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技能(三级2-2)
一、学习目标
学习阶段小结与效果巩固
二、工作程序
1. 小结每次咨询效果和过程 2. 商讨下次咨询 3. 布置家庭作用 4. 正视与处理咨询中的反复问题 5. 处理咨询失误
(一)小结每次咨询效果
咨询师的小结
( 言行, 问题把握, 步骤 )
来访者小结
(配合, 暴露, 感受, 接受, 变化, 原因理解)
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 只有改变不合理信念,才能够减轻或消除他们目
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区别标准
默兹比(Maultsby,1975)提出:
合理信念
1
基于已知客观事实
2
保护自己,愉快生活
3 更快达到自己的现实目标
4
不介入他人的烦恼
5 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冲突
不合理信念
“ABC”模型
A
B
B
D
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
C C
E
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
领悟阶段
进一步明确不合理信念(与前一阶段没有 严格的区分)
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三种领悟(陈仲庚,1990)
使求助者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 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艾利斯总结的11种非理性信念,即“B”
P123
自己绝对要获得周围的人,尤其是周围重要人物 的喜爱和赞许;
要求自己是全能的,只有在人生道路的每一个环 节都有成就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世界上有许多无用的、可惜的、邪恶的坏人,对 他们应歧视和排斥,给予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当生活中出现不如意的事情时,就有大难临头的 感觉;
移情概念本质
移情:是指求助者把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 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 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 的过程。
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情绪 的替代对象。
移情情感的特点
重现以往同某些重要的人所产生的冲突 重现使得来访者将早期关系中的情感、行
为和态度转移或投射到治疗师身上 或者转移或投射到治疗以外的其他人身上。 来访者对治疗师的错误感知。
(五)处理咨询失误
可能咨询结果:1,2,3,4 咨询收效不大或失误原因和形式分析 咨询收效不大或失误处理方法
第八单元 咨询关系的结束
一、学习目标
掌握咨询关系的结束
二、工作程序
1. 确定咨询结束时间 2. 全面回顾和总结 3. 帮助来访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 4. 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第九单元 咨询效果的评估
一、学习目标
掌握评估咨询效果的指标和方法
二、工作程序
评估时间点 评估的维度 咨询效果的阶段性,全程性
三、相关知识
(一)评估时间点
不一定在结束时候做 任何时候都可以 在结束前更全面、更重要
(二)评估的维度
1. 来访者自我评估 2. 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 3. 周围人士(家人朋友同事)对改变的
第六单元
合理情绪疗法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一、学习目标
掌握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工作程序
心理诊断阶段 领悟阶段 修通阶段 再教育阶段
三、相关知识
(一)心理诊断阶段
任务: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 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 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 以及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 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 析。
然后,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求助者体 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
最后,停止想象。让求助者讲述前面的两个过程, 咨询师给予及时强化。
家庭作业
RET(合理情绪疗法)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RSA)
其它方法:自我管理程序、“停留于此”、行 为技术
(四)再教育阶段
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 学会更多的技能、提高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
来自双方的小结
(感受, 总结得失, 下一次咨询)
咨询目标
(二)商讨下次咨询
每次咨询任务
(咨询目标,问题解决)
咨询计划的指导
每次评估
本次小结
(三)布置家庭作用
咨询理论不同的作用 咨询治疗内外 形式和目的
(四)正视与处理咨询中的反复问题
咨询过程理解 重复的意义
自信训练、放松训练、问题解决训练和社交技能训 练
三、相关知识
(一)基本原理
A.Ellis(美国著名心理学家)20世纪50年代 首创合理情绪疗法 RET
核心 ABC理论
A 诱发事件 B 对这一事件的 看法、解释、评价 C 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埃利斯总结了11类不合理信念
咨询师要有策略的、果断的、及早的处理移情。 移情转换 表现形式(直接和间接)
第五单元 简易行为矫治—
阳性强化法
一、学习目标
掌握行为疗法的基础理论和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和 操作方法
二、工作程序
明确治疗的靶行为 监控靶行为 设计新的行为结果 实施强化
三、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
评估 4. 咨询前后心理测验评估 5. 咨询师的评定 6. 咨询目标
(三)咨询效果的阶段性,全程性
