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技能(三级)知识点
40
如何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咨询目标是求助者与咨询师共同的目标,是双方都要实现的目标,因此要有
双方商定。 1.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 ●所谓“主要问题”,是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一定是
最先提出的问题)。 2.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 ●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目标不太一致时,应以求助者的目标为主。 3. 双方商定咨询目标 咨询目标商定后,还没完成商定目标的全过程,还需要整合。咨询目标的整
4 共情
咨询师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的能力
5 积极关注 对求助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
●商定咨询目标需要做哪些前期工作
详答 1. 全面深入了解求助者 收集资料要围绕7个问题进行(7w) 一1一 who,他是谁? 一2一 what,发生了什么事? 一3一 when,何时发生的? 一4一 where,在哪里发生的? 一5一 why,为什么会发生?(直接间接原因、表层深层原因) 一6一 which,与哪些人相关? 一7一 how,事情是如何演变的? ●最重要的是“who” 与求助者会谈时,应当考虑到求助者以下因素:
●不同心理咨询流派的咨询目标 人本主义学派:自我实现 行为主义学派:改变、消除适应不良的行为
第 8 页 共 40 页
40
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人格 完形学派:承担责任,以内在支持来对抗对外在支持的依赖 理性情绪学派:消除自我失败观,更能容忍与更能过有理性的生活
●如何划分咨询阶段 心理咨询划分为3个阶段 1. 诊断阶段 2. 咨询阶段; 3. 巩固阶段(没有“回访阶段”) 每个阶段的任务和工作内容:
对助者表达真诚的注意事项 第一,心理咨询师必须理解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说实话不完全是真诚。 第二,真诚不能脱离事实,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 第三,心理咨询师 不能有感而发,忘情发泄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四,表达真诚应适可而止,过 度的真诚反而适得其反。 第五,表达真城还体现在非言语上,身体姿势、目光、声音、语调等都可以表
●●●咨询师如何表达真诚? 咨询师以“真正的我”、“真诚的我”的角色帮助求助者,没有防御式伪装,不把
自己隐藏在专业角色下,不带着“咨询专家”的假面具,表里如一,真实可信地置 身与求助者的关系中。
咨询师的真诚具有如下重要的意义:
第 2 页 共 40 页
40
一一一 可以为咨询营造安全、自由的氛围,使求助者可以敞开心扉; 一一一 为求助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 表达真诚需要注意 1. 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2. 真诚应该实事求是; 3. 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4. 表达真诚应该适度; 5. 真诚还体现在非言语交流上; 6. 表达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 7. 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对倾听的正确理解和如何倾听?
第 10 页 共 40 页
40
倾听是在接纳的基础上,积极地听,认真地听,关注地并在倾听时适度参与 。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咨询师的基本功,也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 要求,既可表达对求助者的尊重,也能促进求助者的表达。
1) 倾听是一种积极的听。 2) 倾听是一种认真的听 3) 倾听是一种关注的听 4) 倾听要有适当的参与 5) 不仅仅是用耳朵听,而是要用心听。
第三,心理咨询师应遵循礼仪,礼貌待人。 第四,心理咨询师应该信任求助者。 第五,心理咨询师不主动探问求助者的秘密、隐私,对求助者主动诉说的秘 密及隐私应该进行保护,不随意传播。 第六,心理咨询师应该对求助者真诚。 第七,当心理咨询师难以接纳求助者时,可以转介,这本身也是对求助者的 一种尊重。
咨询师如何表达热情? 热情与尊重相比,与求助者的距离更近;体现在咨询观过程: 1. 在初诊接待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 2. 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 3. 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 4. 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
3. 判断求包括 1. 属于心理学范畴; 2. 积极的; 3. 具体或量化的; 4. 可行的; 5. 可以评估的; 6. 双方接受的; 7. 多层次统一。
有效咨询目标的7个基本要素
属心积极 具体量化 可行可评 双方接受 多层统一
第 7 页 共 40 页
缺乏共情容易使咨询过程出现障碍表现为4个方面: 1. 求助者感到失望,影响自我表达; 2. 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 3. 影响求助者自我探索; 4. 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
正确的理解和使用共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 4 页 共 40 页
“无平礼信保真”
对求助者表达尊重的注意事项
第 1 页 共 40 页
40
第一,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应接纳求助者,尤其接纳求助者与咨询师自己不 同的方面,如自己所反对、否定、反感的内容,也应接纳其消极、灰暗、错误等内 容。
第二,心理咨询师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是平等的,不能因双 方地位、知识、金钱、文化等差异奉承或歧视求助者。
