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会计操作实务》期末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电大《会计操作实务》期末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操作实务》课程综合练习题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会计政策2.未达帐项3.应收票据贴现4.固定资产折旧5.资本性支出二、单项选择题1.某企业年末资产负债表上列示资产总额为1000000 元,负债总额为600000 元,所有者权益为400000 元,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

A 60%B 40%C 150%D 167%2.在总价法下,销售企业应将下列哪个项目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A 买方获得的商业折扣B 买方放弃的现金折扣C买方获得的现金折扣D买方获得的销售折扣3.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为基础。

A 收付实现制B 实地盘存制C 永续盘存制D 权责发生制4.股份有限公司溢价发行的股票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

A 从溢价收入中列支B 全部列作开办费C全部计人财务费用D 全部计人管理费用5.某公司1999 年:月1 日购人一台价值62000 元的机器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 年,预计净残值为2000 元,采用年数总和法,2001 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A 4000 元B 8000 元C 12000 元D 16000 元6.下列哪一项不通过“其他货币资金”核算()。

A 银行汇票存款B 备用金C 外埠存款D 信用证存款7.存货人帐价值应采用()基础。

A 重置成本B 历史成本C 计划成本D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8.法定盈余公积金已达到注册资本的()时可以不再提取。

A 20%B 25%C 10%D 50%9.以下项目中,不属于期间费用的是()。

A 管理费用B 销售资产C 制造费用D 财务费用10.下列收入中,不属于其他业务收入的是()。

A 罚款收入B 技术转让收入C 包装物出租收入D 材料销售收入三、判断题1.当投资利润率低于长期负债利率时,举债经营将会增加企业股东权益。

2.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是企业实收资本的组成部分。

3.企业为开拓市场而发行的业务招待费,应计人管理费用。

4.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财务状况的报表。

5.流动比率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关系:6.债券投资溢价摊销将逐期增加利息收益,折价将逐期减少利息收益。

7.对应收帐款的坏帐损失采用备抵法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8.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是企业必须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之一。

9.按照医务及福利部门员工资一定比例计提的应付福利费应计入管理费用。

10.转让无形资产的收入在“营业外收入”中核算。

四、简答题1、简述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的特点。

2、简述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的确定原则。

五、核算与计算题1.企业于 1999 年11 月1 日收到商业承兑汇票一张,面值 60000 元,抵作应收帐款,期限为 3 个月,年利率为 9%。

2000 年 1 月 4 日将该票据向银行贴现,年贴现率为 6%。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 1999 年11 月1 日,1999 年12 月31 日,2000 年1 月4 日的会计分录。

2.某企业 7 月初结存材料 200 件,计划成本为每件 70 元,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为借差 550 元。

本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7 月3 日购人材料 400 件,专用发票注明货款为 27200 元,增值税为 4624 元,运费为 200 元(其中准予抵扣 10%的进项税,下同),全部款项 32024 元已支付,材料尚未入库。

2)上述材料于 7 月6 日收以,并验收入库。

3)7 月25 日购入材料 250 件,专用发票注明货款为 18000 元,增值税为 3060 元,运费 100 元,材料已入库,货款尚未支付。

4)7 月31 日根据本月发料凭证汇总表结转材料成本,共计发出材料 750 件,其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 700 件,车间一般耗用 20 件,管理部门领用 30 件。

5)7 月 31 日计算分摊本月领用材料的成本差异。

要求:该企业原材料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法。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各业务会计分录。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15 分)3.下列是两张残损的会计报表,有一部分数据已经看下清楚。

请根据给出的其他资料将空缺的项目补充完整,要列出所有报表项目的计算过程。

(13 分)××公司资产负债表1997 年12 月31 日(元)××公司损益表1997 年度(元)其他资料:1)负债比率为 60%。

2)利息费用全部是长期负债的利息。

3)期初商品存货 30000 元,全年存货周转率为 4.8 次。

4)流动比率为 2,速动比率为 1。

5)期初应收帐款为 16000 元,全年应收帐款周转率为 12.8 次,本年所有销货均为赊销。

六、论述题试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何规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会计政策,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特定原则、规则和方法。

