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师如何走专业发展道路
四川省中江中学窦金国
今年7月31日至8月3日,笔者有机会参加了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举办的2011年“中国教师专业发展论坛”。
会上,我们有幸倾听到了顾明远、魏书生、钱志亮、胡新懿、雷实、孔凡哲等十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感触颇深。
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是学校教育的两大主题,学校既是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
当然,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生的发展,教师发展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发展。
以往教育认为,只有牺牲教师的发展才能换取学生的发展,当下教育认为,只有教师的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常流水;人类灵魂工程师自己首先必须有灵魂。
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方向,在科研成果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作为一个物理教师,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笔者认为,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实专业知识,拓展科学及人文知识,形成复合型结构。
当代中学生由于接收信息的途径多了,多数具有视野开阔、求知欲旺盛、注重个性的特点。
因此他们更喜欢知识广博、具有现代思维意识的新型教师。
这就要求物理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物理学专业知识外,还必须紧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拓展其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形成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物理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要不断学习现代物理学、物理技术与社会、物理学进展、物理学史、教育学等知识,构建具有现代物理学和现代教育学层面的、符合课程改革趋势的物理教师知识结构。
同时,教师应该掌握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现代化的管理知识,才能在提倡改革评价体系的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做出更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物理教师还应该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特长、修养。
对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要有所涉猎,培养在音乐、美术方面的爱好和修养。
这样,物理教师就能够以渊博的知识和涵养,拉近与不同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并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二、掌握学生心理学知识,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心理依赖性很强,但对外却表现得无所谓,具有一种两面性。
作为一名教师,要了解当代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基本规律及特征、思维发展特点、价值观等,要掌握关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并关心学生,更多的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以便能够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让学生可以敞开胸怀,积极的通过与教师、家庭的沟通,更好的应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而由于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基本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处理问题时,思维往往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进入高中的学习后,物理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过渡,这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在一开始接触高中物理时会感觉物理难学,从而产生畏难心理。
因此,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生的一般学习心理,还应该掌握一些物理学习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
于是,物理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需求,掌握物理学习心理,通过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在物理教学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学习困难。
三、加强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促进各项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知识,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感悟,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某种成功感的感性认识,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的积累。
它是除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以外,教师要拥有并给予足够重视的第三类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总结、改进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结构,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发展,教师不再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走遍天下。
教师应该学会使用投影仪、幻灯机等现代的辅助教学设备;学会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学会使用网络,并通过网络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实课程内容,拓展学生视野;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尝试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由于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中学生也乐于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将物理教学与实验密切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物理知识,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
所以,物理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
在教学时,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注意挖掘实验的探究性,让学生不只是单纯的观察实验现象,还可以亲身参与实验的过程。
可尝试做一些自制教具,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
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实验能力,才能妥善的处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四、加强教育和教学研究,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天职,但是那些只进行教学工作而不进行教育和教学研究工作的教师,往往只把知识看成死的材料,在教学中只会“教书”,缺乏发展的观点,从而贻误学生。
只有那些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研究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更新更科学的教育教学经验,培养出有创造力和有发展潜力的学生。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遇到的
各种问题,利用日常的教学工作选择研究的问题和搜集重要的信息,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进行经常性的自我反思,进行教育经验总结,并使之形成理性的认识。
事实证明,越深入的研究日常的教学工作,业务水平提高得越快,教师在备课上所花费的时间就越少,从而使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物理教师必须树立起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观念。
处于一线的物理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从自己熟悉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以解决各种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落脚点,将教学与科研相协调。
要时刻注意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经验和
教学思想等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
具体可以通过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写教学日记、教后感、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为教育和教学的研究积累实践资料,同时多看一些教学理论类的书,多学习一些现代教育心理学知识,为研究储备所需的科学理论知识。
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其专业素养是影响课程实施效果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的在教育战线上建功立业,物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家肖川先生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
”这说明教师是不完美的,但我们都应该是孜孜不倦的追求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