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

•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 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 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 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 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 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 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 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 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4.就事论事,评价历史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 :水殿龙舟: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后出游的船,他自己 乘坐的称为“龙舟”, 还有“水殿”九艘。 诗人对隋炀帝修汴河这一历史事件持何种态度?结合诗 句简要分析。 诗人从客观角度肯定了大运河在古今运输上的功劳;三 四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这种荒奢享乐的事情,那么把 修浚运河与大禹疏河治水的功德相提并论,也是不过分 的。这个假设尖锐地指出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出发点 是为自己的荒唐享乐,与大禹艰辛劳累为民造福不可同 日而语。这两句通过假设的方式表明对隋炀帝的否定。
课堂练习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数枝梅”,为什么却说是“独自开”?这 两者是否矛盾?
2、作者用梅花来比喻人的品格,寄寓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数枝梅”孤独寂寞的处境和表示 数量的“数枝”并不矛盾。2、本诗托物言志, 借梅花的高贵品质表明自己坚忍不拔、在逆境 中洁身自好的心态。
晨起动征铎, 鸡声茅店月,
客行悲故乡。 人迹板桥霜。
思乡的季节: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秋、冬、春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思乡诗注意积累意象。
标题特点 意象特点
5 边塞征战诗
• 鉴赏要点: • 1写了什么:所写景和事 • 2为什么写这些(抒发什么情感):
• 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场面的残忍悲壮、
•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 (注)天马,骏马名。蒲桃,即葡萄,原产西域。 史载汉武帝派李广伐大宛国获名马。马嗜苜蓿。苜 蓿、天马、葡萄由此传入中原。
• 这首诗表达什么情感? 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 什么?
边塞征战诗
• 边塞征战诗(建功立业的豪情、思念亲人的悲 伤、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等)(注意:盛唐 的边塞诗)
• 5.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李白、 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 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 “双子星座”。李白有“诗仙”美称,其 诗清新飘逸。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 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如“三吏”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 别》)。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 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 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新乐府运 动的倡导者。
• 二、古代诗歌分类(诗、词、曲)。
•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 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 “引”、“曲”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 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 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 →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 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 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 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 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 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 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 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 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李贺《雁门太守行》
4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先扬后抑
边塞征战诗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去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一、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
•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 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 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 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 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 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 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 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标题特点
意象特点 2 即事抒怀诗
• (即感事而发喜悦、忧愁等情感)
• 以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 孤舟微月对枫林, 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 断弦收与泪痕深。

登科后 孟郊
•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标题特点 意象特点
代表作家:
王之涣 李颀 王昌龄 高适 岑参
边塞征战诗
• 读李白的《塞下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在全诗中 的作用是什么?
一至四句写五月的天山不见鲜花不见春色,只有大雪和
• 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 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 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 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 形式灵活,多用“兮”字。“骚”还常与《诗经》 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 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3 送别诗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意送别诗中与贬谪有关的情感
别薛华 王勃
依依惜别之情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同情友人之情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替友人愤懑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同病相怜之情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鼓励友人之情
3 送别诗
•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 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 (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 见的一种主题。
2.借古讽今(借古喻今)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怀古咏史诗
3.自叹身世,怀才不遇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标题特点
-----杜牧《赤壁》
• 《蜀相》杜甫
•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 《过陈琳墓》温庭筠
思乡的《杨柳曲》,极写了边地苦寒的环境;五六句描 写将士们苦战的情景:时间紧凑,战斗生活紧张。后两 句直接抒情,表达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以前面苍凉的 环境和极其雄壮的作战场景描写作铺垫,衬托了将士们 的爱国激情。
边塞征战诗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 绝域阳光道,胡烟与塞尘。
4.就事论事,评价历史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 怀古咏史诗
•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 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离骚》 是其代表作。《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 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其作 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 《九章》(九为实指)等。
• 3.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乐府, 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 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 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 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汉乐府最基本的艺 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题材分类
标题特点
意象特点
常见主题 常用手法 代表作家
1 托物言志诗
以下诗歌属于什么题材的诗歌?
咏物抒怀、托物寓意、借物寓情、借物讽喻等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标题特点
•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意象特点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1 托物言志诗
咏物抒怀、托物寓意、借物寓情、借物讽喻等
鉴赏要求:所咏之物的特点,咏物中的寄托。 鉴赏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2.注意分析所咏物的写作技巧。
(一般地说,咏物诗从整体构思上看,或用拟 人,或用比喻;从描写方法上看,除正面描写 外,还常用侧面烘托) 3.注意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陶渊明写菊以寄托他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 心境。
•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 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 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 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边 塞诗派其作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 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 中的复杂矛盾情感。诗风奔放昂扬。 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 6.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宋代的词从风格 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苏 (轼);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 清照。
思念亲人的悲伤、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等?)
• 主战思想(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抨击主 降派?讽刺当朝无能?)
• 3怎样写:反衬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用典
边塞征战诗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