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诊断学12基本检查方法与一般检查
诊断学12基本检查方法与一般检查
局部视诊:对患者身体的某一局部进行细致和 深入的观察。如,皮肤出血点、巩膜黃染、颈动 脉搏动、颈静脉怒张、呼吸运动、胃肠蠕动波、 关节畸形等。
特殊部位的视诊需借助于某些仪器。如鼓
膜、眼底、支气管与胃肠黏膜等,则需用某些器 械如耳镜、内镜等协助检查。
注意事项:
视诊最好在间接的日光下进行,夜间灯光下不 易辨别黄疸、轻度发绀、苍白等,亦无法正确 判断患者痛苦的表情等
复习旧课
什么是心源性哮喘? 何为发绀? 如何区分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 如何区分呕血与咯血? 最常见的三种黄疸类型为? 什么是膀胱刺激征? 觉醒障碍按严重程度分为哪三类? 问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主要学习内容
基本检查方法 视、触、叩、听、嗅
一般检查 全身状态 皮肤 淋巴结
鼻、手等)或借助简单的诊断工具(如听诊器、
叩诊锤等)来客观检查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
诊、嗅诊。
体格检查的顺序:一般检查→头→颈→胸→腹→
生殖器→肛门→脊柱→四肢→神经→反射。
体格检查注意事项
1. 医生应关心体贴病人,体检前应与病人进 行简短的交谈,争取病人合作。
(4)冲击触诊法又称为浮沉触诊法。一般只用于 检查大量腹水及此时肝、脾及腹腔包块。
以3-4个并拢的手指取70-90角,置于腹壁上 拟检查的相应部位,作数次急速而有力的冲击动 作,此时指端下可有腹腔脏器浮沉的感觉。
触诊注意事项
1.检查前检查者要向病人讲清触诊的目的,消除病 人的紧张情绪,取得病人的密切配合。
各种心律失常 ④交替脉:脉搏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左心功
能不全 ⑤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3) 呼吸
观察记录患者呼吸的节律性及每分钟次数 正常值:16-20次/分 注意:类型(腹式呼吸/胸式呼吸)
频率 节律 深度
(4) 血压
血压指动脉血压,是重要的生命征。临床 上通常用汞柱式血压计以间接法测量血压。
3.应根据病情和听诊的需要,嘱病人采取适当的体 位。
4.要正确使用听诊器。
5.听诊时注意力要集中,听肺部时要摒除心音的干 扰,听心音时要摒除呼吸音的干扰,必要时嘱病 人呼吸配合听诊。
五、嗅 诊
用嗅觉感知患者发出的异常气味来判断其 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临床工作中,嗅诊可迅速提供具有重要意 义的诊断线索,但必须要结合其他检查才 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观察搏动、蠕动及肿物的轮廓时,利用侧射光 线
视诊
二、触诊
触诊是医生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 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检查方法。适用于全身,以腹 部触诊最为重要。
手的感觉以指腹和掌指关节部掌面的皮肤最 为敏感。
身体各部位均可采用触诊检查,按检查部位和 目的不同,可嘱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予以配合。
触诊的内容
3.叩诊时应注意对称部位的比较与鉴别。
4.叩诊时不仅要注意叩诊音响的变化,还要注意不同病灶的 震动感差异,两者应相互配合。
5.叩诊操作应规范,用力要均匀适当,一般叩诊可达到的深 度约5-7cm。叩诊力量应视不同的检查部位、病变组织 性质、范围大小或位置深浅等情况而定。
四、听诊
听诊 根据患者体内各部分发出的声音来判断正 常与否的一种检查方法。 以心肺检查最为重要。
《诊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2018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用
检体诊断
physical examination
复习旧课
什么是发热? 发热的机制是? 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是? 什么是疼痛? 引起疼痛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何种头痛是严重疾病的信号? 头痛伴剧烈呕吐提示何种病变? 哪些疾病会引起胸痛?
