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32页综合练习3、5、6、10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够熟练计算连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书写规范。
2、能正确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3、通过有关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办法。
4、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5、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或ppt(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学生准备:铅笔,直尺等日常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回顾
喜羊羊得到了多少颗星星?
课件或投影出示图片。
介绍情境:懒羊羊又懒又好吃,上课也经常偷偷睡觉,村长为了帮助他改变坏习惯,决定给表现好的羊奖励星星,那么咱们来看看村长的方法实施后,小羊们的表现怎么样?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思考,这道题能用一步乘法来解决吗?
二、合作探究,评价质疑
1、小组讨论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并列式计算。
2、汇报交流。
每组选派代表板演,可能出现几种计算方法:(因为本课是复习课,所以学生有的会列出分步算式,也有的会列综合算式)
预设一:23-5=18(颗) 18×2=36(颗)
预设二:23-5×2
=18×2
=36(颗)
预设三:(23-5)×2
=18×2
=36(颗)
预设四:(23-5)×2
=18×2
=36(颗)
3、引导学生讨论并分辨出哪些是正确的解题方法,哪些是不正确的,并分析错误原因。
此题根据题意列出的算式是有乘有加的两步混合运算,法一没脱式;法二书写不规范,等号没提前;法四运算顺序错误。
要让学生说清为什么要加括号。
三、回顾整理,巩固运用
1、提出问题:含有乘法的两步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2、讨论交流,生汇报,师板书:只有加减或乘除的,从左到右依次算;乘加,乘减的,先算乘,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再算括号外。
3、综合练习第3题脱式计算(投影或ppt出示)
7×5×9 (86-36)×7 92+7×4
15×(127-122) 87-5×7 8×(28+172)
(1)先找生说计算顺序,并用“—”标出首先算什么。
再独立计算。
(2)找生板演,师生评价质疑。
对于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
四、内化提升,拓展应用
1、综合练习第5题,
(1)让学生独立读题,找出有用的信息。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并独立解决问题。
(3)展示学生所画线段图及计算过程。
2、综合练习第6题,先独立思考,再找生说说思路,然后再计算。
(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以前,曾经遇到“够吗”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要比较)本题要比较什么呢?
(3)小组讨论解题思路,并汇报:4个社区需要的人与五年级能派的人数相比较。
(4)引导:怎样求出需要的人数?怎样求出能派去的人数?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可以分步,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5)学生汇报,师生评价。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加括号。
3、综合练习第10题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决问题。
最后展示,评价。
五、,提升认知,梳理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或乘除的,从左到右依次算;
乘加,乘减的,先算乘,再算加减;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再算括号外。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1)以学生喜爱的动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会自然发现此题不能用一步乘法来解决,从而引出本课对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四则混合运算的复习,调动了学生回顾旧知,梳理总结的积极性。
(2)在合作探究,评价质疑阶段,通过对不同计算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复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而教学时确实出现了其中的情况,抓住这一机会再次对运算顺序及书写格式进行了强调,从而真正做到了查缺补漏,并为学生顺利完成后面的巩固练习做好准备。
(3)在解决问题阶段,注重方法指导,指导学生理清题意,根据问题找准有用信息,并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等手段来帮助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用建议:
8题,12题本应同属本课时教学内容,但是课堂容量过大,无法完成,可以留作课下作业,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下节课处理新课堂时再交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