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大数据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调研报告目录1调研基本信息 (3)1.1调研目的 (3)1.2行业背景 (3)1.3调研方法及对象 (3)1.4调研内容 (6)2调研结果 (6)2.1行业调研 (6)2.1.1国家政策 (6)2.1.2行业现状 (7)2.1.3行业前景 (7)2.2就业前景 (9)2.2.1企业对大数据人才需求激增,复合型人才需求更甚 (9)2.2.2大数据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11)2.3就业岗位及能力要求分析 (11)2.3.1就业岗位 (11)2.3.2业务职责 (16)2.3.3知识体系 (17)2.3.4综合素养 (18)3专业定位 (18)3.1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岗位、规格 (18)3.2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 (20)3.3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条件保障 (20)4专业建设条件分析 (21)4.1生源分析 (21)4.2条件现状分析 (21)1调研基本信息1.1调研目的通过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大数据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能力要求以及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大数据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和趋势,为学校大数据专业设置、教学教研、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1.2行业背景“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

"大数据"首先是指数据体量(volumes)大;其次是指数据类别(variety)大,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式日渐丰富,已冲破了以前所限定的结构化数据范畴,囊括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接着是数据处理速度(Velocity)快,在数据量非常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数据的实时处理。

最后一个特点是指数据真实性(Veracity)高,随着社交数据、企业内容、交易与应用数据等新数据源的兴起,传统数据源的局限被打破,企业愈发需要有效的信息之力以确保其真实性及安全性。

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种各样类型的巨量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

解决大数据问题的核心是大数据技术。

目前所说的"大数据"不仅指数据本身的规模,也包括采集数据的工具、平台和数据分析系统。

大数据研发目的是发展大数据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相关领域,通过解决巨量数据处理问题促进其突破性发展。

因此,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不仅体现在如何处理巨量数据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也体现在如何加强大数据技术研发,抢占时代发展的前沿。

1.3调研方法及对象本次调研主要以企业问卷调查表和上门座谈的方式相结合,并结合网络企业招聘需求,调查了近100家企业的大数据用人需求,包括阿里云授权服务商、渠道提供商以及客户企业,以下挑选了10家企业作为代表:1.4调研内容1、行业与就业调研●大数据国家政策分析●大数据行业现状分析;●大数据行业前景分析;●大数据人才的需求分析。

2、企业调研●企业招聘员工的素质要求;●企业大数据岗位员工的薪酬待遇;●企业大数据从业人员的主要岗位;●企业大数据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企业大数据岗位的职业发展路径。

2调研结果2.1行业调研2.1.1国家政策自2015年国务院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指导及规划政策促进大数据发展。

2015年从3月至7月,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多项与大数据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

大数据产业发展、行业推广、应用基础、安全管理等重要环节的宏观政策环境已经基本形成。

(1)2015年3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2)2015年4月,《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建立协同监管机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2号)(3)2015年5月,工信部将编制实施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十三五”规划(第十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开幕式致辞)(4)2015年6月,工信部提出要加快推进云计算与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第七届云计算大会)(5)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题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6)2015年8月,《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2.1.2行业现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走过了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发展道路。

通过传统互联网、个人计算机、移动互联网竺信息技术提供的支撑,加速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

中国的现在及未来的发展,也将依靠层出不穷新的信息技术,所以我国各级政府一直以来对新的信息技术应用给与了充分的认识。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十二五以来,我国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全国各地发展大数据积极性较高,行业应用得到快速推广,市场规模增速明显。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1-2014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分别为37.4亿元、47.3亿元、59亿元和75.7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约为27%。

易观国际同时预测,2015、2016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保持约30%的增长速度,在十二五末市场规模接近100亿元。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由互联网企业(以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传统IT厂商(以华为、联想、浪潮、曙光、用友等为代表)、大数据企业(以亿赞普、拓尔思、海量数据、九次方等为代表)共同组成的市场供给关系,但各环节发展水平不均衡,在大数据产业链高端环节缺少成熟的产品和服务,面向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服务较多,而前端环节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后端环节数据挖掘分析和可视化,及大数据整体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服务较为匮乏。

2.1.3行业前景大数据经过前几年的概念热炒之后,逐步走过了探索阶段、市场启动阶段,当前已经在接受度、技术、应用等各个方面趋于成熟,开始步入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大数据巨大的应用价值带动了大数据行业的迅速发展,行业规模增长迅速。

截至 2014 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已经成长到 300 亿美元的空间,预测到2017 年全球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市场的2018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26.4%,规模达到 415 亿美元,是整个 IT 市场增幅的 6 倍。

