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 一般检查 检体诊断
临床上常见的皮疹有以下几种: 1、斑疹 2、丘疹 3、斑丘疹 4、寻麻疹 见于各种过敏反应。 5、疱疹
四、紫癜(重点)
描述方法:
直径小于2mm称为 淤点,3-5mm称为 紫癜,大于5mm称 为淤斑;片状出血 并伴有皮肤显著隆 起称为血肿。
小的淤点应与红色 皮疹或小红痣相鉴 别:
3、水肿临床意义 心性水肿 肾性水肿 肝性水肿 营养不良性水肿 局部水肿
重点内容:
水肿的概念、分度及临床意义。
第 三 节
淋 巴 结
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1、局部淋巴结肿大 (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2)淋巴结结核 (3)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2、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重点:炎症性淋巴结及转移淋巴结的特征 几种常见的转移淋巴结的特点。
体位
(一)自主体位: 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 见于正常人、轻症和疾病早期患者。
(二)被动体位: 患者不能调整或变换身体的 位置。见于极度衰竭或意识丧失者。
(三)强迫体位
1、强迫仰卧位 见于急性腹膜炎等 2、强迫俯卧位 常见于脊柱疾病 3、强迫侧卧位 见于一侧胸膜炎和大量胸腔
积液
4、强迫坐位 见于心、肺功能不全者 5、强迫蹲位 见于先天性发绀型心脏病
超重:体重指数 = 25 – 30; 轻度肥胖:体重指数 > 30; 中度肥胖:体重指数 > 35 重度肥胖:体重指数 > 40
体型 1、无力型(瘦长型) 2、正力型(均称型) 3、超力型(矮胖型)
营养状态 (一)营养状态的分级 临床上习惯分为良好、中等、不良三个等级。
营养状态分级的区别
方法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嗅诊
触诊(palpation)
手的感觉以指腹和掌指 关节掌面皮肤最敏 感。
1、方法 (1)浅部触诊法: 浅部滑行触诊,用于 体表病变、关节、 软组织、浅部动脉、 静脉、神经触诊。
方法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嗅诊
(2)深部触诊(deep palpation)
a、深部滑行触诊法
4、血压:(Blood pressure,BP)
(成人)
正常Bp
90-140/60-90mmHg(12.0-18.6/8.012.0kpa)
高血压
≥140/90mmHg(18.6/12.0kpa)
低血压
BP<90/60mmHg(12.0/8.0kpa)
正常脉压
30-40mmHg(4.0-5.3kpa)
优缺点 可靠,小儿及
昏迷病人不能用
36.5-37.7 ℃
安全可靠,可用 于小儿及昏迷病 人
36-37 ℃
门诊病人使 用方便,不易 发生交叉感染
重点内容: 1)体温生理波动 2)发热的定义、分度、热型及其临床意义 3)体温过低
(二)脉搏
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异常脉搏及临床意义 速脉 缓脉 水冲脉 交替脉 奇脉 不整脉 重点内容 几种异常脉搏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deep slipping palpation)
病人深呼吸,术者以并拢 二、三、四指未端逐渐触 向腹腔的脏器及包块。
b、双手触诊法
(bimanual palpation)
用于肝、脾、肾、腹腔肿 物检查。
方法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嗅诊
c、深压触诊法(deep press palpation)
以一、二个手指逐渐深压。 探测腹部深在病变、压痛点、反 跳痛
第三篇 检体诊断
内科教研室 邓丽娜
检体诊断的概念
感官+简单工具
基本检查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嗅诊
注意事项
1. 举止端庄 2. 站在右侧,正规医院查房时站法。 3. 顺序:一般状态、头、颈、胸、腹、生殖器、
肛门、脊柱、四肢、神经系统 4. 病情急,简要查体 5. 随病情变化经常重复查体
中度昏迷:剧烈刺激可有防御反应,角 膜反射减弱,瞳孔反射迟顿,眼球无转 动
重度昏迷:全身肌肉松驰,对各种刺激 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生命体征 不平稳
五、谵 妄
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 调状态
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力障碍 感觉错乱(幻觉、错觉) 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面容与表情 临床上常见的几种典型面容改变如下: 1、急性病容 2、慢性病容 3、贫血面容 4、二尖瓣面容 5、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 6、粘液性水肿面容 7、肢端肥大症面容 8、满月面容 9、伤寒面容 10、苦笑面容 11、病危面容
d、冲击触诊法(ball ottement)
以四个手指并拢,取70-90°角 置于腹壁上相应部位,作数次 急速而有力冲击动作。腹腔脏 器在指端浮沉感。用于大量腹 水肝、脾触及困难时。
二、触诊注意事项 1)讲清、动作轻柔、逐渐移向“病变部位” 2)体位合适,排除干扰(下腹是排便) 3)结合解剖部位与相邻脏器
