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
目 写作手法
考点1 文章线索及行文思路 考点2 写作手法
录 考点3 体会思想感情
常考考点分课时突破
第1课时
考点1 标题含义及作用
1.文章的标题“孤独温暖的旅程”有什么含意?(2分)
【思路归纳】本文的题目即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汪曾祺 老人的人生旅程是孤独而又温暖的。具体分析题目的深 层含意时,抓住题目中关键词“孤独”“温暖”,结合 文章内容可以知道汪曾祺老人将孤独收藏起来,将温暖 和快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他人。同时,作品以“孤独温暖 的旅程”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汪曾祺老人的痛惜和敬佩 之情。
⑤分析标题的象征义。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 题,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 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方法指导
⑥分析标题和文章主旨的关系。可把握文章情感的出发点: 如《热爱生命》这一标题无非是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亦是 标题的含义;可寻找文章的文眼:如《心声》在“心声” 这一标题中透露情感主旨,其标题的含义当然就要围绕文 章主题来分析。 2. 标题的作用
祺曾经居住的环境,表面上是说外面风大雪大,实际上 是为了突出汪曾祺在此遭受了许多难以想象的痛苦,从 侧面反映了汪曾祺的乐观、豁达,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汪 曾祺老人被下放的悲惨遭遇的同情。最后,结合修辞手 法及其作用,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思路归纳】“蛮横”“肆虐”突出了环境的恶劣,从
侧面表现了汪曾祺的乐观、豁达,体现出作者对汪老被下 放到沽源县劳动遭遇的痛惜。(2分)
【其他提问方式】1. 结合上下文,解释句子中加点的 词语。 2. 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角度,指出加点词语的用法及其 表达效果。
方法指导
(1)①词语的含义:解题的一般规律为:明确词语原义 →揣摩词语语境义→准确把握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 →紧密联系文章主要内容(文中主要人物性格、品格, 故事情节、细节等)→联系文章主旨。
【其他提问方式】1. 依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情节。 2. 请从××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方法指导
文意的理解与概括主要有以下两种题型: 题型1:概括全文的内容或事件 解答此类题主要有以下4种方法:
【实战链接】请同学们独立试做精练版P44《美 好的约定》第1题;P47《三米目光》第2题;P 48《另一种慈善》第1题。
考点2 句段作用 2.第⑤段中“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这句话 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分) 【思路归纳】这句话位于文章第⑤段开头,上文写汪曾 祺为一个年轻人的小说集作序,在序言中提到“人是孤 儿”,下文中作者写道汪曾祺采摘、晾晒蘑菇,并运回 北京给家人烹汤,表现了他“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 赠予了世人”。“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 既承接了上文“人是孤儿”,又引出了下文他所做的种 种温暖的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 标题的含义:
①分析标题的重点字词。即从理解标题中关键词的字面 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②分析标题的指代义。标题的指代内容一定在文中。可 以结合文章内容、人物特点、作者情感、文章主旨等, 提取整合分散在各段的有用信息,归纳为一个短语或一 句话。
方法指导
③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标题运用的修辞还原后理解文章 标题的含义。有些文章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这就要先 将它的本义还原后再作分析。 ④分析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一般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 含义两方面来分析。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 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则是父亲的去世。
方 法指导
2. 内容:概括段意,联系主旨情感。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比如:①承上启 下或引出下文;②为下文作铺垫;③丰富文章内涵;④照 应前文;⑤具体展示、深化主题。 注:除了通过位置判断句段作用外,还可以从句(段)表 达方式入手:①议论,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 起到统领全篇或画龙点睛的效果。②描写,可使人、景、 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尤其要注意景 物描写具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的作用(白描
方法指导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细致生动地点明 (写出、抒发或交代)了……
②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 果。(见“记叙文常用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格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从用词的角度入手。一般可以从动词、形容词、副词、 叠词、成语等入手。
1. 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所写的事情。(3分) 【思路归纳】题干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所写的事 情,即考查文意的理解与概括。归纳一篇文章写了什么 事,可从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写。事件可以用 一句话来概括,不要写得过于详细,要简洁精练。具体 到本文中来,“时间”是“我20岁那年”,“人物”即 “我”与捡拾垃圾的老人,“事件”即“我”在他的启 发下振作起来。了解了时间、人物、事件之后,可加适 当的表示起承转合的词语,连词成句即可。
方法指导
