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患者的护理的临床研究
讨论康复训练对脑血栓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典型病例的介绍和将5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则药物治疗配合康复护理,这两组患者出院时对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的比较,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说明康复护理对脑血栓患者功能恢复有积极的影响。
标签:脑血栓;康复;护理
脑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在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常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生活自理障碍,作者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的康复护理后,对患者患肢功能及语音功能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总结出一套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0~2009年经门诊医生明确诊断的脑血栓患者收入我科住院的共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52~76岁,平均64岁,职业为工人和农民,工人30例,农民20例,患者均神志清楚,偏瘫,失语,平均住院时间约2个月左右,恢复状况达到生活完全自理的有27例(占54%),部分自理的有23例(占46%)。
2 典型病例
某女,52岁,工人,因眩晕,左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1d于2000年3月1日入院。
入院查体:体温37.1℃脉搏8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85/105mmHg,神志清楚,精神不振,左侧口角歪斜,左上肢不能前伸上举,左下肢不能上抬,屈膝,口齿不清,住院诊断:脑血栓。
治疗原则:静卧,抗血栓,扩血管及支持疗法等。
护理诊断:自理能力缺陷,语言交流障碍,肢体废用综合征,忧郁。
护理措施:部分代偿护理,语言恢复训练,肢体被动和主动的训练及心理支持疗法,经过以上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患者偏瘫症状明显改善,语言交流正常,生活自理恢复,于5月6日痊愈出院。
3 护理方法
3.1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男12例,女8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3.2 对照组采用传统性药疗加常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采用药疗加计划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二者康复效果。
3.3 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内容,包括语言训练,肢体功能锻炼,翻身动作训练等,鼓励家属,患者共同参与。
3.4 制定语言训练计划与方法。
设置适宜的语言环境,训练时间安排在上午,不超过30min/次,从简单发音如”啊”“咦”等过渡到一个字,最后教患者说一整句话,训练其语言功能。
3.5 制定防肢体废用综合征。
肢体主动与被动训练计划[1]。
3.5.1 床上运动对患侧肢体进行各部位的被动运动,先按摩再对每一关节进行活动,练习抬头,翻身,坐起等。
3.5.2 站立在床上达到自行站稳后训练站立。
站立时间由短到长,达到站稳15min后开始迈步。
3.5.3 瘫侧上肢功能的恢复应从大关节被动活动到小关节被动活动,如抬臂,屈肘,握拳,抬物等微细的功能锻炼。
3.6 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常识,治疗和转归。
并介绍同种患者治愈的实例向患者说明,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7 制定预防并发症如肺炎,褥疮,便秘等护理计划。
每日指导患者自行做呼吸操訓练,2次/d,翻身,拍背1次/2h,指导患者予以含纤维素,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进行腹部操训练及提肛,缩腹运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8 效果评价生活完全自理:采用患者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法。
语言交流正常,患肢肌力达到3~4级,排便1~2次/d,无并发症,达此标准的为显效。
否则为无效。
综上所述,实验组患者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药疗与康复护理相结合比传统治疗的效果更好。
4 护理体会
在寒冷的冬季,老年人患脑血管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脑血栓[1]。
根据对5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语言及肢体功能训练分组观察的结果,证明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这将更有助于提高康复护理的质量,减少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跃刚.谈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J].中华护理杂导,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