应 刺激除去后又再入睡
二、意识模糊 比嗜睡深 能保持简单精神活动 定向力发生障碍 三、昏睡 接近不省人事 强刺激可被唤醒,但很快入睡 醒时回答问题模糊或答非所问
四、昏迷 严重的意识障碍 任何刺激不能使意识障碍程度减轻或转为清醒 分为三阶段
昏迷三阶段
轻度昏迷: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反射存 在,眼球可转动
几种体位改变的临床意义
常见异常步态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皮肤 检查时应注意注意皮肤的颜色、湿度、弹性、皮
疹、出血点与紫癜、水肿及瘢痕等。 一、皮肤颜色 苍白 发红 发绀 黄疸 色素沉着 色素脱失
发绀
1、概念:当末梢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 皮肤粘膜呈青紫色。
2、紫绀常见部位 3、紫绀的临床意义 4、紫绀病因分类 重点内容
3、呼吸(Respiration)
(1)正常R: 成人R 16-20次/分,新生儿40次/分。 (2)异常R:(重点) 频率异常:增快:>24次/分,见于高热、甲亢、缺O2
过缓:<12次/分,见于颅压高,安眠药中毒 深度异常:呼吸浅快:见于胸膜炎、胸腔积液。
呼吸深长(稍快):见于酸中毒, 库氏呼吸 呼吸深快:剧烈运动、情绪激动。 节律异常:潮式呼吸。 间停呼吸: 其他:叹息样呼吸、抽泣样呼吸
方法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嗅诊
(三)叩诊(percussion)
用于胸腹部检查:肺、
脾、肝脏边界,心界的 大小,腹水情况,子宫、 膀胱有无胀大等情况。 1、直接叩诊法 适用于胸 腹部面积较广泛的病变: 胸膜粘连、增厚、大量 胸腹水。
方法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嗅诊
2、间接叩诊法(indirect percussion)
2、醉酒步态 见于小脑疾病、酒精及巴比妥中毒。 3、偏瘫步态 见于脑性偏瘫。 4、共济失调步态 见于脊髓痨患者。 5、慌张步态 见于帕金森病患者。 6、跨阈步态 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7、剪刀式步态 见于脑性瘫痪与截瘫患者。 8、间歇性破行 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
重点内容
几种典型面容的临床意义
以左手中指第二指节
紧贴于叩诊部位,其 余手指稍微抬起,勿 与体表接触;右手指 自然弯曲,以中指指 端垂直叩之,2-3次/ 秒,叩后右手立即抬 起。每次力量均匀适 中。
叩诊:叩诊音有:清音、鼓音、浊音、实音、 过清音
明确以下问题
(1)正常的叩诊音有几种? (2)什么是异常的叩诊音?各有哪些临床意
紫绀概念、常见部位、临床意义
黄疸
1、概念:当血液中胆红素增高超过
34.2umol/L致使巩膜、粘膜、皮肤以及其他 组织发黄的现象。
Hale Waihona Puke 2、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3 、黄疸的临床意义 4、几种黄染的鉴别 重点内容:
黄疸的概念、临床意义、几种黄染的鉴别
二、湿度 盗汗 冷汗 干燥 三、皮疹
应仔细观察和记录其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发展顺序、分 布部位、形态大小、颜色、压之是否褪色、平坦或隆起、 有无瘙痒及脱屑等。
概述
概论及概念 常用器械
护理体检的一些常用工具
方法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嗅诊
视诊(Inspection) 1、分类 一般视诊:年龄、营养、 发育、体态、意识状 态、头颈、胸腹、关 节等。 局部视诊:皮肤、粘膜、 体态、意识状态、头 颈、胸腹、关节等视 诊。 2、要求 自然光线下:如 皮疹、黄疸的检查 人工光线下:如 瞳孔、眼底检查
脉压增大
>40mmHg(5.3kpa)
脉压减少
脉压<30mmHg (4.0kpa)
发育与体型
发育 年龄与智力、体格成长状态(身高、体重、第二 性征)
胸围等于身高一半;两上肢展开长度约等于身高 坐高等于下肢长度
体重=身高(cm)-105
BMI=体重kg/身高2m2 正常体重 : 体重指数 = 18 – 25
区别 粘膜 皮肤 弹性 皮下 肌肉 指甲 毛发
红润 光泽
脂肪
良好
中等
不良
(二)几种营养状态异常的定义
1、营养不良 : 当体重减轻至正常的10%时称 为消瘦,极度消瘦者称为恶病质。
2、营养过度 : 体内中性脂肪积聚过多,主要 表现为体重增重的20%以上者称为肥胖。
意识状态
一、嗜睡 最轻意识障碍 病理性倦睡,持续睡眠 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问题,做出各种反
七、蜘蛛痣(重点 ) 概念: 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形成的血管
痣,行似蜘蛛,称为蜘蛛痣 。 形成机理:雌激素增高有关。 分布:上腔静脉的区域。 肝掌:表现小鱼际处常见发红,加压后褪色。 临床意义:见于肝硬化或孕妇。
六、水肿
1、水肿概念: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及组织间隙内 液体潴留过多。
义?
听诊
嗅诊
问题: 呼吸气味、分泌物、排泄物异常气 味有何临床意义?
呼吸: 剌激性蒜味—有机磷中毒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氨味—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