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第一章测试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心理规律 C:心理现象 D:社会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答案:社会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2.我国早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
A:梁启超 B:高觉敷 C:潘菽 D:严复答案:高觉敷3.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
A:成名成家 B:事业心强 C:做力所能及的事 D:随心所欲答案:事业心强4.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罗斯 B:冯特 C:弗洛伊德 D:斯金纳答案:冯特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B:社会心理 C:个体心理 D:社会行为答案:社会心理6.()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
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雏形的形成。
A:1879 B:1908 C:1897 D:1924答案:19087.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采用实验法的优点有()。
A:可验证性强 B:外部效度高 C:实验情境影响大 D:偶然性大 E:因果关系明确答案:可验证性强;外部效度高;因果关系明确8.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这主要是由下述原因造成的()。
A:社会心理学从其诞生到现在短暂的历史 B:社会心理学是与社会学、心理学极为相近的一门学科 C:社会心理是一个内涵、意义不很确定的概念 D:社会心理现象独特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E:社会心理学没有自己的研究方法答案:社会心理学从其诞生到现在短暂的历史;社会心理学是与社会学、心理学极为相近的一门学科;社会心理是一个内涵、意义不很确定的概念;社会心理现象独特的存在和表现形式9.1908年()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
A:心理学家勒温 B:心理学家麦独孤 C:社会学家罗斯 D: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答案: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学家罗斯10.社会心理学实证分析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A:从思辨转向观察研究 B: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 C: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D: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答案:从思辨转向观察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第二章测试1.社会化是指()的过程。
A:学习社会知识 B:获得职业技能 C:由社会人转变为自然人 D: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答案: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2.如果一个人的人格和他扮演的角色不一致,这属于( )上的问题。
A:角色冲突 B:角色认知 C:角色期待 D:角色矛盾答案:角色矛盾3.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的机制。
A:早期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终身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答案:再社会化4.()不是社会化的载体。
A:大学 B:家庭 C:住房 D:杂志答案:住房5.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
A:通过父母对孩子的口头教授 B: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 C:靠道德培养来实现 D: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答案:通过父母对孩子的口头教授6.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
A:人格社会化 B:道德社会化 C:法律社会化 D:政治社会化 E:性别角色社会化答案:道德社会化;法律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7.社会环境的构成包括()。
A:政治制度 B:学校和日托中心 C:同辈群体 D:家庭 E:大众传媒答案:学校和日托中心;同辈群体;家庭;大众传媒8.关于社会化,说法()是正确的。
A:人期的社会化是再社会化 B: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C: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 D: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答案: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9.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
A:培养社会角色 B: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C: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D: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答案:培养社会角色;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0.行为规范社会化包括( )。
A:民族社会化 B:法律社会化 C:政治社会化 D:道德社会化答案:法律社会化;道德社会化第三章测试1.影响社会知觉出现错误的主观因素有()。
A:知觉者的情绪 B:知觉者的兴趣和动机 C:包括知觉者的经验 D:其余都是答案:其余都是2.了解他人的情绪需要借助一定的线索,按照表达情绪的身体部位来区分,可分为( )。
A:言语表情 B:其余都是 C:面部表情 D:身段表情答案:其余都是3.()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所形成的关于人或事物的概念,是社会知觉的结果。
A:感觉 B:想象 C:知觉 D:印象答案:印象4.()是指最后的印象在某些情况下对人的社会认知会有强烈的影响。
