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写作指导课申宣成【专题名称】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专题号】G311【复印期号】2008年11期【原文出处】《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08年7/8B期第64~67页【作者简介】申宣成,河南民权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商丘市首届十佳教师,河南省中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中小学教师专家讲师团成员、优秀教师,第四届“语通杯”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
发表教育教研文章70余篇,在省内外作课程改革报告30余场。
[教育感言]在复杂的现实中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需要勇气,需要耐心,需要智慧;需要坚守,需要折中,需要迂回;需要朋友,需要鼓励,需要机会。
第一课时师:同学们,本学年,我们开展了语文扩大阅读的实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很多同学读了七八本名著,做了三四本厚厚的读书笔记,老师觉得你们真了不起!可是,在检查同学们的读书笔记时,老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这次作文课,我们就针对大家读书笔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训练。
(板书课题:读书笔记写作指导课。
)任务有两个,分两节,第一节学习读书笔记的分类和写作要领,第二节做分组的训练。
师:读书笔记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类。
就像人一样,如果按性别,可以分为男的和女的;按身高,可以分为高的和矮的。
从内容的角度,我们把读书笔记分为摘录式、心得式和提要式三种。
(板书。
)摘录式:照原文抄录阅读材料的语句或段落。
心得式:记录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悟。
提要式:用提纲或图表等形式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
师:下面老师交给大家一个任务,请同学们根据定义从你自己的读书笔记中找出一两个相应的例子来。
(生翻查各自的读书笔记,寻找例子。
师巡视。
)师:下面我请几个同学读一则自己的读书笔记,并说说它属于哪一类。
(生1读,师点评。
)(生2读,师点评。
)(生3读一则摘录式读书笔记。
生3读完笔记之后,老师觉得很精彩,情不自禁地走近学生,想看看他的笔记,到跟前却发现学生读的是书而不是笔记。
发言的学生看起来有点尴尬,周围有几个学生在笑他。
)师:这位同学所选的文段很精彩。
他虽然没有把它摘录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但是却使用了另一种读书笔记的写作形式——批注式读书笔记。
就是把精彩的文段在原文上画出来,并作批注。
只不过它和我们今天要学的三种读书笔记分类标准不同罢了。
(生3轻松地笑了。
)师:同学们对这三类笔记的定义理解很准确。
大部分同学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中也写过它们。
不过,很多同学还没有掌握它们的写作要领。
我们先说摘录式读书笔记。
老师发现不少同学做摘录式笔记时很马虎,错字、漏字、添字,这可是大毛病。
抄录别人的东西首先要保证准确无误,连标点都不能错;此外还要注明出处,这一点很少有同学做到。
注明出处又叫注释,它有两个作用,一是便于查询对照原文;二是体现对别人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的尊重,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社会公德之一。
如何注明出处呢?老师结合一个例子给大家介绍。
很多同学有《骆驼祥子》这本书,请大家翻到这篇小说的最后一段,老师请一个同学朗读一下。
生4(朗读):“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师:我们要给这段话注明出处,方法是另起一行,靠右写一个破折号,也可以用“摘自”两个字代替破折号。
接着写作者、书名(文章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页码等内容,这些内容一般在书的扉页中可以查到。
请看老师的示例。
(板书。
)——老舍:《骆驼祥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师:当然,如果一本笔记中多处摘录同一本书的内容,我们可以不注释相同的内容,只标明页码就可以了。
摘录式读书笔记的写作要领是:(板书。
)摘录认真,准确可信;注明出处,便于查询。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我们读书笔记写作的重点。
一些同学善于读书,善于思考,在阅读之后及时记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出了一些优秀的心得笔记,但是大部分同学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下面老师给大家推荐两则优秀的心得笔记,请笔记作者给大家朗读。
生5(朗读):这是我读了《爱的教育》中“夜学校”一节记下的感悟:生命在于运动,在于拼搏,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抓紧每分每秒时间去学习。
家是温馨的港湾,学校是快乐的摇篮,我们在这里健康成长,努力学习,将来报答老师和父母,完成他(她)们对我们的期望。
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加油!师:我看过这则心得笔记之后非常感动。
特别是最后的一句话——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加油!——让老师眼前一亮!因为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的硕士导师。
他生于山村,自幼丧父,生活的磨难非但没能使他退缩低头,反而激起了他百折不挠的劲头。
凭着自己的奋斗,他终于学业有成。
自己成功之后,他又在自己的家乡设立奖学金,鼓励孩子们努力奋斗。
他曾经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一篇文章,题目就是《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我会在课后推荐给大家。
李明明同学也许没有读过我导师的这篇文章,但是她已经从《爱的教育》中悟出了奋斗的可贵,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读书的真正价值。
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读她的心得笔记,这则笔记同样让我感动。
