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家族民俗建筑

土家族民俗建筑

4、建国以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土家人民也过上了新的生活。土地改革、改革开放,这些历史性的变革,使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对外交往也日益频繁,除部分土家群众仍保留传统居住习俗外,大部分已开始建造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平房了。
三、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优势
一是防潮避湿,通风干爽;二是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三是依山傍水或靠着田坝而建的吊脚楼,悬柱之间往往留有一定的空地,可喂养家畜,"人家吊脚楼下有小羊叫"(沈从文《鸭窠围的夜》)。
湘西吊脚楼分两层或多层形式,下层多畅空,里面多作牛、猪等牲畜棚及储存农具与杂物。楼上为客堂与卧室,四周伸出有挑廊,楼上前半部光线充足,主人可以在廊里做活儿和休息。这些廊子的柱子有的不着地,以便人畜在下面通行,廊子重量完全靠挑出的木梁承受。湘西吊脚楼看起来美观,灵巧别致,凌空欲飞;住起来舒适,干爽透气,通风采光;它的建筑艺术体现了“地不平我身平”的哲学思想。
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湘西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湘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二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湘西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用。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湘西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
《三》、吊脚楼的结构、建筑特色、建筑形式
一、结构
一般人家房屋规模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为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为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间屋的结构是: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1、唐宋以前。这一时期,封建王朝对土家地区基本谈不上管束,土家先民还处于半原始时期。生产靠刀耕火种,生活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相当一部分还处于原始狩猎状态。其“住房”是由树枝树叶搭建的“三稳叉”,又名“窝屎棚”,遮风避雨功能很差,如遭遇豺狼虎豹的袭击,只能坐以待毙。当时,他们与自然抗争的能力还很差,尤以野兽蛇蝎对他们构成的威胁最大。为了摆脱它们的威胁,土家先民便在深山老林中用树的枝叶和藤条在大树腰上扎结为屋,上可以利用树叶遮风避雨,下可以脱离地面,以躲避野兽侵袭。由于这种“房屋”悬在半空中,下面没有任何支撑,故名湘西吊脚楼。
二、建筑特色
湘西吊脚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建筑框架完全采用木材、榫卯接合方式建成。所谓“脚”者,其实是几根支撑楼房的粗大木桩。建在水边的湘西吊脚楼,伸出两只长长的前“脚”,深深地插在江水里,与搭在河岸上的另一边墙基共同支撑起一栋栋楼房;在山腰上,湘西吊脚楼的前两只“脚”则稳稳地顶在低处,与另一边的墙基共同把楼房支撑平衡。也有一些建在平地上的湘西吊脚楼,那是由几根长短一样的木桩把楼房从地面上支撑起来的。木楼的地板高于室外地面6O厘米左右,有时悬空达1米。这样使木楼底部通风,从而可保持室内地面干燥,防避毒蛇猛兽的侵扰(最早)。
二、地理位置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东部、东北部与湖南省怀化市、张家界市交界;西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部与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毗连,西北部与湖北省恩施州相邻,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地势南东低、北西高,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境,可分为西北中山山原地貌、中部中底山山原地貌、中部及东南部低山丘岗平原地貌区,最高海拔1737米,最低海拔97.1米。
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四、文化内涵
湘西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湘西吊脚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摘自:玉林师范学院2012秋季学期《传统风水与居民住宅欣赏》
2、唐宋至清末。封建王朝实行羁縻州郡制和土司制度,土家上层人士有机会与汉族人士接触,吸收了部分汉文化,其居住有所改善。尤其是历代土司每年要向朝廷进贡,亲眼目睹了宫廷建筑艺术,加上当时制陶业的不断发展,生产少量的土砖土瓦已不算难事,于是,便有了斗拱飞檐,鳌翅雕花等房屋建筑。但是,由于山区地势和低温潮湿的特定环境,杆栏式湘西吊脚楼的结构并没有改变。其间,大多数土家下层百姓也从树上搬到了地下,用油竹或树枝当木板,茅草当瓦片,形成了“千根柱头落地”的茅屋建筑风格。3、民国时期。政治上相对开明,生产力有所发展,人们生活有所改善,有钱人家相当讲究,一般平民也能修建普通的木瓦结构的房屋。其屋脊用瓦片堆砌,中间大多垒成“品”字型;两头用瓦片提成翘角,虽不及大富人家房屋那样巍峨壮观,倒也体现了平民风格。
