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教学设计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教学设计

3.4.1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
授课人: XXX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周角定义,掌握圆周角定理.
2.会熟练运用定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索定理的过程中,经历猜想、推理、验证等环节,获得正确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圆周角定理教学难点:渗透分类讨论、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七环节”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直观情景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并通过讨论、练习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能够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增加课堂的容量;另一方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上,学生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直观感知上升到理性思考。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论证、归纳、
推理的学习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与发展。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在射门游戏中,球员射中球门的难易与他所处的位置B 对球门AC 的张角(∠ABC )有关. 仅从射门角度大小考虑,谁相对于球门的角度更好呢?
生: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有的小组有争论。

师:看来大家的观点不尽相同,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能够准确的回答这个问题。

这节课
我们学习第三章第四节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二、自主探究
1.圆周角的定义
师: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一种角.观察图中的∠ABC ,顶点在什么位置?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
生:它的顶点在圆上,角的两边分别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

师:回答的很准确,像这样的角,叫做圆周角。

师:判断下图中的角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

生:(观察、分析,由中下游学生口答)
图(2)(4)(7)是圆周角。

师:其余为什么不是圆周角?
生:图(1)(3)的顶点不在圆上,图(5)角的两边和圆没有另一个交点,图(8)角的两边只有一
条边和圆有另一个交点。

师:对比我们学过的圆心角,哪位同学能总结出圆周角的特征? 生:圆周角有两个特征:
①角的顶点在圆上
(1)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A C
O
②两边在圆内的部分是圆的两条弦
师:总结的很准确,希望大家判断圆周角时牢牢把握这两点特征。

师:指出图中的圆周角
∠ACO ∠ACB ∠BCO ∠BAC ∠OAC ∠CBO ∠ABC
生:∠ACB ∠BAC ∠ABC 三个角是圆周角
三、合作竞学
2.圆周角定理
师:在⊙O 上画出几个AC 弧所对的圆周角,这几个圆周角有多少关系?这些圆周角与圆心角∠AOC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改变∠ABC 的度数,你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圆周角与圆心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呢?
生:画图与观察,讨论与交流
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讨论结果:
师:(1)同学们在自己所画的图中,连结OA ,OC ,则∠A OC 是什么角? (2)在所画图中探索∠A BC 和∠A OC 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 (组织学生思考,研讨,自我归纳结论)
师:对于从有限次实验中得出的命题,能当作定理吗? 生:不能,必须应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推理论证) 师:那么,哪一种比较特殊呢? 生:第一种。

师:证明的结论是什么呢? 生:∠B =
1
2
∠AOC 师:你是如何证明的呢?想一想,试一试。

生:独立思考分析. 找出正确思路.一名学生上黑板演证明过程
已知:⊙O 中, 所对的圆周角是∠ABC ,圆心
角是∠AOC .
1
(点
B 在优弧A
C 上运动)
B
求证:∠ABC=1
2
∠AOC
证明:
∵∠AOC是△ABO的外角,∴∠AOC=∠ABO+∠BAO ∵OA=OB
∴∠ABO=∠BAO
∴∠AOC=2∠ABO
即∠ABC=1
2
∠AOC
师:我们用推理论证的方法得到了第一种情况结论是成立的,对于第二、三种情况,该如何证明呢?能利用第一种情况的结论吗?试一试,并交流自己的做法。

学生独立分析后,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生甲:如图(1),点O在∠ABC内部时,只要作出直径BD,将这个角转化为上述情况的两个角的和即可证出。

由刚才的结论可知:
∠ABD=1
2
∠AOD,∠CBD=
1
2
∠COD
∴∠ABD+∠CBD=1
2
(∠AOD+∠COD)
即∠ABC=1
2
∠AOC
生乙:在图(2)中,当点O在∠ABC外部时,仍然是作出直径BD,将这个角转化成上述情形的两个角的差即可。

由前面的结果,有
∠ABD=1
2
∠AOD,∠CBD=
1
2
∠COD
∴∠ABD-∠CBD=1
2
(∠AOD-∠COD)
即∠ABC=1
2
∠AOC
师:还会有其他情况吗?请思考 生:不会有
师:经过刚才我们一起探讨,从三种位置关系证明了一个命题的正确性,因此,命题:“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可以作为定理来使用。

(师把前面板书中的“命题”改为“定理”并强调定理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一条弧”) 师:在上述经历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方法? 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转化的方法,分类讨论的方法……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当解决一问题有困难时,可以首先考虑其特殊情形,然后再设法解决一般问题,这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策略。

今后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注意运用。

四、巩固训练
1.如图,在⊙O 中,∠BOC =50°,则∠BAC =
变式题1:如图,点A ,B ,C 是⊙O 上的三点,∠BAC =40°,则∠BOC = 变式题2:如图,∠BAC =40°,则∠OBC =
生1:根据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BAC =1
2
∠BOC =50°(由学困生口答)
生2:∠BOC =2∠BAC =80°
生3:先求得∠BOC =2∠BAC =80°,由OB =OC 可得∠OBC=∠OCB=50° 2.
求圆中角x 的度数
2题 3题 4题
3. 如图,在直径为AB 的半圆中,O 为圆心,C ,D 为半圆上的两点,∠COD=50°, 则∠CAD=_______
4.如图,OA ,OB ,OC 都是⊙O 的半径,∠ AOB =2∠ BOC ,∠ ACB 与∠ BAC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生分析: 弧BC 所对圆周角是∠ACB , 圆心角是∠AOB .则
B
A
O 70°
x
∠ACB =
12∠AOB .,弧BC 所对圆周角是∠BAC , 圆心角是∠BOC , 则∠BAC = 1
2
∠BOC 即∵∠ACB = 1
2∠AOB
∠BAC = 1
2
∠BOC
又∵∠AOB =2∠BOC
∴∠ACB =2∠BAC
5. 如图,在⊙O 中,弦BC //半径OA ,AC 与OB 相交于M ,∠C =20°,求∠AMB 的度数。

生: (板演步骤) 解:
∵∠AOB=2∠C=40° 又∵弦BC//半径OA ∴∠CBO=∠AOB=40° ∵∠AMB 是△BMC 的外角, ∴∠AMB=∠CBO+∠C=60°
五、课堂检测
1.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若∠ABC =70°则∠AOC 的度数等于( ) A.140° B.130° C.120° D.110°
,

B. 30 D.60°
2题 3题 4题
3. 如图,点B ,C 在⊙O 上,且BO=BC ,则圆周角∠BAC 等于( ) A.60° B.50° C.40° D.30°
4. 如图,已知BD 是⊙O 的直径,⊙O 的弦AC ⊥BD 于点E ,若∠AOD=60°,则∠DBC 的度数为( ) A.30° B.40° C.50° D.60°
C
B
A O
M
1题
O
C
B
A
六、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化归
化归
D
D
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特殊到一般”的转化
七、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1题 ; 习题3.4: 1题、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力求形成“问题情景——自主探究——实践与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足球训练场上关于足球射门”的实际问题情景直指数学问题,使数学问题的形成和提出自然且亲近,让学生直观看到真实的世界中的“圆周角和圆心角”,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活动思维中来。

2、注重过程意识,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观察比较,分类确认,使圆周角与圆心的位置关系形成分类这一主要难点自然形成且直观;通过电脑动感演示,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从而较好地突出了重点和突破难点,定理学完后,马上进行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让学生在思考与回答的过过程中轻松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