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课后练习2答案课后练习:3、“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是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我快乐的是读到了书,学到了新知识;惧怕的是怕被书店老板或伙计发现,遭到训斥,被赶出去。
4、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答: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指的是精神与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走遍天下书为侣》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答:书就像朋友,就想家,就像故地,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读多少遍。
2、作者“一遍又一遍的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方法是:1.思考内容;2.续编故事、品位欣赏;3.寻找新知;4.总结收获;5.想象作者。
3、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良师,也是一个可以倾吐心事的好朋友。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壶清茶,也是一杯让你精神焕发的咖啡。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处港湾,也是一个人生的加油站。
二单元五、《古诗词三首》诗意:《泊船瓜洲》从京口到瓜洲仅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秋思》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们,表达自己思乡坏亲之情。
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长相思》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找了,不仅思念起家乡来,因为故乡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六、《梅花魂》1、课文通过了那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答:1.外祖父教我读思乡诗时会落泪。
2.我弄脏了墨梅图他发脾气了。
3.外祖父因年老不能回国,竟像孩子一样:“呜呜”的哭了。
4.离别前,外祖父送我墨梅图。
5.外祖父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
2、“梅花魂”的“魂”字是什么意思?答:魂:精神。
梅花魂: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
这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十三自然段分小段:一.赞美梅花;二.赞美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三.希望每个中国人都做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
三单元九、《鲸》1、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
答:课文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介绍鲸的。
2、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答:用了:作比较“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像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列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举例子“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打比方“从鼻孔喷出来的其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3、下面的句子有什么意思,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1)须鲸主要吃小虾和小鱼。
“主要”:说明了须鲸除了吃虾和小鱼外还吃其他食物。
(2)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必须":说明鲸隔一定时间呼吸的必要性。
(3)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
“总是”说明了鲸喜欢群居的特性。
十一、《新型玻璃》1、制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与使用的说明方法填在里面。
答:玻璃名称特点作用说明方法夹丝网防盗玻璃自动报警防盗举例子夹丝玻璃坚硬安全可靠变色玻璃反射阳光、变色调节室内光线打比方吸热玻璃阻挡强光和冷气夏凉冬暖吃音玻璃消除噪音减少噪音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四单元十三、《钓鱼的启示》1、为什么“我”不想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答:①因为这是我钓了很长时间才钓到的;②这是一条罕见的漂亮的大鲈鱼;③没有人看到我钓到这条鱼,所以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
是因为父亲想让我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的心情的变化。
得意——(急切)——(委屈,乞求)——(依依不舍)3、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答:捕捞鲈鱼的时间不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把鲈鱼放到湖里,就是正确的。
道德虽然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很难,因为需要放弃个人利益。
理解词语:1、“盯”“看了好一会”:①父亲和我一样也喜欢并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②父亲在放还是不放鲈鱼之间矛盾着。
2、“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父亲很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
父亲理解孩子的心情,但必须从小严格要求。
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到的,并不是不懂人情。
3、“诱惑人的‘鱼’”:比喻的写法。
指人生中充满诱惑却由于人的道德相违背的东西。
可以是金钱、名利和地位。
主要内容:《钓鱼的启示》回忆了我11岁发生的事,事情是按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去掉鱼写到钓到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的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道34年后的感悟。
钓鱼的启示①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
第一,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是那样的大,“我”平时虽然经常跟父亲去小岛钓鱼,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鱼是那样的可爱,鱼鳞在“银色的月光下”闪闪发光,还“轻轻翕动着”鱼鳃,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理解到第二层意思,父亲会离我们更近,也更能让人体会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这句话,我们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体会父亲的慈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
②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
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沮丧”:灰心失望。
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句子“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来理解。
懂得这一点很不容易,也许花了数十年时间;懂得这一点又很了不起,他能让人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他后来能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对父亲从小严格教育的最好回报。
③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比较难懂,需要引导联系实际。
诱惑人的“鱼”: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诸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
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
理解这句话要联系课文内容。
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
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
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
十四、《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主要内容:文章回忆了我小时候,父亲对我的教导,记叙了我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是父亲的教诲让我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实,让人从中感悟到:成功只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挡在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通往广场的路就又多了一条。
十五、《落花生》1、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答: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详细描写。
2、花生最可贵的是:虽然没有漂亮的外表,但它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3、下面这两句话有什么含义,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①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他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理解:我们应该学习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质,应该实实在在的为别人做好事②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理解:要做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做只讲外表漂亮的人。
要做朴实无华、无私奉献、不计较名利的人。
主要内容:《落花生》是叙事散文。
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7、地震中的父与子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记住六个“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因为什么、干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举例: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
2、本文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
”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这样写: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亲救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4、文中反复出现的话是:“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反复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5、父亲感情的变化:悲伤与绝望,接下来是坚定与决不放弃,最后是儿子生还后的无比幸福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