B. 巧用修辞法:即紧扣目标段,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 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反语、双关、夸张等手法, 理解其深层含义。如《背影》中,“我现在想想,那时 真是太聪明了”一句中的“聪明”就用了“反语”修辞 ,在文中是“愚蠢”的意思。比喻、借代、拟人:结合 语境,寻找本体;双关:要注意两层意思。
【其他提问方式】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 解。
方法指导
赏析句子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①从表达方式入手。描写,可使人、景、物表现得细致生 动,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传神。议论,点明事件的 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抒 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 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具体的知识见 “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
考点3 词语的含义与赏析
3.下面句子中标蓝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在
这里肆虐,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挨过他的时光。
【思路归纳】题干要求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首先要 结合语境,解释词义,“蛮横”指粗暴而不讲理,“肆 虐”是指不顾一切地任意残杀或迫害。这里用“蛮横” 和“肆虐”来形容塞外的风雪,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 环境的恶劣。然后看位置,这句话位于第②段,写汪曾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
目
第1课时 词句段的含义、作用、赏析及标题含义
考点1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考点2 句段作用
考点3 词语的含义与赏析
录 考点4 句子的含义与赏析
目 第2课时 整体感知与拓展探究
考点1 文意理解与概括 考点2 人物形象分析
录 考点3 拓展探究
第3课时 体悟思想感情、把握行文思路、分析
【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题干要求从修辞手 法的角度分析,答题时,首先确定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 手法,然后指出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突出强调,
“背一朵蘑菇回家”表现了汪曾祺把温暖和快乐带给 别人的品质。“收藏起一切孤独”“蘑菇汤”,一个 “孤独”,一个“温暖”,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思路归纳】示例一:反问,既强调了汪曾祺老人带 给家人和社会丰富的精神能量:不抱怨,默默承受一 切,只把温馨欢乐留给别人,又照应了标题。 示例二:反问,既强调了汪曾祺老人把孤独留给自己, 把温暖带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又照应了标题。(2分)
(1)散文标题:①交代文章内容或写作对象;②点明文 章主旨;③交代行文线索;④奠定感情基调;⑤设置悬念,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方法指导
(2)小说标题:①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 作用;②设置悬念;③指明文章线索;④为塑造和突出人 物形象服务;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人物矛 盾冲突。
【答题格式】该句运用了××修辞手法,“××”词这里 指……,突出了……
方法指导
(2)词语作用的分析(表达效果):①精确性作用。指 动词、形容词等在表达概念上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 、补充性词语在表意上的精确、严密等。②形象性作用。 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的作 用(包括色彩性、音乐性)等。③情感性作用。指表达喜 好、热爱、赞美、颂扬或厌恶、贬损、批判、扬弃等思想 倾向、感情色彩等。注意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和双 关义。④结构性作用。指词语在全篇(或某段)中的地位 以及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 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
方法指导
层修饰,表意严密;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有力;整句结构 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 【答题格式】这是个……句,表达了……(作用)。
【实战链接】请同学们独立试做精练版P42《别把我 当陌生人》第3题;P43《抓痒痒》第3题;P45《人 间草绿》第2题;P47《三米目光》第4题。
第2课时
考点1 文意理解与概括
方法指导
②赏析词语技法:Βιβλιοθήκη A.语境推敲法: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揣摩确切意义。如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玩”(胡适《我的 母亲》)一句中“野蛮的孩子”毫无贬义,是指孩子们淘 气、顽皮、好动,在游戏中好冒险。 【答题格式】“××”一词原指……(本义),这里 指……(语境义),起到了……的作用。
方法指导
【答题格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 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从表现手法入手。如照应、对比、衬托、联想、想象 等。(见“记叙文常用的写作(表现)手法及作用”)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写出了事物…… 特点或形象。 ⑤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疑问句, 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 反问句,加强语气;感叹句,抒发了强烈感情。长句层
【实战链接】请同学们独立试做精练版P40《康 熙字典》第2题;P40《火车上的故事》第3题; P42《别把我当陌生人》第2题;P43《抓痒痒》 第2题;P44《美好的约定》第3题;P46《清澈 的声音》第4题。
考点4 句子的含义与赏析 4.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 达效果。(2分) 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孤独, 从塞外凛冽的寒风中快乐地朝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 仅是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