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法小广告调查报告

非法小广告调查报告

非法小广告调查报告篇一:小学论文——街头小广告调查报告街头小广告调查报告组长:XXX组员:表哥、表姐、表妹一、调查背景。

现在,街头小广告已在各处泛滥“成灾”,随处可见的小广告让人十分头疼。

它们影响着城市的美观,更影响着我们的心情。

我们要行动起来,了解它们,消灭他们,还城市一个美丽的身躯!二、调查方法。

我们这次调查所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三、成员分工。

我们四人一起调查。

表姐表妹为一小组,进行街头广告调查,包括对地点、宣传方式、广告的大致内容等等进行详细记录。

表哥和我为一小组,进行街头民众调查。

(抽取随机任何人数谈谈他们对小广告的看法)最后,我负责搜集资料,并总结整理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四、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最终目的有:⑴了解什么叫街头小广告,它为什么被称为“城市牛皮癣”;⑵了解街头小广告的类型与危害;⑶贴近生活,看看民众的想法,听听民众的心声,并适当的给贴广告的人提几个小建议;⑷总结街头小广告为何如此”猖獗”,并思考怎样可以干净彻底地消灭它们。

四、调查过程。

我们原计划是从“XX”超市到XX小学之间进行“拉网式”搜索,并用画“正”字的方法形式详细记录的。

可一留心,平时被“选择性屏蔽”掉的小广告就如雨后青苔般冒了出来,真正叫人眼花缭乱!同时,我们发现原计划已经不足以全面记录它们了,几乎是不计其数!无论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它们“光荣的身影”!只好,我们“变法”,从“详细记录”改为“揣摩估计”。

我们先从超市旁的单元楼开始。

呵,看一单元,虽然门上很干净,但有些角落的小广告还是和人们“顽抗到底”。

哎,在小广告面前,撕,行不通!看二单元,嗨!也是这下场!不过一进楼道就让人脱口而出:“好干净”!是的,二单元住户重新粉刷了墙壁!再看我们三单元,哎呦喂!“惨不忍睹”啊!门上贴了满满一层,楼道接二连三地贴!贴什么?都是规格约10*4cm的白底不干胶小广告!什么疏通、打眼、洗油烟机、打扫······可笑的是,在所有居民都完全搬上来后,他们甚至贴出了“搬家”!还有那可恶的开锁公司!“加量不加价”!就像小偷般眼里闪着狡黠的光用小广告“抚摸”着锁眼。

罪大恶极!接着,我们又看了几处后,不约而同产生一个想法:所谓“城市牛皮癣”已经不足以形容泛滥的街头广告了,其严重程度可以称得上“城市皮肤癌”了!这不是夸张,这不是吹嘘,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房前屋后、电线杆上(贴小广告者的最爱)、地面上、门窗上,甚至树上、路灯杆上,它们无处不在。

粗略计算:%的杆状物体上有小广告,而这些杆子上的广告数少则2、3张,多则5、6张,更多则有整杆贴满的!!!而平均6~8米就有一根杆状物体,这样算的话,100米就会发现百张广告!我最记忆深刻的是配电箱,它身上有无数的白底不干胶小广告,已经把银灰色的配电箱染成了“广告墙”!如果邮局把油桶放在外面······不一会,表哥也调查完毕回来了。

统计了一下,共调查了五十位民众,其中30位大人(包含10位老人),20名同龄人。

约有80%的人对小广告十分厌恶、反感;16%的人认为没什么感觉;4%的人认为有时小广告也为生活提供了便利,不应消除。

一位老爷爷说得好:“街头小广告确实很可恶,因为它们影响了我们城市的美观,也为环卫工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是,我们真的不能否认它确实可以在特殊时刻派上用场。

所以,小广告治理不是在于‘消’,而是在于‘整’!”我们其实可以给贴广告的人提个建议:请别往我们的生活中增加异物!您们可以把小广告打在每个社区的公告栏上,或租用一个有权威的地区来做广告,这样不就让人仔细看了?还有,品牌只要能打响,广告不是没什么可用了吗?广告打得响,不如品牌做得好!贴小广告,只能换来人们的嫌弃和厌恶!四、结论。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现在生活中的白色污染已不是仅仅塑料袋的问题了,它更与小广告有着密切的联系!搜集总结,小广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1)直接影响城市的美观;(2)有的广告会无处不在,影响人们的心情;(3)小广告会带来白油漆,东一道,西一条,更加难看!(4)有的开锁公司把广告贴在插钥匙的地方一不小心,就会堵住锁眼;(5)有的广告涉嫌违法犯罪,写着什么“办证,假学历”等等,败坏市容。

这些小广告还有个别称,“城市牛皮癣”!总所周知,牛皮癣在医学界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一旦染上,终身难治,治好还会复发,这正如小广告难以清理一样。

街头小广告有不干胶纸,地面贴的耐磨料,喷壶喷的字,粉笔字等不计其数。

要消除,就得各个部门齐动手!注意,这并不是一刷子白漆!那天我看到一种涂料,无论什么胶都粘不上去,喷出的字一抹就干净!就算是口香糖粘上去也会自动掉下来!这是在CCTV-10频道《我爱发明》栏目看到的。

建议这种涂料尽快上市!就现在来说,这是治理小广告的最好办法!总而言之,消除小广告是项大工程!我们一定要从我做起,联手将“城市牛皮癣”消除彻底!还我们一个美丽健康的家园!六(X)中队:XXXX小学篇二:关于县城小广告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县城小广告问题的调研报告小广告作为县城管理的顽症,就像牛皮癣,对我县环境和城市形象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县里多次组织集中整治,却屡禁不止,广大群众反映也颇为强烈。