生6(朗读):这是我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第22章之后的感悟:有些事情是无法逃避的,逃避并不代表解决问题,它只会使人的内心更加地痛苦,使事情越来越糟。
……逃避,只代表着懦弱,代表着无能,代表着自己无法承受的痛苦将加倍。
面对吧!凡事要学会面对,面对他人,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心态。
师:生活中,我们时刻都面临着挑战和痛苦,这时,很多人会采取逃避的态度,我们甚至经常听说大学生跳楼自杀的事。
面对苦难,面对挑战,面对挫折,面对伤感,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尹冰玉同学在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之后写下了自己深刻的感悟。
她认为逃避只能代表懦弱无能,正确的态度是学会面对自己和他人。
中国的老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被我当作“座右铭”送给我教过的每一个同学的,那就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只有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这是读书赋予冰玉同学的智慧。
同学们的读书笔记中不乏这样精彩的心得,时间有限,我们不能在这儿一一展示。
通过这两则心得笔记,大家觉得心得式读书笔记有哪些写作要领?生7:一定要写出自己的感悟。
师:对,联系生活,读出自己;一些同学用了“我明白了……”、“我领悟到……”等类似的句子。
一些同学用名人名言论证自己的感悟,体现了丰富的联想力。
(板书:举一反三,浮想联翩。
)师:我们再看提要式读书笔记。
提要式读书笔记的写作要领是:(板书。
)提纲挈领,简明清晰,高度概括,便于记忆。
同学们所做的提要式笔记大都是用文字概括的形式,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提纲和图表的方式。
比如说我们的语文教材,前面的目录就是一个提纲,也就是对整本书内容的提要。
(师边说边拿起一本语文教材,翻出目录给同学们看。
很多同学点头表示理解。
)图表式读书笔记更便于表示内容之间的联系。
比如今天老师的讲课内容就可以用图表的方式做一个提要。
(师一边说着,一边将板书的内容用方框和直线连起来,形成了如下的框式结构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读书笔记的分类及写作要领,现在我们结合图表共同回答,读书笔记按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生齐答,略。
)摘录式笔记的写作要领是——(生齐答,略。
)心得式笔记的写作要领是——(生齐答,略。
)提要式笔记的写作要领是——(生齐答,略。
)师:好,下节课我们将进行三类读书笔记的写作训练。
同学们休息10分钟,下课。
第二课时师:在写作训练之前,我们先回忆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读书笔记按内容可以分为哪三类?三类读书笔记的写作要领各是什么?可以对照你的课堂笔记回答。
(分别请三个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进行读书笔记的写作训练。
为了便于大家分享写作成果,体现合作精神,我们先进行分组。
六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的讨论;一个发言人,负责展示本小组的成果;一个评论员,负责对其他小组同学的发言进行点评;一个噪音控制员,负责控制小组讨论时本组内成员的音量——这项工作特别重要!因为我们班有八十多位同学,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噪音,就会人声鼎沸,学会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是一项重要的公德;一个情报员,负责和其他的小组互通情报,但是情报员不能一开始就在小组之间走动,只有在本小组有了初步成果之后才能来回走动;一个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成员的分工及工作情况。
听明白了吗?生(众)(兴奋地):听明白了。
师:好!现在完成第一个任务:组成小组,明确分工。
(生迅速组成小组。
)师:哪些小组已经完成了分工?请举手。
(有四个小组举手。
)老师选择两个小组分别介绍本小组的分工情况。
两个小组介绍之后,教师任意抽查一个小组的成员分工情况。
(小组介绍。
)师:同学们分组分工很快,第一个任务顺利完成。
下面我们开始第二个任务,右边四个小组的同学请完成一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
摘录的内容在《爱的教育》中“烟囱扫除人”一节中节选。
(师分别将四个版本的《爱的教育》发给四个小组。
)中间四个小组同学的任务是为“烟囱扫除人”一节写一则内容提要;左边四个小组的同学的任务是写一则“烟囱扫除人”的心得笔记。
注意,各组的同学必须先单独写作10分钟,而后用15分钟的时间把各自的习作在小组中展示,由小组推出优秀的作品修改之后向全班同学展示。
写作和讨论的时间共计25分钟。
(写作开始,教室里秩序良好,噪音控制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约8分钟之后,小组内成员间开始讨论,情报员开始走动。
大部分小组活动积极,同学们态度积极,神情愉快。
写作开始20分钟之后,老师要求右边四个写摘录式读书笔记的小组发言人把本小组的成果板书在黑板上。
师把黑板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写上“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25分钟之后,师宣布成果展示与点评开始。
第二组评论员评论第一组的摘录笔记。
)生1:他们摘录的内容很好。
作者使用了一些动词,刻画小男孩的行为。
师:是的,摘录文字中的动作描写的确很准确。
对注释部分有什么评论吗?生1:应该将“烟囱扫除人”放在《爱的教育》的前面。
师:因为“烟囱扫除人”只是整本书中的一个章节,所以可以不特别注明,只要标明书名和页码就可以了。
请第三组的评论员发表看法。
生2:他们在注释部分加入了“烟囱扫除人”一节的日期——十一月一日,这不必要。
师:看得很仔细。
请第四组的同学发表评论。
(生3静默了一会儿,没有回答。
师示意他坐下。
)师:这位同学有外交家的风范,外交家经常的一句话就是:对此我不发表评论。
现在他把这句话都省略了。
(生笑。
) 师:同学们的注释做得基本规范。
但是老师还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同一个章节,四个版本对标题的翻译却是不一样的。
(对照学生板书,引导学生比较。
)我们看,一种是“烟囱扫除人”,另一种是“清扫烟筒的孩子”,还有一种是“扫烟囱的孩子”。
可见,同一本外文著作,不同的人去翻译,文字甚至意思都可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