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业务介绍
沪港交易所交易制度比较
证券代码
港股:标准股票代码为5位,00001-99999,例如长江实业 (00001) A股:标准股票代码为6位,例如浦发银行(600000) 注意:对于港股而言,股票代码有可能被重复使用。 (1) 临时柜台双代码(临时柜台通常不超过2个月)(2)除牌 (正常情况12个月内代码不会被再使用
沪港通模式的优点:
对跨境资金的流动可以进行有效监控* 券商不用另外申请牌照 为投资者带来便利
*因为人民币未能实现自由兑换,第一个方面是最着重的考虑。
沪港通与已有的合格境外投资者体系比较
沪港通与已有的合格境外投资者体系比较
相同点:都是在人民币未能实现自由兑换的临时手段
不同点:沪港通是以交易所为主体、双向交易、直接投资、 无锁定期、资金路径闭合(无论沪股通还是港股通投资者 都是已人民币投资)
意义
扩大内地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 增加两地资本市场的资金来源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促进两地的金融合作
沪港通交易模式与世界已有跨境交易模式比较
离岸模式:欧美投资者可直接投资 在岸模式:香港投资者通过券商ADS性质投资 两地中介模式:港股直通车 两地交易所模式:沪港通及澳大利亚与新加坡
买卖数量单位
最低申报数量:港股以“手”作为一个完整的买卖单位。不同于内地 市场1手买卖单位为100股。在香港,上市公司自行决定其股票的整手 股数。 申报最大限制:港股每个买卖盘手数上限为3000手,每个买卖盘股数 上限为99,999,999(系统上限);A股单笔申报最大数量100万股。
少于1手的“碎股”如何处理
少于一个完整买卖单位(即完整1手)的证券,香港市场称之为“碎 股”(内地称“零股)。港交所的交易系统不会为碎股进行自动对盘 交易,但系统内设有“碎股/特别买卖单位市场”供投资者进行碎股 交易。交易所参与者可在交易系统的指定版页挂出碎股买卖盘,供参 与者自行挂盘配对。
因为流通量少,碎股市场股份价格会略低于完整买卖单位市场中同一 股份的价格。
参与沪港通业务的内地投资者只能卖出碎股,不能买入。且碎股交易 为限价盘,只能按报价成交
最小申报价格单位
港股与A股买卖盘队列的差异
经纪轮候队伍
港股通交易时间
台风、暴雨等特殊情况的安排
T+2日清算交收与T+0回转交易(1)
T+2日清算交收与T+0回转交易(2)
港股通收费安排
股票分拆交易安排
内地投资者如何参与港股通
沪港通股票范围
标的范围的调整
基本原则:
调入的股票,投资者既可以买入也可以卖出;
调出的股票(仍在联交所上市的),投资者不可买入 但仍可以卖出。
沪港通额度的控制
基本原则:只有买盘才受额度监控,投资在任何时候不论额度水平 都可以输入卖盘,额度的利用先到先得的原则。
基本原则是只有当两地市场都可进行正常交易和结算的交易日,才被 定为沪港通交易日。
*以2014年为例港股通的影响天数为20天,沪股通的影响天数为12天。
交易时间
沪港通税费安排
原则:不新增投资者成本
交易费用:执行对方市场收费标准
税费:港股通遵守现行规定
其他相关限制
港股通都不允许投资者裸卖空; 港股通暂不纳入融资融券标的; 不得在联交所以外的场所撮合交易; 不参与联交所自动对盘系统外交易(类似于A股大宗交易)。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
THANKS!
沪港通与港股直通车的比较
港股直通车
目的:解决当时内地外汇过多 的情况,希望通过外币流出缓 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结算货币:外币 交易方向:单向
沪港通
目的:促进人民币对外开放, 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结算货币:人民币 交易方向:双向
沪港通制度设计总体框架
沪港通的主要特点
总额度余额:总额度—买盘成交总额+卖盘成交总额; 每日额度余额:总额度—买盘订单金额+卖盘成交总额+微调 *为了防止低价报盘操纵每日余额,港方采用当前价上下20档为有效 ,我方采用±4%的当前价为有效报价。 *当日额度一旦突破,即使因卖单使当日余额恢复,也不再接受买单
交易货币
汇率
内地投资者买卖港股通股票采用港币报价,用人民币与中国结算或会 员清算,涉及货币兑换的汇率。
总结
沪港通的主要特点是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换取最大的市场成效。具体 包括: 交易总量过境,实现最大价格发现; 结算净量过境,实现最小的跨境流动; 人民币境外换汇,实现全程回流; 结算交收全程封闭,实现风险全面监控; 本地原则为主,主场规则优先; 结构高度对称,利益高度一致; 收入平均分享,实现互利共赢; 实行初期额度管理,引导市场适应节奏; 试点规模结构灵活,可供未来扩容、扩量、扩市。
沪港通业务介绍
概述 沪港通制度设计总体框架 沪港交易所交易制度比较
概述
沪港通
定义:“由上交所与深交所建立基础连接,使两地投资者 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可以买卖一定范围内对方交易 所的股票。” 2014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发表讲话时正式 公布,目的是“促进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双向开放”。同 天下午,香港证监会、中国证监会就发表了联合公告。
中国结算开盘前向本所提供当日参考汇率(包括港币人民币买入 价及港币人民币卖出价),由本所转发至会员;
由中国结算在香港与商业银行根据换汇净额确定日终结算报价, 中国结算将因净额结算产生的换汇成本按成交金额分摊至每笔交 易,确定交易实际适用的汇率卖出价和买入价。
交易日
由两地交易所在开通之前或下一个交易年度开始之前协商,并制定交 易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