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学习习惯。
教学预备:1、学生预习课文,复习巩固以前学习过的良好学习习惯。
2、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二、指导看图学习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1页的三幅插图。
⑴观察第一幅图。
①图上的同学看到这些古代的天文仪,会想些什么?②教师小结。
⑵观察第二幅图。
①指名学生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②讨论:同学们应怎样才能揭开宇宙的奥秘呢?③教师小结。
⑶观察第三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②图上的同学这时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呢?③你欣赏过哪些碑刻?学到了哪些知识?2、指导学生观察第2~3页的插图。
⑴逐幅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感受?②同学们会什么收获?组织讨论,汇报交流。
⑵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景象。
并指导说话。
②讨论:同学们游览了这些名胜会说些什么?组织讨论、交流。
⑶观察第三行的插图。
结合课外的积累,引导学生说话。
⑷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说说感受。
三、总结1、通过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呢?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预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四、作业1、进行课外阅读。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第二教时一、导入新课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1、观察第4、5页第一行的两幅插图。
①讨论:图上的几位小朋友是怎样工作的?②指名学生说一说。
③相互评价。
2、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讨论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的表情怎样?②讨论2: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③交流并小结。
3、观察第三行的插图。
①讨论: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②讨论:古诗文课外活动形式很多,还可以安排哪些?③交流、汇报。
4、观察第4页上的插图。
①讨论:图是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样?②同学们对出好小报有什么建议?③交流、汇报。
5、观察第5页的插图。
①教师介绍: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的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效和他的母亲。
②图上的同学表演得怎么样?③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情感。
三、总结1、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搜集的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例子。
2、课堂小结。
四、作业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3、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第一单元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为“壮丽山河”篇,分别是《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等课文和一篇习作以及一个练习。
《长江之歌》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
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三亚落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短文。
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烟台的海》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描述了作者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的过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路上明艳的景色,听到了溪流的欢唱,看到外洞的宽敞,体验了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更让我们欣赏到内洞的“黑、奇、大”,我们不禁发出感叹。
在游览的同时,泉水始终伴随着我们。
“泉水流经的路线”:从深黑的石洞流进内洞,再经过外洞流出洞口,然后随着山势流下山去。
使学生感受作者构思的严谨与巧妙。
是训练学生练笔的好范文。
1、长江之歌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材说明: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
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汇报搜集到的资料。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教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
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5、精读第1节:(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
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我们—赞美长江……”(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五、学唱歌曲、作业布置:P6 3、4两题六、板书设计:1、长江之歌豪迈雄壮2、三亚落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体会课文的意境。
2、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抓景物的形状、颜色来描写景物及景物变化的方法。
3、能在读熟、读懂课文基础上创造性的练习说话,写导游词提纲。
教学准备水彩笔、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知道日出非常的美、壮观。
其实日落也很富有诗意的,它一点也不比日出逊色,夕阳滑落的景观可谓美妙绝伦!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日落的文章。
2.板书课题(二)教师配乐范读全文。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要求:1、不添字、不漏字。
2、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
(四)生字抄写练习。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画出作者描写的三亚景物有那些?。
2、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蓝天、海水、白鸥、椰树、细沙。
3.学生根据有关段落作画。
(要求学生用简笔画作图)4.、评画。
(注意是否能画出“蓝蓝的天”、“蓝蓝的海”、“低翔的白鸥”、“碧玉般的树冠”、“玉屑银末般的细沙”。
)4、感情朗读有关反映画面内容的句子。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感情朗读。
2、出示本节的自学目标。
①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②边读边想象夕阳滑落的过程,画出描写夕阳滑落动作的词。
③教师出示一组动词。
悬、入水、颤动、停住、下沉、蹦跳、收敛。
3.教师演示有关夕阳下滑的动画(课件),边演示边出现相关的动词。
4.按照词在文中的顺序,让学生讲讲落日的过程。
(七)做小导游。
1、编写提纲,分小组互相讨论,准备提纲。
(教师简要指导)2、学生试演。
(要求用上课文中学到的你认为优美的词语或句子)3、套入导游词的有关格式,让上来演示的学生带上“导游证”(八)课外延伸。
向提供学生关于海南三亚的一个网址、一本课外书。
让学生进一步去学习,去探究。
(九)课外作业。
回去向父母介绍三亚落日。
要求用上美妙绝伦、风情、逊色、惊讶等词。
3、烟台的海教学要求: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揭题:1、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
2、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3、揭题。
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 、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
2 、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