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内分泌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糖尿病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了解患者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无糖尿病家族史等。
2.评估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3.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心理状态。
二、护理要点1.严格饮食管理,给予糖尿病饮食。
2.指导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注意运动安全。
3.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处理低血糖。
4.做好糖尿病监测工作。
5.协助口腔及皮肤护理。
6.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系统规范化的糖尿病健康教育。
三、指导要点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知识,提高遵医行为。
2.指导患者保持生活规律、情绪稳定。
3.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管理。
4.交待患者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四、注意事项1.遵医嘱给予糖尿病治疗,观察降糖药的副作用,及时处理低血糖。
如出现心慌、脉速、出汗、饥饿感,甚至昏迷等低血糖反应时,及时报告医师并抢救处理。
其处理是:立即平卧、测血糖<3.9mmol/L,通知医生,补充葡萄糖,意识清楚者给予含糖的饮料100ml或糖块2~4块;意识障碍者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50%葡萄糖20ml静脉推注。
每15分钟监测血糖1次,直至血糖正常。
2.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监测生命体征、血糖、血酮、尿酮及电解质等情况,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第二节糖尿病酮症酸昏迷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了解患者既往有无糖尿病及其类型,有无糖尿病症状加重的表现。
2.了解患者有无感染,胰岛素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等诱发因素。
3.评估生命体征、意识、面色、末梢温度及尿量,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及有无烂苹果味。
4.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糖、血酮等。
5.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要点1.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补液及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3.给予氧气吸入,持续心电监护。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尿量等,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5.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末梢循环情况以及必要时根据中心静脉压决定输液量和速度。
6.遵医嘱检测血糖、血酮及生化指标,及时报告医师,做好记录。
7.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8.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三、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不可自行减量或随意停用。
2.避免受凉、感染及过度劳累,积极治疗各种诱因。
3.交待患者当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加重时,立即就医。
四、注意事项1.一旦发生糖尿病酮症酸昏迷应立即采取措施,医护配合,争分夺秒抢救患者。
2.补液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措施。
如治疗前已有休克,宜先输生理盐水和胶体溶液尽快纠正休克,输液的同时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以每小时每千克体重0.1U的速度静滴。
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为5%的葡萄糖溶液或糖盐水,根据尿量补钾。
第三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有无消瘦、乏力、多汗等高代谢综合征的症状及甲状腺危象的表现。
2.评估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二、护理要点1.充分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饮食,不宜饮浓茶、咖啡,忌服含碘及刺激性食物。
3.遵医嘱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4.眼部护理:有浸润性突眼时,外出戴墨镜,睡眠时加眼罩并取高枕卧位,适当限制水及盐的摄入,局部给予眼药水或抗生素眼膏,以防感染。
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改变,警惕甲状腺危象的发生。
6.Ⅰ131治疗的护理:(1)Ⅰ131治疗前后一个月避免使用碘剂或含碘的食物和药物。
(2)交待患者空腹口服Ⅰ131后2小时方可进食,并且注意观察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常见消化道反应、甲亢危象、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经Ⅰ131治疗后患者的排泄物、被服及用具等均应特别处理。
三、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体重、甲状腺功能、肝功能等。
2.指导患者护理突眼。
3.交待患者保持身心愉悦,避免过度劳累、精神刺激等。
4.交待患者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四、注意事项1.保持环境安静,给予心理支持。
精神紧张、不安或失眠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2.如患者原发症状加重或出现高热、心率>140次/分钟、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腹泻、昏迷、休克等提示可能出现甲状腺危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第四节甲状腺危象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了解患者的病情是否加重,有无口服过量TH制剂、感染、精神创伤等诱发甲状腺危象的诱因。
2.评估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变化。
3.评估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FT3、FT4、TSH。
4.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和目前的心理反应。
二、护理要点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专人护理,对于躁动不安者使用床挡,以免发生坠床。
2.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补液和给药。
3.呼吸困难者,取半坐位,给予吸氧。
4.给予心电监护。
