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3结构面迹线测试及其网络模拟

4.3结构面迹线测试及其网络模拟

4.3.结构面迹线测试方法
结构面迹线长是描述结构面延伸程度、分布规模的重要参数,也是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的重要参数之一。

由于各类结构面迹线往往是随机分布的,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抽样测试和统计分析,确定其分布模型和特征参数,再模拟出工程开挖面的迹线分布网络,可为岩体工程的选址、开挖、支护和稳定性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迹线抽样测试方法有测线法和统计窗法。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任期统计分析结果。

4.3.1. 测线法(Prist 1981)
在岩体临空面上(工程围岩表面、岩体露头等)布置测线(取样线),逐条量测那些与测线相交的迹线长度和产状。

由于抽样测试面的限制,测出的可能是全迹线长度,也可能是半迹线的长度,还可能是未见迹线两端点的部分迹线长度,如图4.7所示。

为便于统计分析,首先明确各各迹线的定义及其测取范围。

即:
图4.7 结构面迹线的测线测试法
(1)结构面迹线长度l :结构面与临空而交线的实际长度.即那些两端点均位于临空面内的迹线长度;
(2)平均迹线长度l :同一组结构面实际迹线长度的平均值;
(3)结构面迹线端点:迹线的消失或中止点;
(4)迹线端点密度μ:平均迹线长度的倒数,1l
μ=; (5)半迹线长度h l :测线与迹线交点至迹线一端点的距离;
(6)删截半迹线长度x l :测线与迹线交点至删截线与迹线交点之间的距离。

其中,删截线为在测试面上与测线平行的辅线。

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各种类迹线平均长度与迹线长度期望值的关系,由测到的平均值就可以由下列公式估计样本所在区域迹线的平均值。

迹线长度倒数样本均值μ和方差σ与测试平均值g μ的关系:
21
g μσμμ=+ (4.8)
删截半迹线长度倒数测试平均值1x
l 与迹线长度(倒数)样本均值μ和方差σ的关系: 1ln()x n r l n
μ-=- (当迹线长度为负指数分布时) (4.9)
x μ= (当迹线长度为正态分布时) (4.10)
式中,n 和r 分别为半迹线长度和删截半迹线长度的样本数。

Prist 还提出了种类迹线长度的分布函数和均值,见表4.8。

表4.8 各类迹线长度的分布函数和均值
4.3.2. 统计窗法(Kulatilake 1986)
在岩体的临空面上(例如,岩体工程表面或开挖面等)取一长为a 、宽为b 的矩形统计窗,并逐条量测包含在统计窗内或与统计窗边界相交的各类迹线的长度、产状和条数。

统计窗的
大小,取决于工程的规模,例如,煤矿巷道周边的统计窗一般为:a b ⨯=
(4m ±)⨯(2.m ±)。

结构面迹线与统计窗相交切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即:(1)包容关系,指两端点均含在统计窗内的迹线;(2)相交关系,指一个端点落在统计窗内的迹线;(3)切割关系,指两端点均在统计窗外的迹线。

如图4.8所示。

图4.8 统计窗上的各类迹线的定义
1-包容;2-相交;3-切割
通过统计分析,Kulatilake 给出了结构面迹线长度均值估算公式:
3131(1)(1)[(sin )(cos )]N N a b N N l N N aE bE N N θθ⋅+
-=-++ (4.11)
式中,123,,N N N ――分别为统计窗包容、相交、切割结构面迹线的条数;
123
N N N N =++――统计窗上测试迹线总条数; (s i n E θ、(cos )E θ――分别为迹线与统计窗长边界线夹角正弦均值和余弦均值; ,a b ――分别为统计窗的长和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