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室设计方案目录1.实验动物环境包括内环境(直接影响实验动物质量)和外环境: (3)2.环境设施管理 (3)2.1普通环境: (3)2.2屏障环境: (4)2.2.1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设计理念 (4)2.2.2实验动物屏障环境维护与管理 (6)2.3隔离环境: (8)3.我国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设施及标准 (9)3.1设施建筑要求 (9)3.1.1选址 (9)3.1.2建筑卫生要求 (9)3.1.3建筑设施要求 (9)3.2设施区域设置要求 (10)3.2.1区域布局 (10)3.2.2饲养室建筑要求 (10)3.2.3隔离检疫室 (11)3.2.4动物实验室 (11)3.2.5洗刷消毒室 (11)3.2.6库房 (11)3.2.7工作人员用房 (11)3.3其它设施设置 (11)3.4特殊实验动物设施设施 (13)3.4.1动物运输 (13)3.4.2笼具: (14)3.4.3饮水: (14)3.4.4垫料: (15)4.实验动物与物品的管理 (15)4.1实验动物的管理: (15)4.2实验室物品的管理: (15)4.3动物饲料的管理: (15)5.环境国家标准相关指标 (16)实验动物中心设计方案1.实验动物环境包括内环境(直接影响实验动物质量)和外环境:内环境:实验动物赖以生存、繁殖或活动的环境。
又分大环境和小环境。
大环境是指放置饲养动物笼具架等辅助设施的实验室;小环境是指动物饲养盒内及周边的各种理化因素,如温湿度、气流、噪声、光照强度、氨浓度等。
外环境:动物实验设施以外的环境,如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周围的噪声、空气中的尘埃及有害气体等。
2.环境设施管理动物实验室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包括普通环境、屏障环境、隔离环境三部分。
2.1普通环境:动物饲养室与外界相通,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无空气净化装置,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饲养普通动物。
人员:进入饲养室前必须更换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和口罩,工作前洗手。
所用物品(均指未经污染的)须经适当处理(饲料经烘干、安全贮存,垫料高温)方可应用,笼具水瓶集中洗刷消毒。
单走廊布置也称混合走廊,因为部分清洁走廊和污物走廊无法保证洁物和污物的彻底分流,一般用于普通环境,节省空间,流线紧凑。
普通环境无压梯度要求,但功毒区域需设置为绝对负压。
2.2屏障环境:适用于饲育清洁实验动物及无特定病原体(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实验动物,该环境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环境空气的进出。
屏障环境又包括整体的屏障系统和局部的屏障单元(如层流架、独立通风笼盒IVC)2.2.1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设计理念屏障环境在外区和室内清洁区之间设有严格的屏障,即饲育环境是密闭的,通过屏障装置与外界相通送入饲养室内的空气要经过初效、中效、高效三级过滤洁净度要求达到1万级(国际7级),除生物安全屏障系统为负压以外,通常应保持为正压,各房间压差不低于10-50Pa,排风口设有防空气倒流装置。
①功能齐全完善;②运行安全可靠;③管理建议方便;④经济节能环保;⑤有效面积提高。
一般特点是与外界隔绝。
表现为无窗或密封门窗,有缓冲间。
空气经过滤后进入,设施内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气压力差,室内保持正压。
出风口要有过滤装置或U型液体控制阀,出口风速不低于每秒4米,以防止空气逆流形成污染。
物品经高压灭菌、化学灭菌和紫外线照射后进入,即灭菌处理后进入。
人员经过一定的消毒程序后方能进入,如淋浴、洗手、喷雾、风淋等。
工作时应带灭菌手套,尽量减少与动物的直接接触。
空气、人、物品、动物的走向采用单向流通。
动物经一定步骤的检疫、监测后证明合格方能进入。
饲养清洁级以上的实验动物。
1. 所用物品全部消毒灭菌水灭菌瓶装(酸化灭菌PH2.8~3.0,高压灭菌,过滤除菌);垫料布袋装均经高压消毒;鼠盒用牛皮纸包装,工作服、帽、手套、口罩等经高压灭菌。
饲料装两层袋,装后密封连同卡片、剪刀等,经CO60照射灭菌。
2. 人、物、动物流程人员流程:准备室→更衣→淋浴→更无菌衣→风淋→清洁走廊→动物室→缓冲间→屏障外。
物品流程:洗刷包装室→灭菌室→洁净贮存室→洁净走廊→动物室→缓冲间→污物处理室→洗刷包装。
动物流程:①入屏障:屏障外→传递窗→洁净库→观察室→饲养室②出屏障:饲养室→洁净库→传递窗→屏障外人、实验动物、物品和空气的移动路向:(1)人的移动路向:更衣→淋浴→更衣→清洁走廊→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污物走廊→洗刷消毒室→更衣→外部区域。
(2)物品的移动路向:物品→高压蒸汽消毒炉(包装好的消毒物品可经过传递窗,笼具经泡有消毒液的渡槽)→清洁准备室→清洁物品储存室→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污物经包装处理→污物走廊→外部区域。
(3)实验动物的移动路向:外来实验动物→传递窗→检疫室(经验收、观察后)→清洁走廊→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实验动物(生产供应或实验处理后须移出屏障环境)→污物走廊(包装)→外部区域。
(4)空气的流动路向:洁净空气→清洁走廊、清洁准备室、清洁物品储存室→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污物走廊→外部区域。
屏障环境不宜采用单走廊布置,已采用双走廊布置,合理控制屏障环境的压差梯度,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
双走廊布置压差梯度为:清洁走廊>前室>饲养室>缓冲室>污物走廊。
这样的梯度控制可以保证清洁走廊的洁净,从不会受到运行中的其他饲养室空气的影响。