A:近因效应 B:光环效应 C:刻板印象效应 D:首因效应答案:近因效应5.我们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印象,往往会对他的人格品质也倾向于给与肯定评价,这属于()现象。
A:投射效应 B:光环效应 C:首因效应 D:刻板效应答案:光环效应6.很多人认为北方男人粗犷、豪爽,而南方男人细致、拘谨,这属于()现象。
A:投射效应 B:光环效应 C:刻板效应 D:首因效应答案:刻板效应7.()是指当个体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A:标签效应 B:光环效应 C:近因效应 D:投射效应答案:标签效应8.()是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也就是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期待的过程。
A:印象调节 B:印象管理 C:印象控制 D:印象形成答案:印象管理9.高自我监控者对适应环境感兴趣,他们能熟练地识别别人的希望和期待,并且能够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别人的期待。
()A:对 B:错答案:对10.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如果一个学生将自己某次考试成绩差归因为自己最近运气差,这种归因属于()。
A:稳定 B:不稳定 C:外因 D:内因答案:外因第四章测试1.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 ),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A:社会态度 B:社会知觉 C:社会动机 D:主观体验答案:主观体验2.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 )的关系。
A:正相关 B:无关 C:负相关 D:很复杂答案:正相关3.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 )。
A:兴趣 B:需要 C:注意 D:动机答案:动机4.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 )。
A:越低 B:难预测 C:不变 D:越高答案:越高5.( )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A:羞耻 B:焦虑 C:内疚 D:嫉妒答案:内疚6.( )是指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A:亲合动机 B:权力动机 C:亲社会动机 D:侵犯动机答案:权力动机7.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 )。
A:社会动机 B:抱负动机 C:成就动机 D:习得性动机答案:成就动机8.侵犯的本能论的代表人物有( )。
A:弗洛伊德 B:多拉德 C:罗伦茨 D:伯克威茨答案:弗洛伊德;罗伦茨9.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关系。
()A:错 B:对答案:对10.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这种最佳动机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
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A:对 B:错答案:错第五章测试1.态度的成分是()。
A:认知 B:情感 C:行为 D:控制答案:认知;情感;行为2.态度的特点包括()。
A:习得性 B:态度是有具体指向的 C:态度具有简单性和复杂性 D:态度具有稳定性与持续性答案:习得性;态度是有具体指向的;态度具有稳定性与持续性3.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形成的三阶段说,这三个阶段分别是()。
A:服从 B:内化 C:改变 D:认同答案:服从;内化;认同4.同卵双胞胎之间态度的相关程度要比异卵双胞胎之间态度的相关程度要高。
()A:对 B:错答案:对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表明态度形成过程中()因素对态度的影响。
A:价值观 B:能力 C:经验 D:需要答案:经验6.认知失调理论最早由费斯廷格提出来的。
()A:对 B:错答案:对7.根据态度的改变理论,想要让个体的态度发生改变,我们可以采用()。
A:活动参与法 B:集体影响法 C:劝说宣传法 D:角色扮演法答案:活动参与法;集体影响法;劝说宣传法;角色扮演法8.笼统拒绝是指当接收到的信息表明了一种与个人的原有态度不相一致的观念时,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说一句“我不相信”就可以维持原有的态度。
()A:错 B:对答案:对9.对于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文章,吸烟上瘾的人看到后会将它理解成吸烟并不一定就危险,很多吸烟的人也很长寿。
这属于歪曲信息的方法。
()A:对 B:错答案:对10.()是指人们通过强调自己立场的长处与证据,指出传达信息的不足与根据的缺乏,可以增加自已观点的可信性,降低传达信息的可靠性,从而减少态度改变的压力。
A:笼统拒绝 B:歪曲信息 C:贬损来源 D:论点辩驳答案:贬损来源第六章测试1.沟通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A:意识 B:物质 C:情感 D:信息答案:信息2.()不是沟通结构模型中的基本要素。
A:障碍 B:背景 C:信息 D:认知答案:认知3.()不属于团体沟通网络形式。
A:圆型 B:连锁型 C:轴型 D:全通道型答案:轴型4.好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属于()距离。
A:个人 B:亲密 C:公众 D:社交答案:个人5.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主要是以()来划分的。
A:一方是否传递更多的信息 B:信息源及接受人的位置是否互换 C:一方是否主动 D:信息流动的方向答案:信息流动的方向6.沟通的结构包括()要素。
A:通道 B:反馈 C:信息 D:强化答案:通道;反馈;信息7.团体沟通网络有()等形式。
A:全通道型 B:轴型 C:圆型 D:连锁型答案:全通道型;圆型;连锁型8.美国学者霍尔根据研究,提出的人际距离形式包括()。
A:公众距离 B:个人距离 C:亲密距离 D:社会距离答案:公众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社会距离9.关于沟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沟通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词 B:人际沟通是以视听沟通为主的沟通 C: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
它影响沟通的每一要素,以及整个沟通过程 D:反馈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答案:沟通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词;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