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理论第五版习题集附答案

汽车理论第五版习题集附答案

汽车理论第五版习题集一、填空题阻力。

6. 轿车以较高速度匀速行驶时,其行驶阻力主要是由空气阻力引起,而滚动阻力相对来说较小。

7. 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

8. 车轮半径可分为自由半径、静力半径和滚动半径。

9.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是指_1_档的最大爬坡度。

10. 汽车的行驶方程式是_____ F = F f + F w + F + F 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S主要与飞轮的转动惯量、车轮的转动惯量以及传动系统的转动比有关。

12. 汽车的质量分为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两部分。

13. 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成为汽车坡度阻力。

14. 汽车轮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之间的距离称为静力半径。

15. 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称为_____ 自由半径。

16. 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本身质量加速运动的惯性力,该力称为加速阻力。

17. 坡度阻力与滚动阻力均与道路有关,故把两种阻力和在一起称为道路阻力。

18. 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称为附着力__________ 。

19. 发动机功率克服常见阻力功率后的剩余功率称为汽车的后备功率 _________ 。

20. 汽车后备功率越大,汽车的动力性越好。

21. 汽车在水平道路上等速行驶时须克服来自地面的滚动阻力和来自空气的空气阻22. 汽车的行驶阻力中,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是在任何行驶条件下都存在的。

_坡度_____ 阻力和加速阻力仅在—定行驶条件下存在。

23. 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空气_____________ 。

24. 汽车的附着力决定于__ 附着系数_ 和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法向作用力。

25. 同一车速下,汽车应尽量用_高_档工作,以节约燃油。

26. 汽车燃油经济性常用的评价指标是_汽车等速行驶百公里燃油消耗量____________________ 。

27. 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称作_汽车的燃油经济性__ 。

28. 汽车在接近于低速的中等车速车速行驶时燃油消耗量最低。

29. 拖带挂车后节省燃油消耗量的原因有两个: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的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b下降________ 和_________ 。

30. 传动系的档位数增多(增多或减少)时,有利于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31.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发动机的功率________ 和传动系的传动比__________ 。

32. 确定最大传动比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最大爬坡度 ______ 、附着率以及汽车最低稳定车速_____ 。

33. 有的变速器设有超速档,其传动比(即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之比)的值小于1。

34. 汽车传动系各档的传动比大体上是按等比级数分配的。

35. 最大传动比确定之后,还应计算驱动轮的附着率_,检查附着条件是否满足上坡或加速的要求。

36. 在确定汽车动力装置参数时应充分考虑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这两个性能的要求。

37. 设计中常先从保证汽车预期的_最高车速来初步选择发动机应有的功率。

38. 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称为__ 比功率__o39. 就普通汽车而言,传动系最大传动比是_变速器1档_ 传动比与_ 主减速器_ 传动比的乘积。

40.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是指一抗热衰退_ 性能。

41. 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由_ 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________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________ 和_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______ _来评价。

42. 汽车只有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________ ,同时地面又能提供较高的- 附着力_时,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

43. 汽车制动力系数是_ 地面制动力—与_______ 之比。

44. 制动时汽车跑偏的原因有: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转向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_ 和__ 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互相干涉)__ 。

45. 结冰的路面,峰值附着系数约为_ 0.1 _________ 。

46. 评价制动效能的指标是_ 制动距离_和_ 制动减速度_。

47. 在轮胎周缘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称为_ 制动器制动力_。

48. 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称为_ 制动力系数____________ 。

49. 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称为峰值附着系数__________ 。

50. 侧向力系数是侧向力_________ 和_________ 之比。

51. 轮胎在积水层的路面滚动时其接触面可分为水膜区_________ 、过渡区和直接接触区三个区域。

52. 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称为制动跑偏________ 。

53. 制动的全过程可分为驾驶员见到信号后作出行动反应___________ 、制动器起作用___________ 、持续制动和放松制动器四个阶段。

54. 决定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制动器起作用时间、_ 最大制动减速度即附着力_______________ 以及_ 起始制动车速______ 。

