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电视新闻实务
1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电视新闻采访
采访,是指记者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发现新闻,并为解释、阐明这些新闻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它是一切新闻报道的基础、依据与起点。
1.电视新闻采访的形式
电视新闻采访活动囊括诸新闻媒介采访使用的全部手段:笔记、录音、摄影。
在具体的采访过程中,常用的形式有:
(1)按照采访线索,进行现场采录
信息线索的来源有两种形式:
①记者主动获取式
记者出于职业使命感,按照记者采访的工作路线,依靠党委、依靠群众、深入实际,从有关会议,从有关文件、材料和从基层的调查研究中,主动获取报道线索(或“由头”)。
②记者被动获知式
电视传播的辐射面大,社会各界都想通过它向公众传播信息,送上门的有新闻价值和无新闻价值的“线索”使记者陷入被动获知状态。
a.好处:为记者提供了选择、发掘新闻的机会。
b.弊端:严重束缚了记者的手脚,影响了采访内容的开拓,一些不受观众欢迎的专业性“会议新闻”,在地方电视台长盛不衰。
(2)抓住机遇性线索,现场突击采访
机遇性线索是指以突发状态出现的事件性新闻,这类新闻大多是在记者猝不及备的情况下出现的,其来势猛,结束也快,要求记者以纯熟的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尽量抢拍现场画面,而后进行新闻背景、事态起因、后果等方面的追踪采访(或文字、或录音、或摄像),以保证新闻内容的准确与充实和积极的社会效果。
2.电视新闻采访顺利进行的要点
(1)巧取画面角度,保证信息容量
以“看”为主的电视新闻,画面形象无疑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
记者在拍摄中应尽量突出画面信息的三个特色:
①明确的信息
作为“语言”的画面,其明确的信息特色是有明确的“语言”目的,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说”什么。
②饱满的信息
画面语言的多义性,是求得画面信息饱满的优势。
另外,画面的次要信息往往表现为主体信息的环境、仪表、动作、情绪、服饰、活动过程等内容,起到烘托、说明、解释主体信息的作用。
③生动的信息
生动的信息是指充满活力、感人至深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往往是最能反映事情本质之所在的。
生动的信息内容可以充分发挥电视“看”的优势,丰富与之并存的声音内涵,提高电视新闻的整体魅力。
(2)坚持现场采访,保证时空一致
现场纪实报道是电视新闻采访的命脉。
记者必须是在新闻发生之前,或者新闻发生的同时,或是新闻发生之后亲临现场,依据时空的情况报道事态发展的进程。
记者在落后于事实发生的情况下,绝不可为了“完整”而“补拍”。
(3)尊重采访对象,保证过程真实
电视新闻(包括新闻纪录片)所记录的必须是生活中真实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记者不导演、不摆布,让事态客观、正常地发生和发展,以保证记录过程的真实。
(4)小组协同出击,保证配合默契
电视新闻采访拍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记者、摄像、录音、灯光等数人并肩出击,要求在做好各自本职工作的同时,团结协作、默契配合。
3.电视新闻采访的方法
采访方法涉及的主要内容是:
(1)扣紧报道思想,确立新闻主题
宣传报道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明确的报道思想,它包括宣传目的、范围、内容及重点。
报道思想是指导记者进行采访工作的依据。
有了报道思想还必须有明确的新闻主题为指导,方能有具体的报道产生。
只有主题明确的报道,才能解释、阐明某一事物并揭示其思想内涵。
正确提炼主题的方法是:
①透过事物的表象,发掘事物的内涵。
②从实际出发,保持主题与客观事物的一致性。
③去异存同,集合事物本质,提炼主题内涵。
(2)扬弃“摆、导、补”,坚持“挑、等、抢”
①挑
挑,是指记者通过深入生活,在新闻现场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绎,将那些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的、最能阐明事理且又适合拍摄的素材挑选出来。
②等
等,是指记者以坚韧的作风等候拍摄时机的到来。
等,是采访作风的体现;是记者摄影修养的具体体现;要求记者排除急躁、盲目等消极心态,以积极、进取的耐心等候最佳时机的到来。
③抢
抢,是指记者以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力量和纯熟的拍摄技巧,不失时机地抓取事物发展过程中最富于表现力的场面与细节。
(3)现场报道及其采访提问的方法
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
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是指电视记者直接进入画面(即新闻现场),对发展中的新闻事件作直接描述、评论,或对有关新闻人物进行访问的报道形式。
①现场报道的最大特色是从采访开始到结束,采访者(记者)和被采访者的一切活动均
在新闻现场,具有无可比拟的感染力。
②现场报道“交谈”所应注意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a.选择适当的采访对象。
b.让采访对象在特定环境中发言。
c.围绕报道主题,将“交谈”逐步引向深入。
d.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情绪,将访问引向深入。
二、电视新闻画面的构成
1.电视新闻画面的传播价值
电视新闻的画面,是诸多可视性非语言符号集合而成的总体形式,是信息传播的重要中介。
它的传播价值有两点:
(1)纪实认同价值
这是指电视图像对新闻事实的客观记录所产生的证实作用。
(2)移情审美价值
电视新闻画面以其“活动”的秉性,为人们展示出多视角的形象画面,让观众从画面上不仅看到新闻事件本身,由于视觉的联想作用,还看到画面以外的内容,产生移情想象,获得审美快乐。
新闻画面的信息审美快乐机制,是以社会美和自然美为基础的,假定性艺术美不是对信息审美快乐追求的内容。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切莫因追求审美快乐而忘却对艺术美的戒备。
2.电视新闻画面构成的三大因素
(1)构成电视新闻画面的基础因素
电视新闻画面构成的基础因素包括线条、光线、色彩、影调等内容。
①线条
线条是画面构成中的一个基础因素。
在影视画面中,线条是事物实体经复制工具所形成的轮廓层次。
在电视新闻的画面构成中,首先需要的是发现线条和捕捉线条。
在电视新闻画面中,线条运用成功与否,取决于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运筹驾驭水平。
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对各类线条形成了抽象认识定势,认为各种线条具有某种普遍的象征联想作用。
②光线
光线是画面构成的重要条件。
光线使影像清晰可辨,光线的构图作用在光的相对强度、光的方向和光的性质三个方面得以发挥。
a.光的相对强度作用。
不同强度的光,使画面产生多维纵深效果,大反差照明,往往能创造出比均匀照明更富于魅力的影像,如黑暗中的亮眼睛就使人感到神秘。
b.光的方向作用。
光的方向产生一定的情绪。
一些电视新闻画面,往往是正面照明,使画面情绪显得平淡、冷漠。
45°侧光照明,影像层次分明,有益于提高电视画面表现力。
用反光板改变光的方向,在新闻现场很重要。
c.光的性质作用。
在一个场面里使用的每一个光源,都有各自的特点。
例如,阴郁的气氛和轻松的场合都因光的性质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视觉冲击力。
③色彩
色彩有着明显的象征意义,从具体构图上讲,色彩构图的内容,包括色调的冷暖、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