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法

小组分层教学法
海孜中心学校数理组
由于我们海孜中心学校地处农村,家长对小孩的教育不够重视,放任自留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基础千差万别,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单从掌握的知识角度讲,可以有初中水平,小学高年级水平,小学低年级水平。

如果同一尺度,同一要求,有一半以上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有些中等程度的学生可能也会下滑。

分层教学能够解决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因此我校在学习了杜郎口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小组分层教学法,以八年级数学为试点年级。

具体做法如下: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三组,即学优生(A)、中等生(B)、学困生(C),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法各组学生的不同要求:
首先将学生按平日成绩划分为A\B\C三组,宣布不同要求:
C组学生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既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重在形成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

要求学生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
B组学生应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能够比较灵活
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

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 组习题及部分B 组习题;
A 组学生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

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 、
B 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 、
C 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小组分层教学法的基本环节如图:
备课环节
挖掘教材
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
实际差异科学地制定分层目标,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
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阶梯,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阶梯,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

例如八年级数学的一元二次方程,对C、B组学生要求用方程根的定义去解基本题型,对A组则可以要求用韦达定理解复杂的综合题。

又如:在学习求根公式时,C组的教学目标是使其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求根公式。

而A组学生的教学目标则是使其能正确地推导求根公式,能熟练应用求根公式。

授课环节
时间安排
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

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

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而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分层设疑,分层提问,把对每一层同学的要求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掌握的那些知识,
由浅到深,又简到繁,以中层学生为主线,层层推进教学。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要异于常规教学。

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

既要明确不同阶梯学生回答相应阶梯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

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作业环节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时,各组学生作业题基本一致,但内容和要求不同。

教师可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评价环节
艺术评价
在新知讲解中,对发言积极,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你很会动脑筋”、“精彩极了”等表扬;对思维迟钝,不爱发言的学生则可采用“不要怕,大声些”、“回答正确,掌声鼓励”等语句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在巩固练习时,对解答正确,书写
工整规范的学生,教师可给予“你的作业真漂亮!”等评语;对练习出错的学生,则说“再来一次,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日常考核
考核测试是检查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其结果又是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

考核和评价具有一定的激励功能,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成绩考核也要进行分层。

对于学校印发的每一张试题先由教师自己做一遍,分出简单、中等、较难、极难四类题目,将简单、中等题目划分为C卷,中等、较难题目划分为B卷,而较难、极难题目则划分为A卷,若时间充裕则为每个等级的试卷补充上一道拓展题目,以充分挖掘各个等级学生的潜力。

评价分层
考核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

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其他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每个学期对学生所在的等级进行一次调整,使学生能不断地在“蹦一蹦就能够到”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小组分层教学法在我校八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探索性实验,课前进行集体备课,由数理组组长王欣老师作为主备课人,其他数学老师在主备课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最后定稿。

三个教学班共同使用一个教学设计,课后各个教师再
共同反思,共同完善教案,以备下其他数学教师参考。

小组分层教学法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成功感。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

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科学地艺术地进行评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潜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