当某一饲养室的空气因各种原因被污染后,污染空气泄至污物走廊而被排出,进入饲养室的人员也应遵循单向的原则,在处理工作完成后从污物走廊走出,从而将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2.2实验动物屏障环境维护与管理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运行后的维护涉及到中央空调系统、通风净化系统、监控报警系统、压差梯度、个房间的密闭性、照明灯管、紫外灯管、纯水机、空气压缩机、高压灭菌柜、备用电源等方面,同时又要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物品、仪器、试剂、试验用品、引进动物的传递等消毒设施的规范管理。
中央空调系统:屏障环境温度、湿度控制的核心部分,是保持设施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动物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外界环境气温与室内温度接近的春秋两季是对中央空调系统维护和检修的最好时期。
空气净化系统:屏障环境内空气洁净度和压差控制的关键设施。
应及时做到对净化控制系统的初效过滤网每半个月进行维护、清洗或更换;对中效过滤网每三个月更换一次;每年(按实际使用情况)对高效过滤网进行更换。
每周对实验室内回风口过滤网清洗消毒一次。
每天检查机房环境卫生和压差变化,每两周打扫机房一次,尽量减少灰尘进入新风口;同时避免昆虫、树叶等堵塞新风口,造成屏障环境内压差的改变。
高压灭菌系统:①保留灭菌柜运行的各种参数和灭菌物品种类;②用色带指示剂检测每次的灭菌效果是否达标;③定期送检压力表、压力阀等关键部件;④经常加固灭菌柜的各种螺栓,更换密封条;⑤灭菌柜属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纯水制备系统:反渗透法制备纯水供实验动物应用,应定期更换PP纤维滤芯、AC活性炭滤芯紫外消毒灯管等,定期记录纯水的电导率和终端纯水的无菌试验结果,保证经过加压循环管道送达各房间的纯水质量安全。
智能监控系统:①屏障环境实验室内配有电话、网络通讯、摄像头监控等;②监控室内设有屏障环境温度、湿度、压差显示装置,通过声光报警装置提示故障原因;③局部屏障设施IVC隆盒内的温湿度、压差也可在监控室电脑上显示和故障报警。
屏障环境日常维护:做好日常环境卫生工作,经常擦拭笼架、网盖、打扫地面,每周轮流采用84消毒液、5%新洁尔灭、0.5%过氧乙酸、5%碘伏、2%戊二醛消毒液等对室内空间进行喷雾消毒一次,无动物区每天至少2次开启紫外消毒60min,定期消毒使用过的物品和更换紫外灯管和照明灯管。
2.3隔离环境: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存无菌或无外来污染动物。
隔离装置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为无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的传递系统,该系统既能保证与环境的绝对隔离,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保持内环境一致。
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原体(SPF)、悉生(Gnotobiotic)及无菌(germ free)实验动物。
隔离器:整个由高强度软透明塑料薄膜制成,或是前部操作面由高强度透明塑料薄膜制成,长方形,一侧装有橡皮手套,饲养人员通过手套进行操作,不直接接触动物。
鼓风机:将洁净空气通向隔离器,维持隔离器内的换气次数,气流速度及正压。
灭菌渡舱:装在隔离器的一侧,呈桶状,两端具有塑料薄膜套盖,一端在隔离器内,有内盖,一端在外界,有外盖,两盖不能同时打开,专为传入传出物品及动物用。
连接袖:是隔离器与灭菌桶,或两隔离器间连接的通道,传递动物或物品用。
灭菌渡槽:是塑料薄膜筒,一端附于隔离器上,一端浸于隔离器外的药液灭菌槽,剖腹取胎传入。
1.所用物品全部消毒灭菌:灭菌后的物品,存放不得超过48小时。
饮水灭菌、垫料布袋或纸袋装,经两次高压消毒,第一次60分钟,第二次30分钟。
饲料双层塑料袋Co60照射消毒,传入隔离器前先在清水中浸泡,检漏,然后撕去第一层塑料袋,放入传递舱内。
鼠盒、工作服、鞋、帽、用具均经高压灭菌。
入室要求:更换拖鞋、工作服、帽。
工作前用药皂洗手。
3.我国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设施及标准3.1设施建筑要求3.1.1选址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场所应避开自然疫源地,远离可能产生交叉感染的动物。
宜选在环境空气质量及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僻静、卫生区域。
宜远离铁路、码头、飞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贮仓、堆场等有严重空气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
若不能远离上述区域则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设施应与生活区保持大于50m 的距离。
3.1.2建筑卫生要求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场所有围护结构材料均应无毒、无放射性。
内墙表面应光滑平整,阴阳角均为圆弧形,易于清洗、消毒。
墙面应采用不易脱落、耐腐蚀、无反光、耐冲击的材料。
地面应防滑、耐磨、无渗漏。
天花板应耐水、耐腐蚀。
3.1.3建筑设施要求建筑物门、窗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走廊宽度不应小于1.5m,门宽度不应小于 1.0m。
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室通风空调系统保持正压操作,应合理组织气流布置送排风口的位置,避免死角,避免断流。
各类环境控制设备应定期维修保养。
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室的电力负荷等级,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
应备有应急电源。
室内的配电设备,应选择不易积尘的设备,并应暗装。
电气管线应暗敷,由非洁净区进入洁净区的电气管线管口,应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3.2设施区域设置要求3.2.1区域布局①前区:包括办公室、维修室、库房、饲料室、一般走廊。
②动物生产区:包括隔离检验室、缓冲间、风淋室、育种室、扩大群饲育室、生产群饲育室、待发室、清洁物品暂存室、走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