大数据市场规模在 2020 年有望达到 611.6 亿美元,符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26%。

中国大数据产业起步晚,发展速度快。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数据产生速度加快、规模加大,迫切需要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分析处理,提炼其中的有效信息。

2014 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 767 亿元,同比增长 27.8%。

预计到 2020 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将达到 8228.81 亿元。

2015-2017 年复合增长率为 51.5%。

2014 年,中国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为 80.54 亿元,同比增长 3.2%,预计2015 年市场规模将增长 37.3%,至110.56 亿元,预计到 2020 年,中国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5019.58亿元。

2015-2017 年复合增速为87.8% 。

全球大数据市场结构从垄断竞争向完全竞争格局演化。

2014 年,企业数量迅速增多,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度增大,技术门槛逐步降低,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全球大数据市场中,行业解决方案、计算分析服务、存储服务、数据库服务和大数据应用为市场份额排名最靠前的细分市场,分别占据35.4%、17.3%、14.7%、12.5%和7.9%的市场份额。

云服务的市场份额为6.3%,基础软件占据3.8%的市场份额,网络服务仅占据了2%的市场份额。

2.2 就业前景2.2.1 企业对大数据人才需求激增,复合型人才需求更甚WANTED Analytics 公司在对过去12个月美国就业市场“大数据”相关岗位的分析中发现:就岗位数量而言,需要“大数据”技能的岗位空缺呈现高速增长,如下图所示,其中“大35.40%17.30%12.50%7.90%6.30%3.80%2.00%行业解决方案计算机分析服务数据库服务大数据应用云服务基础软件网络服务数据”解决方案的销售人员、计算机系统分析师、管理分析师、IT项目经理、和信息安全分析师岗位的增幅都在100%以上。

这一增长趋势也将延续至2016年。

而就招聘企业而言,易安信、IBM、思科、甲骨文在2015年招聘的“大数据”人才最多。

其他前十的企业信息如下:我国工信部数据统计也显示,未来几年将是我国大数据产业人才需求迅猛增长的时期,人才缺口将达百万。

其主要原因有:1、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人才需求数量激增。

2、相关大数据企业加大对核心技术的投入,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无论从技术层面,运营商层面还是集成与服务提供层面,人才需求巨大。

3、随着大数据新市场、新业务、新应用的不断出现,国内外各大知名IT与CT企业加速占据国内大数据产业高地,在全国加速建立分公司和研发中心,人力需求迅猛。

4、大数据产业已覆盖政府、金融、交通、企业、教育、医疗、信息消费等各应用领域,并且与通信、物联网、互联网产业相融合,复合人才需求加剧。

大数据人才匮乏已成为全国大数据企业目前面临的通病,其中以中西部地区最甚。

现在大数据高、中、低三档人才均存在人才短缺问题,其中技术、研发类人才难找,复合型大数据应用人才更加稀少。

与信息技术其他细分领域人才相比,大数据产业对人才的复合型能力要求更高,不仅要具备数学、统计学、机器学习等基础知识,拥有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力,还要拥有大数据思维,懂得具体业务领域。

2.2.2大数据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作为新兴产业的大数据普遍虽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一些中西部省市更是希望分得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红利,但目前大数据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培养机制不足、产业“造血”能力薄弱等问题突出。

业内人士认为,大数据人才建设亟待政府、产业界和高校的联合培养,人才培育机制需要创新。

国内高校对于大数据人才培养仅仅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大数据对口专业人才供给尚不能满足当前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需要。

专业人才供给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供给结构不均衡,人才供给多定位于高学历、研发性的岗位需求,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供给偏弱,造成产业链的人才供给存在严重短板。

据信息技术研究与顾问公司Gartner预测,到2016年,大数据将为全球带来440万个就业岗位,但拥有大数据技能的人才短缺,只有三分之一岗位可以招到胜任的人才。

由于我国大数据应用起步相对较晚,教育和职业培训尚不能很好的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目前缺口已经超过100万人。

2.3就业岗位及能力要求分析2.3.1就业岗位通过对阿里云官方合作伙伴、服务提供商,及用户企业的走访以及汇总数据分析,挑选了一些单位的岗位设置情况如表所示:通过智联招聘对北京、上海等地区信息技术相关企业对大数据人才精准需求情况统计,2016年10月份前三周对大数据人才的招聘信息发布次数为:北京5426条、上海5144条、广州2403条、深圳2564条、南京1091条、武汉1350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