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章《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检测题(含答案)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章《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检测题(含答案)

《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调节情绪的作法,不可取的是()A.对他人争吵时、告诫自己千万要冷静B.与他人发生误会时,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打破僵局,平息怒气C.考试失利了,认真总结教训,改进学习方法,争取下次考好D.考试失利了,把试卷死得粉碎以发泄心中怒气2.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调节情绪的方法,归纳起来,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①改变认知评价②转移注意③合理宣泄④放松训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人有悲欢离合,亦有喜怒哀乐。

虽乃人之常情,却可有控而发。

”这启示我们,人的情绪A.无法调控,我们只能任其支配自己的行为B.积极的情绪可以调控,消极的情绪无法调控C.有时能调控,有时不能调控D.可以调控,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调控4.近日,一则“小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小学生鞠躬致谢”的短视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温暖、感动着我们的是司机和小学生的文明行为所体现出来的A.信任感B.胜利感C.道德感D.羞耻感5.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逐渐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

在品味情感中成长,就要①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②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③祈求或强迫他人给予我们美好的情感④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⑤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杜绝一切负面的情感体验A.①②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6.父母的叮嘱在耳边响起,你会觉得“好烦哦”;长辈与自己的看法有分歧,有时你会不屑一顾,把孝道置之脑后;同学的无心之言,认为是在贬低自己;老师多看两眼,觉得是“不怀好意”……青春期敏感心灵中“呼呼”燃起的小火苗,让我们不由得开启“怼”模式,成为屡屡伤害父母、老师、同学的“刺猬少年”。

避免因敏感而冲动“怼人”我们应该()①做的尊重他人,虚心听取意见②全面地看问题,保持我行我素③学会换位思考,善于沟通交流④学会与人为善,合理调控情绪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地震发生后,在经历了107个小时的紧张营救后,聪聪终于被发现。

不幸的是经过医疗专家确诊,聪聪已无生命体征。

在聪聪被送上救护车的那一刻,现场所有救援人员矗立、静默,所有救援车辆集体鸣笛。

“那一刻”给我们的情感体验是( )A.敬畏感 B.责任感 C.恐惧感 D.正义感8.亲近社会,就是要有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

下列不属于亲社会的情感或行为的是()A.以天下兴亡为己任B.见义不为、见死不救C.文明礼貌、爱护公物D.积极弘扬真、善、美9.我国有句谚语:“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谚语给我们的启示是()A.情绪只对乐观的人起重要作用B.要保持乐观的情绪C.所有情绪都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D.只要经常大笑,就能保持身体健康10.小黄跟随外公外婆长大,由于亲情缺失,内向、偏激的他习惯“出语伤人”,老师给他单独辅导时他也经常“冷言相向”。

即使他是这样一个不懂感情甚至很有攻击性的孩子,各科老师也没有放弃他,并且他们还持续地给他做情感疏通、学习辅导,使他逐渐开朗起来,成绩也逐步上升,最后他考上了一个所重点大学。

这一案例说明A.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提供精神动力B.情感影响人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C.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积极性相关D.丰富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11.即使没有语言的交流,一个人的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所表达的情绪也会影响周围的人,这表明A.我们应该关爱语言障碍者 B.情绪会相互感染C.要学会以各种方式表达情绪 D.人与人交流不需要语言12.“一份快乐,两个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份快乐;一个痛苦,两个人分担,就变成了半个痛苦。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这两句话说明( )①情绪具有感染性,会在人们之间相互感染②互相关心,共享彼此所有情绪③要学会用合理的方式调节情绪④不同情绪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2019年元宵节期间,“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在故宫博物院举办。

小辉参观文物展览后,不禁感慨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小辉收获此美好情感的途径是( ) A.阅读文艺作品B.参加社会活动C.观看优秀影片D.积极与人交往14.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九十岁时,仍精神焕发,挥毫自如。

人们从他书写的一副对联中找到了答案:“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A.情绪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无关 B.正面的情绪感受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C.只有艺术大师才会合理调控情绪 D.精神愉快、开朗豁达是健康的唯一因素15.即使没有语言的交流,一个人的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所表达的情绪,也会影响周围的人。

