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扬州港口物流园区紧邻扬州港和经济开发区,是扬州规划中最大的物流园区,也是扬州唯一的口岸型物流园区。
无论从规模及其区位条件都决定了扬州港口物流园区在扬州物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对提升开发区乃至扬州社会经济整体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现将开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整理如下:一、物流业发展优势1、园区交通区位优势扬州“十·五”期间,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的突破和开发区内基础设施的基本完善,为我区物流业的发展构建了新平台。
宁启铁路、润扬大桥、环城高速、扬州港4#泊位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运营,不仅重塑了扬州的交通枢纽地位,更改善了开发区外部交通条件。
依托长江、京杭大运河等水运方式对外集疏运的辐射范围达长江上、下游,运河南北沿线地区。
依托宁通高速、淮江高速、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和扬州西北绕城及东延线、扬天公路等公路方式对外集疏运的辐射范围已达苏南、苏北、山东、安徽等地区。
依托江苏省铁路网“五纵七横七连”的规划,规划远期建设淮江铁路,联系宁启铁路和新长铁路,建设连接物流园区的铁路装卸专用线接入扬州港。
依托扬子江南路、新扬圩路、老扬圩路、运河南路以及港口东路与开发区实现有效衔接。
2、扬州地区货源优势扬州经济开发区乃至沿江产业带项目建设进展加快,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新支撑。
通过前几年的强势推进招商引资,一大批外资、民资、国资项目落户在扬州经济开发区,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已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0多家外资企业入区,总投资近55亿美元,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02个。
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6年,开发区共完成协议外资8.3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实际到帐外资2.2亿美元,比去年同口径增长138.5%;民资实现总投资27.8亿元,同比增长132%;新增民资注册资本13.2亿元,同比增长88.6%;完成预算内财政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20.8%。
沿江高等级高速公路的建成,物流园区辐射半径将延伸至扬州沿江六区二园。
扬州沿江六区二园已累计新批外资项目520个,协议利用外资70亿元,实际到帐外资25亿美元。
几年来,沿江地区经济年均增幅达13.7%,经济总量占全市的78.5%,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重要增长级。
另据不完全统计,扬州境内每年约有70%的集装箱量外流,主要通过陆路运输运抵上海港中转进出口,此部分是否能够“拉”回扬州港,取决于通过扬州港中转运输价格和时间,而价格和时间又决定于扬州港整体进出口量,即当扬州港中转量达到一定数量,班轮运输成本就自然降低,运输周期自然缩短,本地企业会自然选择经过扬州港中转进出口货物,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与上海港的对接,为扬州港的后续开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当作为扬州公共基础设施资源的扬州港发展到一定规模,将会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砝码,为扬州引入更多更优的企业。
预测:随着开发区及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将形成高达30%以上的集装箱需求量的增幅。
另外,随着永丰余纸业、二电厂、协鑫热电、亚东水泥、马钢钢板、木材加工贸易等企业纷纷落户投产,对港口码头件杂货运输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据预测,件杂货到2010年、2015年将分别达到2950万吨和3500万吨,集装箱到2010年、2015年将分别达到100万TEU和180万TEU。
开发区发展现代物流业主要是依托扬州港,发展现代港口物流。
为此,下面主要就开发区港口物流介绍如下:二、扬州港发展概况1、岸线扬州港属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
据调查,开发区境内长江岸线长11公里,可用岸线8.7公里,已用岸线2.65公里,剩余岸线6.05公里。
在已用的2.65公里岸线中,扬州港、远扬码头等公用码头已用岸线2.1公里, 建成泊位7个;二电厂、协鑫热电等货主码头已用岸线0.55公里,建成泊位3个。
在剩余的6.05公里可用岸线中,其中4#泊位以东有3.4公里深水岸线,二电厂段有1.45公里深水岸线,协鑫热电到永丰余段有1.2公里浅水岸线。
2、泊位扬州港目前共拥有公共码头7个,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其中4#泊位为现代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力约为20万TEU。
另外,还有3个货主码头,包括2个煤炭专用码头和1个大件码头。
(DWT:载重吨、TEU:集装箱标箱)3、货种及吞吐量扬州港目前主要货种包括集装箱、木材、煤炭、钢板、矿石等。
近几年扬州港货物吞吐量不断攀升,每年以百万吨的数量增长,2006年达820万吨,比2005年同期增长24%,其中木材进口量170万方,在全国名列第二(仅次于张家港),杂木进口量全国第一;集装箱实现吞吐量22.9万TEU,比2005年同期增长37%。
三、扬州港口物流园发展概况(一)发展定位根据扬州市“一港三区”沿江港口总体规划要求,扬州港发展定位为:坚持以集装箱码头为主,兼顾优势物流货种码头和现有产业配套码头的原则。
