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学案:启蒙运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学案:启蒙运动

第34讲启蒙运动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启蒙运动(2016·课标全国Ⅰ,41)卢梭的制度构想考点启蒙运动教材补充『史论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较之人文主义,主要在下列几点有了新的发展:一是不仅在自由和个性解放上继续追求,而且要根本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

人文主义则基本上不涉及整个国家制度。

其次是提高到哲学角度论述问题,而且还不给宗教留下一块阵地,用无神论完全否定了任何宗教与神学。

再一个是为未来的“理性”社会即思想家们的理想社会描绘了一幅蓝图,而且,其中空想的成份并不很多。

像经济自由、人权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后来都成为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原则,而且行之有效。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巧学妙用]【图示解史】启蒙运动的内容【漫画解史】启蒙思想家的斗争★启蒙运动思想家直接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封建专制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构图解史】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自主学习『答案』]考点①封建专制统治②自然科学③“理性”④专制和愚昧⑤天主教会⑥君主立宪制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⑧“三权分立”⑨“天赋人权”⑩人民主权⑪《纯粹理性批判》⑫思想解放⑬思想解放⑭法国⑮资产阶级⑯民族独立考法1史论阐述类——启蒙运动的兴起与传播【考题1】(2015·北京文综,21)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②《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③法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已经动摇④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D『方法突破』★明立意从启蒙运动的影响角度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人人生而平等”冲击等级观念,“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即天赋人权。

★清误区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难度较小。

考生对美国《独立宣言》与法国启蒙运动的关系认识不清。

美国独立战争前法国的启蒙思想在北美已广泛流出,如卢梭的人民主权说,洛克的分权学说以及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

『史论链接』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1)社会基础:法国封建统治势力强大,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

(3)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

考法2史料主旨类——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考题2】(2013·天津文综,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答案』 C『方法突破』★明立意从孟德斯鸠思想角度考查历史解释。

★抓关键抓住信息“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一定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清误区本题属于历史概念型选择题,难度较小。

考生易错误归纳孟德斯鸠主张民主共和,实际从孟德斯鸠的论述中不难看出,认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都有其弊端,主张三者结合,即为君主立宪制。

『史论链接』启蒙运动对人文精神的新发展(1)从批评对象看,文艺复兴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主要集中在文艺领域,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思想、政治等各个领域,其核心是理性主义。

(3)从批评形式看,启蒙运动彻底抛开了宗教的外衣,提倡理性思考和判断,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4)从思想特点看,启蒙运动不再承认外界的一切权威,主张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弘扬科学精神,为解放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考法3史料主题类——启蒙运动对人文精神的诠释史料一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

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史料二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

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

……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读史用史』(1)史料一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对待宗教的态度。

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

(12分)提示关系:人文主义一方面批判基督教,鼓吹人性解放;另一方面借助基督教的教义和精神来宣扬人性。

(或答“人文主义既批判基督教又利用基督教”也可)(2)史料二反映了卢梭对自由的追求及如何保障人的自由。

根据史料二,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

(13分)提示主张:通过暴力革命获得自由;按照社会契约建立政权,保障自由。

背景: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上法国深受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方法突破』人文主义者与基督教的关系可依据史料一中“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尘世中的幸福”进行概括。

第(2)问根据史料二中“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进行概括;形成原因可联系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法国的现状归纳。

『史论链接』不同历史时期对人文精神的诠释阶段对人文精神的诠释智者运动智者学派将研究重点从自然界和神转移到人本身,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揭露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扭曲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启蒙运动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要求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倡导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考法4开放探究类——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的比较史料民本思想是在中国数千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政治文化,是维护皇权的一种柔情政治。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

“民主”一词源于西方,在英语中“民主”一词为Democracy,来自于希腊文Demokratia,字面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指的是,“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

由此可见,民主指的是人民真正掌握国家的权力,按照人民的意思来实现管理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事务的权利。

『读史用史』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区别进行论述。

(12分,要求:从某一角度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提示示例一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民本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一种统治观,统治者通过重民、敬民、爱民等措施来维护统治,实现长治久安。

民主是伴随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古希腊的民主就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抽签选举和公民大会等民主形式的推进而不断发展的。

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民主制,提出了自由、平等、民主等主张;随着资本主义代议制的不断完善,公民主体地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得以不断强化。

示例二人民和执政者的关系不同。

在民本理念中,民众和君主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君主是权力的中心,是权力的来源,民众是君主统治的对象,民众是被动的、消极的,民众的要求能否得以满足取决于君主的恩赐和怜悯。

在民主理念下,个体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执政者的权力来自人民,执政者和人民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民众是主动的、积极的。

政府及各级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并服务于人民。

『方法突破』☆某重点中学考生答题示例(1)提取观点:根据史料中介绍的关于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的由来和含义,针对二者的区别,任选一角度。

可从背景、内容、实质、影响等角度进行归纳区别。

(2)论证阐述:如考生从民本和民主思想的本质上进行区别归纳和论证,观点明确,准确揭示本质,一个是专制皇权的产物,一个由人民真正掌握国家的权力。

(3)总结升华:从文明发展的角度作简要评价。

『史论链接』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比较(1)提出的目的不同儒家“民本思想”是站在有利于统治集团统治的立场上提出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西方的“主权在民”思想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后,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它是现代民主的前身,也是现代民主的根源。

(2)权力的限制不同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君主的权力是无限的,君主不会对其统辖内的人民负责,即所谓的“主权在天”;而西方的“主权在民”思想,强调主权者的权力是有限的,主权者的权力是人民和主权者通过订立社会契约的形式“让渡”的,主权者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即所谓的“主权在民”。

(3)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儒家的“民本思想”追求的价值是使民顺服于国君的统治下,而西方的“主权在民”思想则是使政府服务于人民是“人民的办事员”,更注重人民的政治权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