●共情包括3个方面的含义: (一)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二)咨询师借助于知识、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其经历、人格之间的联系, 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三)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共情在咨询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1. 咨询师能够设身处地地、准确理解求助者,把握求助者的内心世界。 2. 使求助者感到被理解、接纳,对咨询关系有积极影响; 3. 促进了求助者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使自我了解和交流更深入; 4. 对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求助者,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
1.诊断阶段:
1)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 收集相关信息; 3) 明确问题、原因和严重程度,做出心理诊断;
2.咨询阶段: 心理咨询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
1) 调整求助动机; 2) 商定咨询目标; 3) 商定咨询方案; 4) 实施方案。
3.巩固阶段; 咨询的总结、提高阶段。
第 9 页 共 40 页
1.开放式提问 2.封闭式提问 ●(三)鼓励技术 鼓励就是咨询师通过言语等对求助者进行鼓励,鼓励其进行自我探索和改变 。 ●(四)重复技术
第 12 页 共 40 页
40
就是咨询师直接重复求助者刚刚所陈述的某句话,引起求助者对自己某句话 的重视或注意,以明确要表达的内容。 ●(五)内容反应技术
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技术或说明。内容反应技术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陈述的 主要内容经过概括、综合和整理,用自己的话再反馈给求助者,以达到加强理解 、促进沟通的目的。 ●(六)情感反应技术
暗、负性的失败、缺点与不足,还应看到其长处、优点等积极、光明、正性的一面 。
第二,积极关注不仅仅是咨询师积极关注,还应帮助求助者积极关注自己, 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等,自己发掘自己内在的潜能与资源。
第 5 页 共 40 页
40
第三,积极光注时应该避免盲目乐观。
第四,积极关注时尤其应该避免消极。
第五,积极关注也应该尊重现实,实事求是。
达真诚。第六,表达真诚应根据咨询的进程而有所变化。
●共情的涵义是什么?如何做到共情?(P59) 一一一 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及体验就是共情 一一一 “共情”在心理咨询各理论流派中有不同称谓或译法:共情、投情、神入、同
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等。
第 3 页 共 40 页
40
一一一 罗杰斯:共情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1. 咨询师借助于求助者的言行,体验对方的内心世界; 2. 咨询师借助于知识经验,把握对方体验与其人格之间的联系; 3. 咨询师要运用技巧将自己的共情传达给求助者。
倾听时容易犯的错误 1) 打断求助者 2) 急于下结论; 3) 轻视求助者的问题; 4) 干扰或转移求助者的话题; 5) 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
倾听时容易犯的错误 “断急轻扰巧”
●不适当运用咨询技巧,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1) 询问过多; 2) 概述过多; 3) 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9种参与性技术
第 11 页 共 40 页
40
●●●如何制定咨询方案? 咨询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一般来说,咨询方案包括7项内容: 1.咨询目标:符合咨询目标有效性的7个要素。 2.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3.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4.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5.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6.咨询的相关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如何与该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 (一) 咨询方案应由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 (一) 一般来说,咨询方案包括7项内容:
1.咨询目标:符合咨询目标有效性的7个要素。 2.咨询的方法、过程和原理 3. 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4.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5.咨询的费用 6.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合是咨询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五)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整合 从大目标着眼,从小目标着手,是辩证处理这两种目标关系的准则。
●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的错误观念 1.咨询师应当保持完全中立态度; 2.应该给求助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 3.有些咨询师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将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第 6 页 共 40 页
40
一1一 年龄特征
一2一 一3一
性格特征 问题特征
一4一 文化特征 2. 在深入了解求助者时,可参照如下思路:
一1一 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一2一 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一3一 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
一4一 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
咨询师重要而且非常关键的一步找到核心原因。
40
简答 (一)倾听技术 (二)开放式提问技术与封闭式提问技术 (三)鼓励技术 (四)重复技术 (五)内容反应技术 (六)情感反应技术 (七)具体化技术 (八)参与性概述 (九)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