咨询过程的组成 阶段性咨询目标和终极目标 咨询内在规律(阶段的独立性和连续
性)
相关知识
效果的标准问题 “你好-再见”效应 安慰剂效应 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咨询结束后的关系) 其他涉及问题 如何评估
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 阳性强化法基本原理 咨询案例
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
经典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就称为行为 治疗
第二种成分是操作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 应用称为行为矫正
第三种成分称为认知行为治疗
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
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 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 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 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 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这种被称为“赏罚法” 的行为矫正方法,完全适用于出现行为障碍的 求助者。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 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 化法。例如代币法。阳性强化法广泛应用于儿 童行为问题矫治。
艾利斯总结的11种非理性信念,即“B”
5. 人生道路上充满艰难困苦,人的责任和压 力太重,因此要设法逃避现实;
6. 人的不愉快均由外在环境因素造成,因此 人是无法克服痛苦和困扰的;
7. 对危险和可怕的事情应高度警惕,时刻关 注,随时准备他们的发生;
艾利斯总结的11种非理性信念,即“B”
8. 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决定了现在的行为,而且是 永远无法改变的;
阻抗的表现形式 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寡语和赘言,
其中尤以沉默最为突出。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咨询中,求助者还经
常通过其对谈话内容的某种直接、间接控制,来 表现他对心理咨询及其个人行为变化的阻抗。其 常见形式有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假 提问题等。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该阻抗通过求助者言 语交流中不同心理活动加以体现。它形式多样, 因人而异。其中常见的有心理外归因、健忘、顺 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等。
“ABC”模型
A、B、C分别代表以下内容:
A一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 B一当事人在遇到诱发事件后产生的信念
(beliefs),即对事件的评价和解释; C—当事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
诱发事件A只是情绪和行为C的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是B,即当事人对诱发事件所持的 信念。
咨询师身上,并以他们过去对这些人的反应方式 对咨询师作反应。 移情以不恰当性为特点——来访者通过以不恰当 的方式行动、思考或感受对咨询师和面谈作出反 应。
移情类型
负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挫折、 不快、痛苦或压抑情绪的对象,表现出不满、拒 绝、敌对、不配合
正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视为以往生活中的重要 人物,表现出依赖、顺从、友好、敬仰、爱慕甚 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性爱的成分。
9. 人是需要依赖他人而生活的,因此,总希望有 一个强有力的人让自己依附;
10.十分投入地关心他人,为他人的问题而伤心难 过,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寄托;
11.人生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一个精确的答案 和完美的解决办法,一旦不能如此,就十分痛 苦。
不合理信念归纳为三个特征
1. 绝对化的要求 2. 以偏概全 3. 糟糕至极
基于主观臆测成分 产生情绪困扰
难于达到现实目标而痛苦 陷入他人的烦恼 情绪困扰长时间
(三)修通阶段
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任务 是使求助者修正和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 并代之以合理信念。具体: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产婆术”的辩论技术 黄金规则 反黄金规则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首先,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 了的情境之中,让求助者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 情绪反应。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人性观认为人既是理性 的,也是非理性的。因此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可 能具有不合理的观念。
埃利斯认为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达到 以下目标:
自我关心 自我指导 宽容 接受不确定性 变通性 参与 敢于尝试 自我接受
合理情绪疗法的目标
减低求助者不良情绪体验——不完美目标 帮助其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
移情反应的形式和意义
咨询师可能被爱、被仇恨、被性别化、被 依赖…….
来访者-咨询师的关系将再现与来访者过 去经历相似的情景,来访者将咨询师当作 过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