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3页:思考题(1)
陶行知的师德思想给你哪些启示?结合实际谈谈现代教师应具有哪些修养?
答:(一)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
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
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而且不是一时,而是永久有益于世的,因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其次,教师要有乐业精神。
当我们看到小学生天天长大,有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棵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二)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
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作为当代教师,我们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应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
而且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个性强,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真心理解、尊重学生。
久之,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爱,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正如陶行知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三)教师要友爱同事,团结合作
建立和谐的社会,首先要有和谐的家庭、和谐的工作氛围。
同事之间,相互关心、帮助是建立和谐工作氛围的前提。
工作中不斤斤计较是教师素质修养的体现。
团结是力量,相信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无数的教学、教育活动证明,只有大家和谐相处、团结一致,才能使工作尽善、尽美。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陶行知指出,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
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塑造能服务于大众的真人作为培养目标,将真教师作为教师学习的楷模。
这样,我们教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
要求学生作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
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同提高。
(五)教师要勤奋好学,开拓进取精神
陶行知要求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常教常新,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惟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有学而不厌的学生。
实践证明,教师有知识是不够的,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不但进步、不断创新,不拘泥于传统,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P91页: 思考题(1)
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有关课堂教学的论述,写一篇有关于反思和改变自己课堂教学现状的改进计划。
答:一、我认为自己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方面多数情况下运用了“给予”,没有很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发现。
2.在引导学生产生和解决疑问方面做得还不够尽善尽美。
3.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没能很好地给予不同的教学。
二、针对以上问题,根据苏有关课堂教学的论述,我做了以下改进计划:
1.在第一次教新内容的时,一定要有学生的独立工作,使学生在独立工作过程中思考事实,思考教材前后的因果关系和意义联系。
2.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映
教师丰富的知识储量能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而不是自己的教学的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
3.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巩固交给学生来完成。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实而吝啬地给予概括。
要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思考者、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掌握者”。
课堂上,我们都专门留出时间,让学生去独立地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4.引导学生产生和解决疑问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教师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
一旦学生产生了疑问,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抽取和获得以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现在的问题。
5.分层教学
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我们应给予不同的教学。
但是,这种分层不能让学生知道和觉察。
6.对上次学习内容、家庭作业的检查
教师在检查功课的时候,尽量应该想办法让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苏建议的做法是,教师向全班出示试题,学生们各自在自己的练习册上完成,也不要让学生到黑板上做题。
教师们留家庭作业一定要避免那些过于强调机械反复的作业内容。
P106页:思考题(2)
有一位学生,由于不太会讲话、瘦弱、成绩差等多方面的原因,总是受到一些强势学生的欺负,当然都是在老师不在的场合下。
老师曾想到给他调到前桌等办法来保护他,但是还是会有学生欺负他,而且他也不敢讲出这些学生的名字。
如果你是班主任,你将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呢?
答:这位学生在思想表达、成绩等方面的落后表明了这是我们常说的“后进生”,他所遭遇的问题不单单是他的个人问题,一部分是外界强加的,面对这种现象,这种学生,我计划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解决。
(1)苏霍姆林斯基把后进生分为三类,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所以,班主任应该深入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思维发展和教育方法等,以明了学生“后进”的真正原因。
学生的不会讲话、成绩差、身体状况不好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联系,后者的落后会导致学生自信的缺失,而这将导致学生语言表达的障碍,结果是受到他人的欺负。
而后者的落后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所以,班主任在确认学生落后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的同时,应该树立孩子的自信,培养他的勇气。
(2)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该对每一个孩子都投以无私的情感和热爱,无论他的好坏。
公平的爱教会孩子公平,无偏倚的尊重教会学生尊重。
建立了这种友爱、尊重、无私的班风,学生们才不会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别人,从而避免“欺负人”的现象。
(3)与学生情感交融,建立共同的兴趣,才能和孩子拉近距离,才会让孩子敞开心扉。
在教育过程中,面对这样怯懦的孩子,教师应该用无私的爱去唤醒孩子的爱,并用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来建立与孩子之间的友谊。
让孩子忘记你是一位教师,记得你是一个朋友,这样孩子才能和你无私的交流。
培养这个孩子的表达的勇气,一方面也是培养他对老师的信。
(4)“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
案例中需要教育的不单单是这个性格怯懦、比较后进的学生,同样包括那些常常欺负别人的学生。
虽然可以装做不知道他们是谁(因为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实际情况。
),但教师不要放弃任何可以利用的手段,对他们、班级全体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表扬好的,激励好的,树立好的,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对自己的所为反思和批判,从而从根本上杜绝现象的发生。
P148页:思考题(2)
你打算如何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在你的教学实践中?
(一)确立“为理解而教”的课堂教学目标
为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而教的含义是:首先,看学生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所学的概念,进行知识的内化。
其次,看学生能否对新知识进行迁移并生发出新的推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三,能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有所创新,这是理解的最高层次,也是理解要达到的真正目标。
(二)运用多元智能教学的策略
1、多元导入
2、多元切入理解教材
3、多元化的作业
(三)“多元智能问题连续体”教学模式
P185页:思考题(3)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有哪些?支架式建构主义教学、抛锚式教学以及随即通达教学模式又是如何体现这些教学理念的?
Q1:(1)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
(2)教学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提供者。
(4)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的方式。
(5)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一个过程。
(6)教学评价要趋于多元化。
(7)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教科书。
Q2:无论是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还是通达式教学,都存在这样的几个环节:将学生引入某种具体情境——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协作交流解决问题——多元评价。
具体情境的创设体现了“教学是激发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独立探索环节证明了“学生是教学情境的主角”;协作交流是“合作、探究”教学活动的体现;三种教学方式的评价原则则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价多元”这一理念;在三种模式的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的每一程序的活动,为教学活动提供情境、资料,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分析,在成就学生“主体”角色的同时,扮演了一个引导者、辅助者、资料提供者的角色;建构主义还强调,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一个过程,在三种模式的教学评价中,都体现着对“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表现、研究能力等的关注,强调“结果对错”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
而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还包括研究能力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进……而这正说明了“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