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生生命教育提高和心理危机应对
大学生生命教育提高和心理危机应对
3、人类生命的“二维四重性”相互融为一体
三、生命与死亡
1、死亡的定义
死,是生命的否定状态,意味着无生命。对于任何人而言,有生命或者无生命只能二者居其一状态。
现代医学的死亡标准是脑死亡。
2、以死观生
由于生命存在着死的必然性,因此,唯有了解死亡的过程,生命才能彰显其可贵。正确的死亡意识能带来积极的生命意识。
26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设计及内容:
引入新课:
第一节生命的内涵及本质
一、生命的内涵
1、生命的概念:生命现象的复杂和丰富,让它成为各个学科和人们共同关注的对象。从各个学科领域立体的了解生命的内涵。
2、生命的特点
非逆转性:从生命周期开始时,人的生、老、病、死是任何生命个体都摆脱不了的自然客观规律,不可逆转;
第三阶段:当事者情绪、行为和精神症状进一步加重,促使其应用尽可能的应对或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力图减轻情绪困扰,其中也包括社会支持和危机干预等;
第四阶段:系活动的危机状态。当事者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支持、应用了不恰当的心理防御机制等,使得问题长期存在、悬而未决,当事者可出现明显的人格障碍、行为退缩、自杀或精神疾病。
3、心理危机的性质
双重性:危机可能会造成危险,危机也可能带来机遇;
非医学性:是人的一种正常生活经历,并非疾病和病理过程;
个体性:危机的程度与诱发事件强度不一定成正比,主要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认知,以及个体的应对能力、个性、过往经历等;
复杂性:危机是复杂的、难以把握的,它不严格遵守一般的因果关系规律。
时间性:危机是有时间限度的,通常最多持续8周,在危机时段的后期,主观不适应的感觉会减轻。
授课课题
专题十二: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教学
目标和要求
1、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
2、大学生学会识别并积极干预心理危机,保持心理健康.
教学
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难点: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互动练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授课时间
第16周
课时累计
1、追寻生命意义的必要
生命的道路需要意义去引领。生命的意义回答人们为什么活着、怎样活才有价值等问题;
生命的苦难需要意义去承载。尼采告诉我们: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几乎任何痛苦都可忍受。只有明白生命的意义,财有勇气面对所有的痛苦和困难;
生命的有限需要意义去超越。
2、追寻生命意义的方法
一是在学习汇总思考。要通过生命常识、生命安全、生命伦理、生命幸福、生命价值和死亡哲学等内容的学习,通过广泛阅读、欣赏,以及榜样、案例的学习和思考去追寻生命的意义。
六是在死亡面前领悟。适度的死亡焦虑,可以让人们正视生命的有限,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
一、心理危机的概念及性质
1、危机与心理危机
危机:一是指突发事件;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
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非再生性: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非置换性:生命为个体所私有,不能相互交换,彼此不可替代;
非创造性:生命是孕育而成的,不是某种力量所创造。
二、生命的本质
1、生命的第一维是“实体性生命”——生命的物质性
2、人类生命的第二维,可称为“关系性生命”——人文性
血缘性亲缘生命、人际性社会生命、超越性精神生命
3、生死互渗
人在出生后就走向死亡,死是蕴含在生命之内的,而非生的对立面;人民的实体生命结束了,但关系生命没有终结。
导入并讨论,5分钟。
学生互动
结合资料讲授演示,10分钟。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第二节大学生生命教育
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必须明确生命与生命教育的概念,了解生命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特点,引导大学生对生命意义进行多维度思考,使他们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担当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
1、生命教育的概念及内容
1、生命教育的概念
2、生命教育的内容
了解生命:了解生命的来源、组成、特点、规律、价值和真谛。
敬畏生命:生命是大自然中的神妙、美好、伟大之物,敬畏生命不是迷信,而是高尚的社会情感。
尊重生命:因为生命有价值,应当尊重它,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乃至一切动植物的生命,尊重生命也是一种情感。
体验性:教育成效不取决于知识,而取决于体验。
审美性:是审美教育,体会生命的美好。
和谐性:和谐具有普遍性,是一种和谐教育。
2、大学生生命的困惑
1、身心健康意识淡薄
2、生命责任意识缺失
3、生命信仰多元化
4、生命义游戏化
3、追寻生命的意义
调动大学生丰富敏锐的生命感受力,对生命的意义进行多维度思考,才能使他们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直面生命、担当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可以说,追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教育的核心问题。
热爱生命:热爱是一种稳定、深厚的情感,它只会加深、加固,不会淡薄、消失。
保护生命:在敬畏、尊重、热爱生命的基础上,进一步保护生命,前三者是基础,后者是落实。
提升生命:提升生命的地位、作用、价值和质量。
3、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特点
主体性: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道德性:提高关爱生命的道德水平,是一种道德教育。
2、学习心理危机自我识别和自我调整
1、心理危机自我识别
大学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时察觉自己是否处在心理危机中。这些变化包括认知变化、情绪与行为的变化。
普遍性:在一定条件下,没有人能够幸免。
3、心理危机的四阶段
第一阶段:创伤性应激事件使当事者焦虑水平上升,并影响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因此,本阶段采取常用的应对机制来拮抗应激所致的焦虑和不适,以恢复原有的心理平衡;
第二阶段:常用的应对机制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创伤性应激反应持续存在,生理和心理等紧张表现加重并恶化,当事者的社会适应功能明显受损或减退;
二是在生活中体验。以认真的态度面对每一天每一个新起点,从中体验生命的意义。
三是在博爱中诠释。用博爱的胸怀感恩父母、好友、师长、学校、社会以及感恩大自然、感恩生命,能够诠释出生命更为丰富的意义。
四是在创造中开拓。在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时,就开拓了什么的意义。
五是在痛苦中参透。当我们生命必须经历挫折、苦难和不幸时,需要去发掘其中的意义,它能激发我们在苦难中体验生命甚至是享受生命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