55. 汽车高速行驶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的程度称为抗热衰退_______ 性能。

56. 汽车转向盘的两种输入形式是:角位移输入______ 和力矩输入______ 。

57. 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分为__ ______ 、__ ______ 、过多转向______ 。

58. 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轴的力矩,该力矩称为_回正力矩 ___________ 。

59. 汽车的时域响应可分为不随时间变化的稳态响应_______ 和随时间变化的瞬态响应______ 。

60. 当轮胎有侧向弹性时,即使侧向力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亦将偏离车轮平面,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_______ 。

61. 以百分数表示的轮胎断面高H与轮胎断面宽B之比称为__________ 。

62. 转向盘保持固定转角时,随着车速的增加,不足转向汽车的转向半径增大,过多转向汽车的转向半径减小。

63. 轮胎的侧偏特性主要是指侧偏力、回正力矩与侧偏角之间的关系。

64. 侧向弹性的车轮滚动时,接触印迹的中心线与车轮平面的夹角即为侧偏角65. 最小转弯半径________ 是评价汽车机动灵活性的物理参量。

66.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评价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

67. 常用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3/S )来评价稳态响应,该值被称为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转向灵敏度)。

68. K=0时汽车是中性转向,K>0时汽车是不足转向__________ ,K<0时汽车是过多转向。

69. 使汽车前后轮产生同一侧偏角的侧向力的作用点称为中性转向点 ________ 。

70. 当汽车质心在中性转向点之前时,汽车具有不足__________ 转向特性。

71. 机械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强度、作用方向________ 和持续时间。

72. 平顺性的评价方法有两种:基本的评价方法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73. 根据地面对汽车通过性影响的原因,汽车通过性又分为支撑通过性和几何通过性______ 。

74. 由于汽车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住无法通过的现象称为间隙失效_________ 。

75. 车辆中间底部的零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时称为顶起失效。

76. 车辆前端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时称为触头失效。

77. 车辆尾部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时称为托尾失效。

78. 汽车支撑通过性的评价指标是牵引系数、牵引效率(驱动效率)、____ 燃油利用指数。

79. 汽车满载、静止时,前端突出点向前轮所引切线与路面间的夹角为接近角_________ 。

80. 汽车满载、静止时,后端突出点向后轮所引切线与路面间的夹角为离去角。

81. 与汽车间隙失效有关的汽车整车几何尺寸称为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_________ 。

一.名词解释1. 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2. 汽车的后备功率:发动机功率克服常见阻力功率后的剩余功率。

3. 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

4. 汽车功率平衡图:若以纵坐标表示功率,横坐标表示车速,将发动机功率P e、汽车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1/n T * (P f+P w)对车速的关系曲线绘在坐标图上,即得汽车功率平衡图5. 汽车的驱动力图:一般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F t-U a 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图。

6. 最高车速: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7. 发动机特性曲线:如将发动机功率P e、转矩T tq以及燃油消耗率b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或简称为发动机特性曲线。

8. 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态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9. 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指汽车在一定载荷(我国标准规定轿车为半载、货车为满载)下,以最高档在水平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100Km的燃油消耗量。

10.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称为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11. 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常测出每隔1OKm/h或20Km/h速度间隔的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然后在图上连成曲线,称为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

12. 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

13. 同步附着系数:卩线与I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为同步附着系数。

14. I曲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车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一一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简称I曲线。

15. 制动效能:在良好的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

16. 汽车的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制动性。

17. 地面制动力:汽车受到与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才能从一定的速度制动到较小的车速或直至停车。

这个外力只能有地面和空气提供,但是由于空气阻力较小,所以实际外力主要由地面提供的,称之为地面制动力。

18. 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缘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称为制动器制动力。

19. 汽车的制动跑偏: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称为“制动跑偏”。

20. 汽车制动方向稳定性:一般称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为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21. 制动力系数: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22. 峰值附着系数: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