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消费税筹划

第六章消费税筹划


三、兼营业务的计税依据筹划 (一)将不同税负应税产品的销售额和 销售数量分别核算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往往会发生同一 企业生产不同税负产品,并分别销售的 情况。企业从降低自身税收负担的角度 考虑,应严格将不同税负产品的销售额 和销售数量分别核算,否则将面临对全 部产品统一适用高税率的可能。
【例6-4】某酒厂本月生产并销售粮食白酒150吨, 实现销售收入75万元,同时销售酒精50吨,实现 销售收入10万元。 按照规定,粮食白酒应在缴纳20%从价税的基础 上再缴纳每千克1元的从量税,酒精则按照销售 价格的5%缴纳消费税。 如果该企业没有将两种产品分别核算,那么其应 从高适用税率,即将全部产品按照粮食白酒纳税, 该月应缴纳消费税 (750 000+100 000)×20%+(150+50)×1 000×1= 37 (万元)
二、一般销售业务计税依据的税务筹划 (一)以外汇结算的应税消费品的税务 筹划 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以外汇结算 销售额时,应按外汇市场牌价折合成人 民币销售额以后,再按公式计算应纳税 额。人民币折合汇率既可以采用结算当 天的国家外汇牌价,也可以采用当月1日 的外汇牌价。如果能以较低的人民币汇 率计算应纳税额,对于企业显然是非常 有利的。
【例6-3】某卷烟厂生产出一种新产品, 主要财务指标如下:每大箱成本4 320.59元,包括原材料、水电、人员工 资等,经测算,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占成 本的13%左右。对该卷烟的调拨价(即出 厂价),可以定两个价格,每条55元(不 含税价47.01元)或64.35元(不含税价55 元),则相应的单箱金额分别为11 752.14元或13 750元。如何进行产品定 价的税务筹划?
消费品的流通存在若干个流转环节,这 在客观上为企业选择一定的方式进行税 务筹划提供了可能。企业可以采用分设 独立核算的经销部、销售公司的办法, 降低生产环节的销售价格向他们供货, 经销部、销售公司再以正常价格对外销 售,由于消费税主要在产制环节缴纳, 企业的税收负担会因此减轻许多。
【例6-2】某企业小汽车的正常出厂价为 115 200元/辆,适用税率为5%。而该厂 分设了独立核算的经销部,向经销部供 货时价格定为 88 200元/辆,当月出厂 小汽车200辆。 两种销售方式税负对比如下: 厂家直接销售,应纳消费税额为: 115 200×200×5%=1 152 000(元) 由经销部销售,应纳消费税额为: 88 200×200×5%= 882 000(元) 由此,企业少纳消费税: 1 152 000-882 000=270 000(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果该企业将所销售的白酒和酒精的销 售数量和销售额分别核算,则应缴纳消 费税 750 000×20%+150×1 000×1+100 000×5%=30.50(万元) 可见,分别核算比原来减少了6.5万元的 税收负担。
(二)消费品的“成套”销售应慎重
【例6-5】假设某化妆品公司生产并销售系列化妆品和 护肤护发品,其中销路较好的几种产品的出厂价分别为 口红40元、眼影60元、粉饼50元、洗面奶30元。另外, 该企业新开发的润肤霜出厂价为70元。 以上产品中前三种属于化妆品,适用30%的消费税率, 后两种为护肤护发品,不属于消费税征收范围。 如果以上产品各销售一件,则企业应缴纳消费税45元。 现在该公司为推销其新产品润肤霜,计划将前述几种产 品与润肤霜组成礼品套装销售,出厂价仍为各个品种出 厂价之和,即250元。但此时,企业每销售一套产品, 需缴纳消费税75元(250×30%),税负增加了近 67%[(75-45)/45]。
(二)从量计税的消费品计税依据的确定 企业外销应税消费品,实行从量定额计税的,其 计税依据是应税消费品的实际销售数量。其应纳 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应纳税额的,有黄酒、啤 酒、成品油等应税消费品;在确定销售数量时, 如果实际销售的计量单位与《消费税税目税率 (税额)表》规定的计量单位不一致时,应按规 定标准进行换算。 (三)复合计税的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的确定 实行复合计税办法的应税消费品主要包括粮食白 酒、薯类白酒和卷烟。
(二)运用转让定价降低计税依据
在这种转让中,产品的转让价格根据双方的意愿, 可高于或低于市场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以 达到少纳税甚至不纳税的目的。比如,在生产企 业和商业企业承担的纳税负担不一致的情况下, 若商业企业适用的税率高于生产企业或反过来生 产企业所适用的税率高于商业企业,那么,有联 系的商业企业和生产企业就可以通过某种契约的 形式,增加低税率一方的利润,使两者共同承担 的税负最小化。
第六章 消费税的 税务筹划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消费税计税依据的税务筹划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税务筹划 外购应税消费品的税务筹划 包装物及其押金的税务筹划 出口退(免)税的税务筹划
第一节
消费税计税依据的税务筹划
一、消费税计税依据的确定 (一)从价计税的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 的确定 在正常销售情况下,实行从价计税办法 的应税消费品以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即: 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 税税率
