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饮食的利弊

饮食的利弊

饮食的利弊
“食物是代谢的能量给源和物质基础,而饮食是把双刃剑,它既有防护性作用,又具有病因性作用,健康饮食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削弱病因性作用,强化防护性作用。

”引自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王统正编著《吃出健康来》。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饮食在癌症的防治中同样也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

高脂肪:结肠癌“催化剂”,研究发现,很多致癌物质都为脂溶性,可以溶解在脂肪中。

因此,从饮食中摄入的动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的危险性就越大。

此外,高脂肪饮食可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后者对肠道黏膜有潜在的刺激和损害。

如果长期处在这种刺激和损害中,可能诱发肿瘤细胞的产生,导致癌症。

高盐:胃癌“杀手”,钠盐可对胃黏膜产生直接的损害。

大量进食高盐食物后,胃内容物渗透压增高,这对胃黏膜可造成直接损害。

高盐食物还能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从而减弱胃黏膜抵抗力。

此外,高盐及盐渍食物中会产生大量的硝酸盐,在体内转变成为亚硝酸盐,并和体内的氨结合成为致癌物亚硝胺。

“防癌”的前提:平衡饮食;某一种或某一类的食物都有各自的营养成分和生物学特性,不可能完全符合人体对营养的全部需求。

任何单调的饮食模式或不良的偏食习惯都会造成某些营养在体内过剩而另一些营养素则过少,导致机体营养失衡。

这种失衡的恶果之一,就是促使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平衡饮食简单来说,就是使食物中所含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适当,避免营养过剩或营养缺乏的不良后果。

维生素C:预防胃癌的有效武器;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胃癌高发地区的居民膳食中普遍缺乏维生素C。

如胃癌高发国冰岛、日本,研究发现,维生素C能够阻断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从而起到“防癌”的功效。

因而,国外有人提倡通过增加维生素C摄入量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虽然观点有待认证,但补充丰富的维生素C,已被多个国家作为“黄金法则”写入癌症预防的膳食指南或国家标准中。

膳食纤维:适量摄入是关键;膳食纤维是指植物中那些不能被人体小肠中的消化酶水解而直接进入大肠的成分。

众多证据表明,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可能减少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膳食纤维还有较强的吸水性,可增加粪便的体积,使粪便成形,利于排便。

从而减少发生结肠癌的危险。

因此,营养学家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并在维持主食量不变的前提下,用部分粗粮替代细粮。

然而膳食纤维也并非多多益善。

有研究表明,大剂量膳食纤维不仅可能引起胃肠不适,还可影响部分微量元素的吸收。

此外,大剂量摄入膳食纤维与胃癌发病率的增高有关。

因此,目前的推荐标准为:每日补充膳食纤维30克。

预防癌症的膳食指南美国有关机构总结了预防癌症的膳食指南:
(1)减少脂肪摄入至总能量30%以下。

(2)常吃水果(如柑桔)和蔬菜(特别是富含胡萝卜素与十字花科的蔬菜)。

(3)少吃腌制和熏制的食物。

(4)努力减少任何致癌物对食物的污染至最低。

(5)尽量识别食物中的致突变物,试验其致癌性,并减少其含量至最低。

(6)饮酒宜适量。

选摘:
《健康时报》(2004年02月12日第五版)
《科技日报》
《养生资讯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