2.未达帐项,是指同一项经济业务由于企业与开户银行之间凭证传递的时间差异,所产生的一方已经登记入帐,而另一方尚未登记入帐的会计事项。

3.应收票据贴现,是指企业将尚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转让给银行或其他主融机构而提前取得现金。

4.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由于磨损或损耗而减少的价值。

5.资本性支出,凡是支出发挥作用的影响期间在一个会计年度以上的支出称为资本性支出。

二、单项选择题1.A 2.C 3.D 4.A 5.C6.B 7.B 8.D 9.C 10.A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简答题1.权益法有如下三个特点:1)购买股票时,按实际成本入帐;2)按照投资企业占有受资企业全部股份的比例,把在受资企业的当期收益或损失中应占有的部分作为投资收益或损失,记入“长期投资”科目。

3)收到受贤企业发放的股利时,冲减“长期投资”科目。

2.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确定的原则是:1)法律和合同或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了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法定有效年限与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规定的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

2)法律没有规定有效期限,企业合同或企业申请书规定了受益年限的,按照合同或企业申请书规定的受益年限确定。

3)法律和合同或企业申请书都没有规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预计受益期确定。

4)受益期难以预计的,按不少于 10 年的期限确定。

五、核算与计算题1.[解答]:1)11 月1 日收到票据时,借:应收票据60000贷:应收帐款600002)12 月31 日计提利息时,应计利息=60000×9%×2÷12=900(元)借:应收票据900贷:财务费用9003)1 月4 日贴现时,票据到期值=60000×(1 十9%×3÷12)=61350(元)贴现息=61350×6%×28÷360=286.3(元)贴现净额= 61350 一286.3=61063.7(元)借:银行存款61063.7贷:应收票据60900财务费用163.72.[解答] :1)惜:材料采购2738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644贷:银行存款320242)借:原材料贷:材料成本差异28000620材料采购273803)借:材料采购1809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070贷:应付帐款21160同时,借:原材料17500材料成本差异590贷:材料采购180904)借:生产成本49000制造费用1400管理费用2100贷:原材料525005)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550 一620+590)÷(14000+28000+17500)×100%=0.87%本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52500×0.87%=456.75(元)其中:生产成本应负担的成本差异=49000×0.87%= 426.30(元)制造费用应负担的成本差异=1400×0.87%=12.18(元)管理费用应负担的成本差异=2100×0.87%= 18.27(元)借:生产成本 426.30制造费用12.18管理费用18.27贷:原材料456.753.[解答]:①计算过程如下:资产合计=8000÷(1 一 60%)=200000负债合计=200000 一 80000=120000长期负债=56000÷0.8=70000流动负债=120000 一 70000=50000流动资产=50000×2=100000现金十应收帐款=50000×1=50000存货=50000销售成本=(50000 十 30000)÷2×4.8=192000销售收入=192000÷(1 一 25%)=256000销售毛利=256000×25%=64000营业费用=256000×15%=38400应收帐款=256000÷12.8×2 一 16000=24000现金=50000 一 24000=26000固定资产净值=200000 一 100000=100000累积折旧=116000 一 100000=16000②填制会计报表如下:××公司资产负债表1997 年12 月31 日××公司损益表1997 年度(元)六、论述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以下规定:1.真实性,又称客观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

真实性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质量信息的基本要求。

2.有用性,又称相关性,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3.可比性,又称统一性,是指不同的企业,尤其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和报表能够相互比较,从而有效地判断各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4.一致性,指各个会计期间同类业务所用的会计程序和处理方法应前后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5.及时性,指企业会计核算要及时,准确提供会计报表资料,不得拖延和积压,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地利用。

6.明晰性,又称清晰性,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7.重要性,指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影响决策的重要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并在财务报告中重点揭示。

对于次要内容,可作适当的简化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