“成本”是指应税消费品的产品生产成本; “利润”是指根据应税消费品的全国平 均成本利润率计算的利润。应税消费品 的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由国家税务总局 确定。 筹划点主要是成本费用的计算与分摊 【例6-7】某酒厂将自产的薯类白酒15吨 发给职工,当月以2 188元/吨的价格外 销750吨,以2 230元/吨的价格外销150 吨。薯类白酒的适用税率为20%。则该企 业发给职工的15吨薯类白酒应纳消费税 为:
新产品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 由于税收因素,某段价位售价高还不如售价低所 获利润多,从利润方面考虑该产品应按低价定位。 另外,出厂价定得低,有利于价格调控,商业批 发价及零售价可以仍按较高价格,则让利于商业 的价差大,这样工商双方都有利,还可为以后可 能的消费税政策变化留下空间。价位定得低,如 以后消费税政策发生变化,消费税税率变动的临 界点降低,降至45元,则仍然可能适用较低的税 率。因此,一些新开发的卷烟产品单条调拨价要 么低于50元,要么高出50元一大截,尽量不定在 六七十元。
如果纳税人将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其 他方面,在移送使用时即发生了应税行 为,应按规定的税率计算缴纳消费税。 例如,炼油企业将自产的汽油用于本企 业运输队,尽管运输队是为本企业生产 服务的,但运输所用汽油应当缴纳消费 税。 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 为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适用从量计税 的应税消费品,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 销售数量,为应税消费品的移送使用数 量。
第三步:提高X元时,利润增加(0.4973-Y)X 元,令(0.4973-Y) X=2 035,则X=2 035÷(0.4973-Y)元,对单条的影响为:2 035÷(0.4973-Y)÷250元。 可见,当产品单条定价在58.5元~[58.5+2 035÷(0.4973-Y)÷250]元所获利润不如定价接 近58.5元所获利润。如果单箱金额12 500元,期 间费用859.75元,将期间费用按销售收入的分配 率为0.06878代入,可得出当产品单条定价在 58.5元~77.5元所获利润不如定价接近58.5元所 获利润。
第二步:要消除上述差异,只有提高卷烟的定价。 假设每大箱提高X元才能实现利润持平。假定进 项增值税为M元,期间费用按销售收入的分配率 为Y。 销售收入增加X元时,相应税费增加如下: 消费税的增加:0.45X元; 增值税的增加:0.17X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的增加: (0.45X+0.17X)×8.5%=O.0527X(元); 期间费用的增加:XY元; 利润增加:X-0.45X-0.0527X-XY=(0.4973Y)X(元)。
(1)计算当月薯类白酒销售价格: (750×2 188+150×2 230)÷(750+150) =2 195(元/吨) (2)应纳税额=15×1 000×1+15×2 195×20% =21 585(元) 如果该企业没有外销薯类白酒,经查每吨薯类白 酒的成本为1 982元,税法规定薯类白酒的全国 平均成本利润率为5%。则该企业发给职工15吨薯 类白酒应纳消费税额为: 组成计税价格=(1 982+1 982×5%)÷(1-20%) =2 601(元) 应纳税额=15×1 000×1+15×2 601×20% =22 803(元)
(三)卷烟新产品定价的税务筹划 卷烟采取了复合计税的办法计税消费税,即先 从量每大箱征150元,再从价对单条调拨价为 50元(含50元,不含税价)以上的按45%的税率 缴纳、对单条调拨价为50元以下的按30%的税 率缴纳。 从价定率缴纳消费税有个临界点,即单条调拨 价在50元时税率发生变化,消费税税率由30% 跃升到45%,税负必然突然加重。企业应根据 税收政策的变化,筹划新产品的价格定位。
“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是指纳税人当月销售 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如果当月同类消费品 各期销售价格高低不同,应按销售数量加权平均 计算。但销售的应税消费品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不得列入加权平均计算:(1)销售价格明显偏 低又无正当理由的。(2)无销售价格的。如果 当月无销售,应按照同类消费品上月或最近月份 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 如果没有同类应税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 计税价格计算纳税: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
当每条定价55元时,一大箱须缴纳消费 税3 675.64元(11 752.14×30%+150); 定价64.35元时,一大箱须缴纳消费税6 337.5元。增值税分别为1 436.19元和1 775.82元,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分别为 434.51元和689.63元,期间费用分别为 808.31元和945.73元。销售收入减去消 费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期间费用、 生产成本后的工业利润分别为2 513.09 元和1 456.55元,低定价获得的利润却 比高定价获得的利润多,而且因为定价 低,可能极大地增加销售量,累积获得 的利润也更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