5.遵医嘱迅速给予大量抗甲状腺药物(PTU、复方碘口服液、心得安等),以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对症支持治疗。
6.出现高热、昏迷等情况时,按相应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7.抢救过程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神志以及心、肾功能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三、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避免劳累、感染、精神创伤等诱发因素。
2.交待患者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3.告知患者出院后,若出现高热、恶心、呕吐、腹泻、突眼症状加重等,应及时就诊。
四、注意事项1.一旦发生甲状腺危象应立即采取措施,医护配合,争分夺秒抢救患者。
2.保持病室安静,安抚患者,给予心理支持。
3.如患者原发症状加重或出现高热、心率>140次/分钟、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腹泻、昏迷、休克等提示可能出现甲状腺危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第五节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典型临床表现。
2.评估有无粘液性水肿昏迷先兆表现。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的认知。
二、护理要点1.患者应动、静结合,作适当的锻炼,注意保暖。
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钠、低脂肪饮食。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粘液性水肿情况,每日记录患者体重、24小时出入量或尿量,警惕粘液性水肿昏迷。
4.遵医嘱坚持长期服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5.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三、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2.指导便秘者行腹部按摩。
3.指导患者避免寒冷、感染、手术、使用麻醉剂、镇静剂等可能诱发粘液性水肿昏迷的各种因素。
4.交待患者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5.长期替代治疗者,交待患者需要监测体重、心功能、甲状腺功能等,一旦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低体温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四、注意事项1.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参与社交活动,减轻抑郁、孤独感等。
2.指导患者进食细嚼慢咽,少量多餐。
便秘者给予富含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如患者出现体温<35℃、心动过缓、呼吸减慢、血压下降、嗜睡、四肢肌肉松弛等,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第六节皮质醇增多症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了解患者有无引起皮质醇增多的疾病。
2.评估有无代谢障碍和抵抗感染能力降低的表现。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尿皮质醇及血钾、血糖变化。
4.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心理状态。
二、护理要点1.注意休息,适当活动。
2.给予低盐、高蛋白、低脂、低胆固醇及富含钙、钾、维生素的食物。
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时,适当限制食盐和热量。
3.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三、指导要点1.指导骨质疏松的患者预防跌倒,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以免发生病理性骨折。
2.指导患者遵医嘱坚持治疗及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3.交待患者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四、注意事项1.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避免进出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
3.如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恶心、呕吐、腹胀等低血钾症状和体征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第七节尿崩症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了解患者有无引起尿崩症的病因。
2.评估患者有无烦渴、多饮、多尿等症状。
3.评估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尿比重、尿渗透压等。
4.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的认知。
二、护理要点1.适当休息,症状严重者应卧床休息。
2.给予低盐、易消化及富含营养的食物,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忌服浓茶、咖啡等。
3.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高钠血症。
5.准确记录出入水量,注意尿量、尿比重及体重的变化。
三、指导要点1.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
2.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的饮水,遵医嘱坚持治疗。
3.交待患者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四、注意事项1.鼓励患者积极治疗,给予心理支持。
2.当患者未及时补充水分,出现极度软弱、发热、精神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第八节垂体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了解患者有无产后大出血、手术、感染等诱因。
2.评估患者是否有第二性征减退等症状。
3.评估有无垂体危象的临床表现。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心理反应。
二、护理要点1.适当休息,对有精神症状的患者专人护理,以防意外发生。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神志的变化,及时发现垂体危象的先兆。
4.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5.积极做好垂体危象的处理,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三、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受凉和精神刺激。
2.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饮食,避免饥饿。
3.指导患者遵医嘱坚持服药,不得任意增减药物剂量。
4.交待患者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四、注意事项1.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鼓励战胜疾病的信心。
2.当患者出现高热、低体温、低血糖、低血压、水中毒等,并伴有相应的症状,如高热、循环衰竭、休克、恶心、呕吐、头痛、神志不清、谵妄、抽搐、昏迷等,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