港口物流园发展目标为:依托扬州港,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的物流节点,长江中上游货物中转基地和江河货物的转运枢纽的区域性综合物流园区。
(二)规划进展2006年上半年,我们专门委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港口物流园作了中长期规划,规划充分考虑到扬州市道路管网、港区及大运河景观设置、市政公用设施、水利设施、二电厂高压杆线和灰管线走廊以及城市轻轨和铁路支线预留用地等规划要求,目前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近期即将提交市规委会审查。
现就规划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如下:1、规划范围:物流园区实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园区总体远景规划:通电路以东、邗江河以南、沙头河以西,包括远景的保税物流和产业物流用地;近期规划:沿江高等级公路以南、3#泊位以东、沙头河以西地区开发建设,启动面积5.96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4.79平方公里。
该区域占岸线5.5公里,规划中的10个集装箱泊位占岸线4.6公里,3个木材、钢板、煤炭等件杂货多用途泊位占岸线0.9公里。
(三)功能分区园区将建成港口作业、木材钢板贸易、第三方物流、综合服务等四大功能区,承担仓储、运输、加工、配送、交易与展示、公共服务等功能。
1、港口作业区位于瓜六路以南、沙头河以西、3#泊位以东,规划面积255.19公顷,从东到西共规划泊位14个,其中运河以西规划1-3#为件杂货泊位、4-9#为集装箱专用泊位,运河以东规划10-14#集装箱泊位。
2、木材钢板贸易区位于沿江高等级公路以南、瓜六路以北、渡江南路以东、运河南路以西,规划用地31.5公顷,主要用于木材、钢板成品展示、交易,通过建立木业、钢板商品展示交易平台,为厂商提供商品交易和展示场所。
3、第三方物流区位于沿江高等级公路以南、瓜六路以北、运河南路以东、沙头河以西,规划用地42.77公顷,主要从事货物运输、仓储、保管、装卸、流通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业务。
4、综合服务区位于扬子江南路以东、沿江高等级公路以南、渡江南路以西、滨江大道以北,规划用地28.52公顷,综合服务区内包括商务办公、文化娱乐、交易展示、口岸服务、商业金融等设施,为港口物流园及周边5公里范围内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综合服务。
四、扬州港口物流园发展的基本思路扬州港历经10年的经营发展,成绩斐然。
特别是2004年中远太平洋资金注入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集装箱等货物吞吐量有了较大发展。
港口泊位数、货物堆场面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业务量三年来均实现了倍增。
纵观看,扬州港的建设和业务增长都比较快,但横向比,扬州港与省内其他港口的差距依然较大。
无论是货物吞吐量以及集装箱量排比均靠后,这与扬州近几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不相称。
究其缘由,客观上有港口匹配能力低效、产业物流发展滞后、综合配套功能缺失、岸线资源利用不足;主观上有多头管理体制不顺、利益主体收益不均、垄断经营成本过高等均制约着港口的发展,下一步如何围绕四大功能区的建设,整合好岸线资源、集聚好优势货种、理顺好管理关系,兼顾好诸方利益,我们提几点想法,供领导决策:(一)因时制宜建好码头码头建设是港口建设的重中之重,结合扬州港实际,将坚持以集装箱码头为主,兼顾优势物流货种码头和现有产业配套码头的原则,集装箱码头和优势物流货种码头的建设孰先孰后,我们认为应坚持有序推进、因时制宜的原则。
1、按需有序推进集装箱码头建设一是集装箱为未来主流运输方式。
与传统散运方式相比,集装箱运输具有运输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及服务质量优的特点。
随着沿江地区的轻工、电子、纺织等产业迅猛发达,原料进口、成品出口对于集装箱运输的需求巨大。
二是扬州经济开发区乃至沿江产业带项目建设进展加快,对扬州港集装箱业务提供了新支撑。
沿江高等级高速公路的建成,扬州港辐射半径将延伸至扬州沿江六区二园。
扬州沿江六区二园已累计新批外资项目520个,几年来,沿江地区经济年均增幅达13.7%,经济总量占全市的78.5%,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重要增长极。
目前扬州沿江地区已集聚了如永丰余造纸、宝威钢板、亚东水泥、台湾大连化工、上汽仪征分公司、上海汇众“伊斯坦纳”、同昌电子、诚德钢管、帕玛科技、春和集团、中铁宝桥、台湾顶新、万事通通讯等一大批规模企业,这些大项目落户投产后,原材料、产成品的进出每年对集装箱需求量的增幅将高达30%以上。
扬州港未来几年集装箱量能需求量如下表:三是推进集装箱码头建设的序时安排。
3#泊位以东,共规划建设11个集装箱专用泊位,根据集装箱量能需求及堆场用地预测,单体泊位按岸线长300M、后方堆场250亩计,累计预留了土地1600亩,我们认为集装箱泊位建设可以按需有序推进:2007年完成4#泊位后方堆场建设,可满足年吞吐40万TEU的需求;2007年启动5#泊位建设,2008年底竣工,届时可满足年吞吐60万TEU的需求;2009年陆续启动8#、9#泊位,以保证年吞吐100万TEU的需求。
照此进度,扬州港预留的其它7个集装箱泊位及堆场用地完全能适应未来集装箱运输需求。
2、因时加速推进件杂货码头整合一是加速推进件杂货码头整合的必要性木材、钢板等优势货种发展迅猛。
近几年扬州港的木材中转量稳步上升,扬州港以优惠的价格、便利的交通条件等因素使众多木材客户纷纷看好扬州港,到货不断加大,2006年木材的吞吐量达到170万立方,扬州港在长江港口中第二大木材中转港的地位已经确立,仅次于张家港。
2006年底,马钢成功收购宝威钢板,钢板的吞吐量飚升100万吨/年。
产业配套货种需求剧增。
永丰余纸业、二电厂、协鑫热电、亚东水泥等大中型企业对如煤、矿石等配套原材料需求日益趋增,仅此两项货种2008年预计将达1600万吨。
如二电厂三期、亚泥二期等投产后预计将高达2700万吨。
件杂货需求与泊位承载能力已经严重不匹配。
现有承载件杂货种的码头有:扬州港1#、2#、3#泊位、二电厂煤码头、大件码头和协鑫煤码头,按照现有设计量能1050吨来看,已满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