3.生命征(生命体征)
生命征是标志生命活动的存在与评价生命活动质 量的重要检测方法,是体格检查的必检项目。包 括:
体温(T)
脉搏(P)
呼吸(R)
血压(BP)
三种体温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口测法
肛测法
腋测法
方法 舌下含5’ 正常值 36.3-37.2℃
涂润滑剂,插入 肛内1/2表长, 5’
36.5-37.7 ℃
TPRBP 全身状态:
发育体型、营养状态、意识、面容表情、体位、步态
头颈胸腹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其他部位检查
学习目标
1.熟悉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顺序及注 意事项
2.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及方法 3.熟悉心肺检查的内容及方法 4.掌握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及方法
体格检查:医务人员运用自己的感官(眼、耳、
(四)发育与体型
1.发育正常时,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变化应该 是相称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彼此协调和相 互适应的。判断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
胸围=1/2身高;两手距=身高;坐高=下肢长 度
2.体型:无力型(瘦长型):体高肌瘦,颈、躯干、 四肢细长,肩窄下垂,胸廓扁平,腹上角小于 90°;
超力型(矮胖型):体格粗壮,颈、四肢粗短,肌肉 发达,肩宽平,胸围大,腹上角大于90°;
一般 检查
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为整个体格检查过程中的第一步,是 对患者全身状态的概括性观察,以视诊为主,配 合触诊、听诊和嗅诊进行检查。
一般检查内容包括:全身状态(性别、年龄、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发育与营养、意识状 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步态等),皮肤和淋 巴结。
全身状态检查
1.性别
2.年龄
叩诊音 清音 浊音 过清音 鼓音 实音
正常出现部位
正常肺部厚
生理情况不出现
肺气肿
胃及含空气较多的 气胸、较大肺空洞、
空腔器官
气腹
心脏、肝脏表面
肺实变、大量胸腔 积液
叩诊注意事项
1.环境应安静,以免影响叩诊音的判断。
2.根据叩诊部位不同,病人应采取适当体位,如叩诊胸部时, 可取坐位或卧位;叩诊腹部时常取仰卧位;确定有无少量 腹水时,可嘱病人取肘膝位。
2. 检查时应站在病人的右侧 3. 检查应在适当的光线、室温和安静的环境
中进行。动作要细致、轻柔、准确。
5. 体格检查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6. 当病人病情严重时重点检查,待病情好转后
再进行必要的补充。 7. 随时复查以便补充或修正诊断。 8. 对某些急、慢性传染病病人进行体查时,可
穿隔离衣,戴口罩和手套,并作好隔离、消 毒工作。
5.触诊时医师应手脑并用,边检查边思索。应注意病变 的部位特点毗邻关系,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来源。
三、叩 诊
用手指叩击病人体表某一部位,使之产 生音响,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来判断脏 器状况的检查方法。 包括: 直接叩诊法
间接叩诊法
间接叩诊法
直接叩诊法
叩诊音
1. 清音: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 2. 浊音:是一种音调较高,音响较弱,震动时间持 续较短的非乐性叩诊音。 3. 鼓音:如同击鼓声,是一种和谐的乐音 4. 实音:是一种音调较浊音更高,音响更弱 5. 过清音: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
直接听诊法:医生将耳朵直接贴附于被检查 者的体壁上进行听诊,这种方法所能听到 的体内声音很弱。
间接听诊法:这是用听诊器进行听诊的一种 检查方法。
听诊注意事项
1.听诊环境要安静,避免干扰;要温暖、避风以免 病人由于肌束颤动而出现的附加音。
2.切忌隔着衣服听诊,听诊器体件直接接触皮肤以 获取确切的听诊结果。
⑥旋紧与气囊相连的气球充气旋钮,并开始充气。气囊充 气过程中应同时听诊肱动脉搏动音,观察汞柱上升高度。待 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后,汞柱再升高20~30mm;
⑦松开气球上的充气旋钮使气囊缓慢放气,同时医师应水 平注视缓慢下降的汞柱凸面水平,下降速度以2~4mm/ 秒为宜;
⑧确定血压数值:按柯氏分期法,汞柱下降过程中,当听 到第一次肱动脉搏动声响时汞柱凸面所示数值为收缩压(第 一期),声音消失时汞柱所示数值为舒张压。
血管搏动、淋巴结、脏器、压痛、肿块、体 温、湿度、震颤、波动、摩擦感、移动度等。
触诊方法
1.浅部触诊法 2.深部触诊法
(1)深部滑行触诊法 (2)双手触诊法 (3)深压触诊法 (4)冲击触诊法
1.浅部触诊法 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的检查和评估。
以右手的平展部分或指腹,而不用指尖施行, 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皮肤
(3) 检测局部存在冷热物品或刺激时,可对测定结果造成 影响,如用温水漱口、局部放置冰袋或热水袋等。
(2)脉搏 脉搏通常以触诊法检查桡动脉搏动情况,
应注意其频率、节律、强弱以及呼吸对它 的影响等。 正常脉搏搏动均匀、间隔时间 相等,成人安静时60-100次/分。
几种常见的异常脉搏:
①脉搏增快:脉搏>100次/分,发热、贫血等 ②脉搏减慢:脉搏<60次/分, 颅内压增高等 ③不整脉:脉搏节律不规则,间隔时间长短不一,
2.医师手应温暖,手法应轻柔,以免引起肌肉紧张, 影响检查效果。在检查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 表情。
3.病人应采取适当体位,才能获得满意检查效果。通常 取仰卧位,双手置于体侧,双腿稍屈,腹肌尽可能放 松。检查肝、脾、肾时也可嘱病人取侧卧位。
4.触诊下腹部时,应嘱病人排尿,以免将充盈的膀胱误 认为腹腔包块,有时也需排便后检查。
嗅诊-汗液
正常汗液无特殊强烈刺激气味 酸性汗液见于风湿热和长期服用水杨酸、
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物的患者 特殊的狐臭味见于腋臭等患者。
嗅诊-痰液与脓液
正常痰液无特殊气味 若痰液呈恶臭味,提示厌氧菌感染,见
于支气管扩张症或肺脓肿 恶臭的脓液可见于气性坏疽
嗅诊-呕吐物
呕吐物出现粪便味可见于长期剧烈呕吐 或肠梗阻患者
基 本 检 查 方 法
一、视诊
视诊是医生用视觉来观察病人的全身或局部情况 的检查方法。 视诊在体格检查是重要的第一步 视诊适用的范围广泛,可提供重要的诊断资料。 视诊必须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作为基 础,否则往往会出现视而不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