这说明()A.人与人之间的情绪相同B.人与人之间的情绪类似C.人与人之间的情绪相互感染D.不同的人之间情绪不同16.心理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整天耍手机的低头一族往往比其他人更容易产生冲动焦躁的情绪,更容易与他人发生摩擦。

这个现象告诉我们()①情绪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手机②人们焦躁都是因为外物作用③过于迷恋手机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④负面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1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当时,杜甫已在成都居住两年,而那时的成都正在经历旱灾。

可见他写的这首《春夜喜雨》其心情同当晚的天气一样,久旱逢甘霖。

杜甫这首诗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情绪。

()A.喜 B.怒 C.哀 D.惧18.柯洁在代表人类和机器人“阿尔法狗”进行对战时,第一局,心态平和,虽然棋输了,但取得了人与机器大战的最好成绩,但后来,由于怕输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输得一塌糊除。

这说明()①只要消除消极情绪,人就一定能战胜机器②消极情绪影响正常水平发挥③结果都输了,可见情绪对比赛过程无影响④我们要善于调控情绪A.①④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9.美国有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大学篮球队教练——雷·迈耶,他曾率领球队取得30多个赛季的胜利。

有一次,他的球队在连胜27场后输了球,他却依然高兴地说:“好极了!现在我们可以集中精力赢球而不必担心输球了!”这位教练在输球后的态度表明()A.输球是件令他高兴的事 B.他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变不快乐为快乐C.他不能正确对待输球和赢球 D.他对比赛结果无所谓20.韩信受胯下之辱,后来成为大将军;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大败吴国;司马迁受到酷刑,写就《史记》......这启示我们①生活中某些负面情感尽管不那么美好,但对我们的成长也有意义②负面情感比正面情感好③学会承受负面情感,我们可以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④学会承受负面情感,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成长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二、简答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陆游在他的《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结合自身实际,请思考:(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我们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

情感的作用是什么?22.【生活大考场】经过一个学期紧张而忙碌的学习生活,王利已基本适应了中学的要求。

在快乐而紧张的学习之余,王利报名参加了学校乒乓球兴趣小组,他的球技突飞猛进,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转眼间,学校乒乓球比赛开始了。

王利由于一开始就产生了想赢怕输的思想,比赛时紧张害怕,情绪低落,结果没有发挥出正常的水平,在预赛中就惨遭淘汰,他沮丧极了。

一起参加比赛的好朋友张鹏满怀信心,顽强拼搏,一路杀进决赛,结果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

请你根据王利和张鹏的不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1)对同样的事情,两人的情绪有何不同?(2)从王利和张鹏的事例对比中你受到哪些启示?(3)假如你是王利的好朋友,你能给他哪些好的建议帮助他走出情绪低谷?23.简答题,材料一: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材料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溜城『蜥,送元二使安西》(1)这两句诗句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我们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

情感具有哪些作刚?参考答案1.D 2.D 3.D 4.C 5.D 6.B 7.A 8.B 9.B 10.B 11.B 12.D 13.B 14.B 15.C 16.C 17.A 18.B 19.B 20.B21.(1)爱国主义情感。

(2)①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②情感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作出行动。

③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22.(1)张鹏态度乐观,是积极情绪;王利紧张害怕,是消极情绪(2)情绪不同,结果不同:①积极地情绪使人思维敏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使自己的水平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消极的情绪则相反;②积极地情绪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益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则有害于身心健康(3)王利可以采用恰当的方法调控自己的情绪.①可以采取合理的方法去调控情绪,如:注意力转移法,别老琢磨烦心的事;理智调控法、积极的自我暗示、幽默化解法和目标激励法等.②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宣泄,如:哭泣宣泄、书写宣泄、倾诉宣泄、运动宣泄等.③王利在宣泄情绪时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妨碍他人,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23.(1)第一表达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第二表达作者深厚的友情情感(2)①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②情感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③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相关。

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