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 外币交易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

3.2 外币交易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


2005年12月31日 2006年1月31日
甲公司会计处理
US$100=RMB¥830.60 US$100=RMB¥829.60
1 交易日 借:存货 829,000 贷:应付账款——美元($100 000) 829,000
2017/2/27 《高级财务会计》课件(2017版) 3 3
• 2 编表日 借:存货 1,600 (0.016×100,000) 贷:应付账款——美元 1,600 • 3 结算日 3.1 按当日汇率调整存货成本和应付账款 ——追溯调整去年成本(假设未售出)
2017/2/27
《高级财务会计》课件(2017版)
7
7
• 3 结算日 3.1 确认汇兑损益 借:应付账款——美元 贷: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3.2 清偿债务,按当日汇率折算 借:应付账款——美元($100,000) 829,600
—美元($100,000)
• 处理程序较繁琐。
2.3.3 国际惯例 • 趋势——两项交易观点及即期确认法,我国也采用此法。
2017/2/27 《高级财务会计》课件(2017版) 9 9
2017/2/27
《高级财务会计》课件(2017版)
6
6
按方法1处理如下: • 【例3-2】沿用上例资料 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1 交易日
借:存货 829,000 贷:应付账款——美元($100,000) 829,000 2 编表日 记入当期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贷:应付账款——美元
1,600 1,600
2.3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
829,600
2.3.1 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
2017/2/27
《高级财务会计》课件(2017版)
8
8
• 论点依据不同 分别由购销决策和财务决策引起;
• 外币折算差额的处理不同;
• 处理后的存货、收入、汇兑损益金额不同; • 对期间损益影响不同。 2.3.2 单项交易观点的不足 • 违背惯例——历史成本原则、收入实现原则; • 没有客观反映由于财务决策而引起的汇率风险;
第二节 外币交易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
对于已发生的外币交易,会计上应处理的主要问题:
交易发生时按哪一种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予以记录; 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账户余额如何记录与调整;
汇兑损益的计算与账务处理;
结算日外币债权与债务应如何计算与记录。 • 外币购销交易发生日至外币账款结算日期间,由于汇率
829,600 829,600
4 4
• 2.2 两项交易观点及其会计处理
• 2.2.1 两项交易观点的基本含义
• 也称两笔业务交易观点,它视整个业务过程为两笔交 易,汇率风险属财务决策。
• 折算差额——应记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差 额)”。
• 所以,两项交易观点实际上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
2017/2/27
交易发生日——按即期汇率折算; 编表日——按编表日汇率调整;
2.1.2 会计处理程序 • •

2017/2/27
结算日——按结算日即期汇率折算、调整。
《高级财务会计》课件(2017版) 2 2
• 【例3-1】中国甲公司2005年12月1日从美国B公司购入商 品一批,价款100,000美元。双方约定2006年1月31日以 美元结算货款。有关汇率如下: 2005年12月1日 US$100=RMB¥829.00
为什么有的账 户用“美元”, 而有的不用?
借:应付账款——美元 1,000 (0.01×100,000) 贷:存货 1,000 3.2 清偿债务,按当日汇率折算 借:应付账款——美元($100,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100,000)
2017/2/27 《高级财务会计》课件(2017版)
教材【例6-1】 属于什么类型?
发生变化而产生外币折算差额。——两种观点:
2017/2/27 《高级财务会计》课件(2017版) 1
1
2.1 单项交易观点及其会计处理
2.1.1 单项交易观点的基本含义
• 也称一笔业务交易观点,它视整个业务过程为一笔 交易的两个阶段。

折算差额——资产成本或收入的调整。所以,单项 交易观点实际上遵循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
《高级财务会计》课件(2017版)
5
5
• 2.2.2 会计处理程序
• 交易发生日——按当日汇率折算,并以此确定购货成 本和销售收入。
• 若本期结算——确认已实现汇兑损益→当期损益 • 若跨期结算——在编表日按期末汇率调整,折算差额 确认为未实现汇兑损益——两种处理方法: • 方法1:即期确认法——记入当期损益 • 方法2:递延法——记入“递延汇兑损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