境界不同,很能表现杜甫对诗歌艺 术的追求。 正是有了这前两联不同层次的景色描写,才有了后两句的情感抒 发的升华。可以说,是前两联创设的秋日氛围让读者在作者营造 的情景中体悟到作者的激昂慷慨与沧凉孤独。 其实这两联几乎涵盖了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往未来, 杜甫写当今时事;李白写梦中世界,杜甫写梦醒时 分;李白多好梦,杜甫多恶梦;李白多开心事,杜 甫多失意事;李白写复杂为单纯,杜甫写单纯为复 杂;李白是传奇,杜甫是编年史;李白是天之骄子, 杜甫是国之人杰;李白是喜剧演员,杜甫是悲剧演 员;李白是帕瓦罗蒂,杜甫是莎士比亚;李白是庄 子作逍遥游,杜甫是孟子见梁惠王;李白是狂草, 杜甫是行楷;李白是小李飞刀,杜甫是独孤九剑; 李白是摇滚、迪斯科,杜甫是歌剧、狐步舞;李白 是飞碟,杜甫是“神舟5号”;李白是如来,杜甫 是观音……
代表作品:
现实追求: 建不世之功
1、少年时代,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2、中年屡入长安,叩问 报国之门。 3、晚年投主不明,尴尬 就死。
现实生活中演绎悲剧的一生
精神呼唤:达绝对自由
1、入山访道,落拓不羁。 2、仕进失利,不为所缚。
精 神 世 界 里 放 飞 自 由 的 梦 想
小结
思想: 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风格: 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 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 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 偏向于写实。 擅长的体裁: 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 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道不尽的诗圣 说不完的诗仙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仙是超凡脱俗的,圣是超凡 入俗的。仙出世,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 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水中行走跋涉。 李白是侠,愤世嫉俗,快意恩仇,醉眠酒家,笑傲 王侯,飞扬跋扈,挥金如土,一付豪客形相;杜甫是儒, 书生意气,匡济情怀,仁民爱物,悲天悯人,身无半文, 心忧天下,一片菩萨心肠。 李白近道,故有仙灵气,得天人之妙相;杜甫近佛, 故有慈悲心,生般若之智慧。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与杜 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 种。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 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 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 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律 诗
律诗的基本特点 :
1. 形式上有字数、句数、平仄、对仗、 押韵等要求。 律诗每联上下两句偶数字的平仄须相反, 奇数字的平仄可相反也可相同。即“奇数不 论,偶数分明”。 律诗偶数句最后的一个字须押相同的韵, 奇数句最后的一个字可押相同的韵也可不押 相同的韵。即“奇数不论,偶数分明”。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诗总结
情感: 不得见用之愁; 忧国忧民之心; 功成身退之志; 思归思乡之情; 知音难觅之憾; 贬谪异乡之苦; 吊古伤今之叹 …… 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动静结合,色彩和谐; 用典用事,含蓄委婉; 比兴象征,蕴藉深厚; 对比衬托;突出强调; 直抒胸臆,酣畅淋漓; 各种修辞,作用纷呈; ……
近体诗
近体诗概念
近体诗分类 近体诗格律 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韵 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 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 诗。 古体诗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 于古体诗。
问: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 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 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 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 ___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 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 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 ___,感情更加 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的风格。 答案: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秋风 扫落叶的声态;大江东去的雄迈气势;雄浑开阔;慷慨 低沉苍凉悲痛;沉郁顿挫。
艺术风格
地位影响:
从在诗歌史的地位上:李杜“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 物。李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把中国诗 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 也就是现在人们口中俗称的—诗 仙。杜甫则是随着时代进展又把诗歌创作提到现实主义空前 未有的高度,因而赢得'诗史'、'诗圣'称号的集大成者。"
李白杜甫诗歌创作比较简表
李
诗歌体裁 创作内容
在对于祖国的爱慕、 对于人民的热爱、 对于侵略战争的憎 恨等三方面,李杜 是共同的
白
杜
甫
擅长古体和七绝
众体皆长,尤擅律诗。
创作方法
创作活动主要在安史之乱后,主 创作活动主要在安史之乱以前,多以自 要反映国家忧患和民生疾苦。杜 己怀才不遇的视角暴露和抨击当时的黑 甫富人道主义与悲天悯人之怀。 暗政治。李白多人民自豪感与反抗精神。 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 对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无比热 实;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不少描 爱;对统治阶级的各种祸国殃民 绘自然风景、歌唱爱情和友谊的的篇; 罪行的强烈憎恨,也写到自己的 穷困潦倒,感情都显得深沉阔大。 浪漫主义。侧重写自己的精神世界 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来面目, 及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社会现实。 。 观察细微,多描写与叙述。语 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 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 丰富的想象、自由解放的体裁和古 求炼字炼句。艺术手法也多种 朴自然的语言来表现他热烈奔放的 多样。 思想感情。手法多直抒胸臆 明朗的感情基调,爆发似的表达方式, 壮美的诗歌意境,风格飘逸俊朗。气势 豪迈.意象的组合上:李白疏朗,杜甫紧 密。 深沉的忧思,波浪起伏的表达 方式,悲壮的意境。风格沉郁 顿挫。气势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