《一》、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地域特征简介
一、简介
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吊脚楼半为陆地,半为水。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所谓干阑式建筑,即是"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作居住用的(庄裕光《干阑建筑》)一种房屋。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四》、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传说、历史发展、民居的优势及文化内涵
一、建筑传说
很久以前,土家人的祖先居住在山洞中或大树下,靠狩猎、捕鱼为
生。天上张天王看见土家人世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山洞和大树下,生活很苦,他要去东海龙王那里借一座殿宇来送给土家人。张天王到了东海龙宫,见到龙王就直说了。龙王心想:我的殿宇又大又重,量你也搬不动。于是就答应了。张天王来到一座吊脚三柱二骑的殿宇前,用手轻轻一提,就把殿宇提起来了。龙王一见,后悔不该答应。只好勉强地说:“用后还回来。”张天王说:“七天就还回来。”张天王提着殿宇来到土家山寨,叫土家族人仿造了一座三柱二骑(即三根柱)
子落地,两根柱子悬空)湘西吊脚楼房。
七天过去了,龙王就来找张天王还殿宇。张天王说:“你要,我还你。”提起殿宇顺手一丢,就把殿宇丢在一条河边,横搁在河的两岸。“你自己去搬吧!”龙王自知搬不动,只好气冲冲地回龙宫去了。从此以后,每逢雨水季节,龙王都要发怒涨洪水,让水将河上的殿宇冲掉。人们也在涨水季节不能从殿宇中过河。于是人们又在桥下安上斩龙刀,龙再也不敢直闯殿宇楼房了,人们不但有房住了,来去过河也方便了。
一、选址
二、材料
三、环境
《三》、土家族吊脚楼的结构、建筑特色及建筑形式
一、吊脚楼的结构
二、吊脚楼的建筑特色
三、吊脚楼的建筑形式
《四》、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传说、历史发展、民居的优势及文化内涵
一、建筑传说
二、历史发展
三、民居的优势
四、文化内涵
《五》.、结语
摘要: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由落地建造的座子屋与架空的横屋组成的"半干栏",是我国南方干栏式建筑一个独特的类型。吊脚楼民居主要分布于鄂西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聚居地的武陵山区。吊脚楼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是专家们研究少数民族民居住宅的重要对象。笔者将从吊脚楼的地域特征、来由、建筑特色等方面来分析湘西土家楼吊脚楼。
二、历史发展
土家族在其居住形式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古代,土家祖先使用粗笨的石器,过着十分简单的采集经济和渔猎生活。他们长期生活在穷山恶水之中,居住环境十分恶劣。其典型民居———湘西吊脚楼,既是土家先民长期同大自然斗争的结晶,又是他们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
土家湘西吊脚楼的起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唐宋以前;唐宋至清末;民国时期;建国以后。
公共选修课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古典家具艺术鉴赏任课教师:叶聪
论文题目: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建筑
学生姓名:吴琴学号:1306104038
所属院部: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班 级:13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目录:
《一》、土家族吊脚楼的地域特征
一、简介
二、吊脚楼的由来
三、地理位置
《二》、土家族吊脚楼独特的选址、建筑材料及环境
湘西吊脚楼有时也称为“干阑”式建筑,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雕有万字塔、喜子格、亚字格、四方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悬柱有八棱形、四方形、底端常雕绣球,金爪等各种形体。湘西吊脚楼上下铺楼板,楼上开有窗户,通风向阳。窗棂刻有双凤朝阳,喜鹊嗓梅,狮子滚球以及牡丹、茶花、菊花等各种花草,古朴雅秀,既美观又实用,很有民族住房的特色。
古老的黑瓦木结构吊脚楼,堂屋很敞亮,温暖而亲切。如有幸叩访,热情的湘西人泡茶筛酒,摆出种种野味,令人宾至如归。
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所谓干阑式建筑,即是"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作居住用的"(庄裕光《干阑建筑》)一种房屋。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
《二》、土家族吊脚楼独特的建筑材料及环境
一、建筑材料的选用
观察湘西吊脚楼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发现以当地的杉木作为主要材料。杉木是中国特有的和重要的速生树种之一,分布在淮河秦岭以南地区。杉木树体高大,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轻软,加工容易,不翘不裂,耐腐防虫,耐磨性强,而且具有芳香气味,有木中之王的美称,为中国重要的建筑用材和家具用材。因为杉木材的这些优点,被广泛用于湘西吊脚楼的建筑构架、围板、栏杆、地板、门窗和雕刻,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