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布局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布局


3、(2018全国卷2)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 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图 2 示意 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 此完成 。
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 道(C) A.狭窄 B.曲折 C.坡大 D.路面凹凸
解析 考查影响交通(自行车)发展的因素。自行 车要靠人力驱动,因此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自 行车行走不便。由图中可以看出,老城区主要分 布在西部多山丘地带,坡度大,不便于骑行自行 车。街道曲折、狭窄对自行车行走影响不大。澳 门经济发达,街道路面不可能凹凸不平。选C.
D.山麓分布
解析 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结合图例可以看处 三条铁路从山顶沿河流向山下延伸---铁路线主 要与河流分布一致,所以沿河谷分布。
(2).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 )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解析 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由图可知该地为我国 东北的山地(海拔1393米)(长白山),是我国 重要的木材产地 。又由“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 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东北地区的山地是我国 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当时修建铁路的目的是为 了运输东北地区山地中的原木。
1.理解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
2.交通运输线的设计方案的比较思路
比较项目
比较内容
建设成本
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 等
路线长短
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沿线村镇 施工难度
包括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 口多少等
地形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 雪、冻土等
沿线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深度思考2】 在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铁修建 中都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模式,其作用相同 吗?
提示 不同。青藏铁路“以桥代路”主要是 为了给高原动物迁徙提供通道,便于保护动 物,保护生态环境;京沪高铁“以桥代路” 主要是为了节省耕地或不影响城市交通。
1、(2019全国卷3)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 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 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 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
(1)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D)
A.降低建设成本 B.保护海洋生物
C.避免破坏景观 D.利于海空交通
(2)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
利于( D) A.提高通行速度
B.降低施工难度
C.保持水流畅通 D.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3)区域差异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利于厄勒海峡两
(1)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
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
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A
)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解析】据图例可看出,台湾岛中部山脉纵贯,沿 海地区地形较平坦,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地 形因素。
(2)台湾岛铁路呈环状分布于山间盆地和河 谷地带的主要原因是( B ) A.客货运量大 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C.水源充足
建人工岛 位于珠海拱北湾南侧的珠澳口岸人工岛,是港珠澳大
桥主体工程与珠海、澳门两地的衔接中心。大桥建成后, 珠海、澳门两地的口岸均设在这座工程总投资约23亿元人 民币的人工填海筑成的“人工岛”上。港珠澳大桥珠澳口 岸人工岛填海工程包括几大部分,即人工岛护岸、陆域形 成、地基处理及海巡交通船码头等。人工岛将成为集交通、 管理、服务、救援和观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运营中心,并 设置观景平台供游客观景揽胜。
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B )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
解析 考查影响公路通行的主要因素。由材料“贯穿了多 冰川的山脉--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 行”,时间为冬半年,山上有冰川;由9题可知该地为天山, 该公路山区段地势高,所以该时段多积雪,路面陡滑,不 便通行。
4、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 的高速铁路约7 500千米。下图显
示我国某段高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
的自然因素是( A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2)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
主要是为了( B )
A.减少噪音扰民
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解析】台湾四周地势平缓,工程造价低, 因此台湾建有环岛铁路。
2.社会经济因素 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宏观)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 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 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 经济因素 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 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 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 民点、车站、码头等
占用耕地
占用良田多少
生态影响
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影响等
总之,交通选线要遵循“低、高、大、小”原则。即成
本要低,安全性要高,经济效益要大,环境破坏要小。
考法一 隧道桥梁建设区位条件分析 8.(2017·海南地理)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 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 全长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 (如下图)。据此完成(1)~(3)题。
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 的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微观)
区位 因素
影响分析
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
平 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
地 形

山 地
关系。如京沪高铁的许多路段采用“以桥 代路”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 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线 路或开凿隧道
7 、 [2015·天 津 文 综]读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南方丝绸之路”就是我国西南地区 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贸易通道。
说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基本沿山间谷地分 布的自然和人文原因。请各答一条。(4分)
[析图过程]


多 多
答案 自然:地形起伏相对较小(自然屏障较少; 水源充足);人文:聚落较多(人口较多;利于商 贸和补给)。
(3).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 原因是(D )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解析 考查区域发展的方向。东北地区的山地 是我国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但由于过度砍伐, 生态环境恶化。为了保护生态,区域可持续发 展,保护森林,木材砍伐少,导致木材运输很 少,所以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 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 技术因素 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
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典型案例:南昆铁路的建设。
(1)影响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 布、科__学__技__术___的进步等。 (2)重要意义: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的经济,促进 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港珠澳大桥 --- 跨海大桥
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 工程路线起自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 向西接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珠海连接线,止于珠 海洪湾,总长约55公里(其中珠澳口岸到香港口岸 约41.6公里)
建造难题--沉管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 全长6.7公里 是世界最长的 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国第一 条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约5664米,由33节巨型 沉管和1个合龙段最终接头组成,最大安装水深超过 40米。
二、方便三地之间人员车辆经济交流、有效吸引香港资金到 珠江西岸城市投资、可有力的促进澳门、珠海乃至珠江西岸的 经济发展。
2、(2018全国卷1)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 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 图3所示,据此完成。


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这条路段( B )
A. 车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 .雾霾天气多
D. 两侧村庄多
解析 考查影响车辆运行速度的因素和区域地理
环境的分布特征。影响高速公路平均限速的主 要因素是道路的坡度、弯曲度、宽度等。而乙 路段和丁路段正处于由四川盆地到云贵高原之 间的区域,地势起伏大,道路的平均坡度大, 所以,平均限速均较低(80km/h)。选B
区位 因素
影响分析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 减少桥涵总长度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地质 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
斜部位穿越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
气候
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 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
雨强度来设计
温馨提示 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因素, 经济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技术因素是克 服自然障碍的保障因素。
6、(2019全国卷1)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 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 废弃。据此完成。。
(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B )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是( A)
A.产业结构的差异 B.语言文化的差异
C.社会福利的差异 D.交通规则的差异
解析 第(1)题,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靠近哥本 哈根机场,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有利于飞机飞 行和海洋轮船航行,所以利于海空交通是工程西 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 第(2)题,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 人工岛,可以减少工程施工和通车后对萨尔特岛 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于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第(3)题,厄勒海峡两岸分别是连接丹麦哥本哈根 和瑞典马尔默,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为厄勒海峡 两岸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条件。 思考;港珠澳大桥修建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