针对这种情况,街道党委书记张贵敏、主任张立军利用周末时间走访社区群众,进行了相关调研。

一、调研情况10月2日上午,街道办书记张贵敏及主任张立军到通府街社区干部王文书家中进行走访。

王文书,2002年任通府街居委会副主任。

王说:通府街社区开展小广告整治活动刻不容缓,在社区走一圈,到处都可以看到小广告,广告牌、路灯杆、人行道、墙壁,县城的大小角落,我们都可以发现各种小广告,各种涂鸦、刻画。

我们社区干部平时上街都带着小铲刀,看到张贴的小广告就尽量消灭,但街上的白瓷砖上,广告足足叠成十多张,带的铲刀没有用,用手撕也撕不下来。

小广告破坏市容,影响环境,太可恶了,希望政府能出台有效政策,彻底解决城市“牛皮癣”。

从王家出来,二人又走访了健康街社区居民马平和。

马平和,男,健康街临街居户,普通居民。

马说:我们这条街,放眼望去,墙壁上尽是小广告。

什么冲厕所,通下水道,开锁……尤其是办证刻章的最多。

居委会倒是我们清理过几次,但白天刚清理干净,过一晚上又写上了,真是屡禁不止,居民们都很痛恨。

我觉得这事单靠居委会和群众自己清理不行,关键是有关部门要负起责任,执法部门要抓、要管,狠狠地打击,不然解决不了问题。

10月8日上午,走访了馨苑社区干部白继武,白继武说:我们馨苑社区在对整治小广告这一块是用了很大力量的,一是与小区物业做好沟通,禁止外来人员随意在墙上张贴、涂写小广告;二是组织社区干部定期对楼院进行检查,消灭小广告;三是设立三块广告栏,倡导商户小广告张贴入栏。

通过这些举措,社区小广告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漏网之鱼”却还是屡禁不止,我们在这块工作上还是任重而道远。

10月16日下午,走访了育新街社区居民蔡爱志。

蔡爱志,女,56岁,育新街临街住户,普通居民。

蔡说:“俺家门口天天都有人塞小广告,办证的、租房的、开张的各种各样,有的时候门缝都被塞满了。

一出门,墙壁上用各式颜色的笔写着租房、通下水道、办证等广告,线杆上的租房广告被其他厚厚的小广告覆盖的只留下半个角。

居委会倒是用水泥啥的涂过几次,但隔几天就又写满了”,蔡爱志疑惑的问:“这究竟谁能管住啊?”二、小广告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根据调研情况,分析我县县城小广告屡禁不止原因应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经济利益的驱动和社会公德的缺失。

小广告虽小,但背后隐藏着很大的经济利益。

一方面,小广告宣传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一定的市场,能被相当的公众接受和需要;另一方面,小广告这种宣传方式成本低廉,且能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和阶层,具有投资小、收效大的特点。

这就使得作小广告者受经济利益驱使而明知故犯,为了节省一点可怜的广告费用,不惜以牺牲公众环境为代价。

其二,相关部门对小广告行为的打击不力。

一是小广告管理和执法部门治理小广告等违法行为的手段不硬、没有信心,力度不够,不能对非法广告行为形成震慑,渐渐形成违法的不怕执法的,乱写乱贴小广告泛滥。

二是相关执法部门之间缺乏配合,互相推诿扯皮现象经常发生,等待观望的情况普遍存在,由此造成执法力量分散,不能形成合力,最终导致无人管理的局面。

三是管理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不清,考核不严。

我县城管、公安、工商、街道办等多个部门都对小广告现象有所行动。

但是,每个部门的举动,免不了在政策和手段上会有所重叠和冲突。

加之对小广告整治情况、清除保洁情况、小广告案件查处数量、处理情况等没有硬性考核指标,干与不干一个样,管与不管一个样,最终导致在实施过程中从“多人管”演变为“无人管”。

举个例子说,城管环卫部门只对已经出现的小广告进行处理,但对于制作发布小广告者的处理,他们没有权限和专业能力;而具备这方面能力的公安和工商部门又往往因没有收到举报或其他部门的协查报告而不便主动出击,无形中让小广告愈发猖獗和漫延。

因此,“扯皮”现象不解决,小广告终难根治。

其三,经营者和居民整体素质不高。

一些经营者和居民没有意识到小广告对我县生产生活环境、县城形象的危害,环保意识、市容环卫意识不强,或者是认识到了也明知故犯。

同时,大量的普通百姓面对小广告视而不见,习以为常,持“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心态,任他们为所欲为;也有部分群众看不服,想劝阻,却又怕惹是非、找麻烦、遭报复而不敢大胆地站出来。

其四,一些下岗人员、无业青年因找不到工作,又要生活,为了些许收入加入了散发、张贴、书写小广告的行列,无奈中充当了“帮凶”。

三、治理小广告的建议和对策彻底清除小广告很难,只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并且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

(一)以“堵”为主,加大执法打击力度。

要加强部门协调,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将城管、公安、工商、街道等相关部门联合起来,不定期地开展一些打击乱贴小广告人员的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具体模式和程序。

同时加强居民素质教育,不要拨打小广告上的电话,并号召居民自发地铲除居住周围的小广告,参与到保护县城环境工作中来。

设立举报电话,鼓励居民举报,同时可以适当加大褒奖力度,以调动群众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

要加强小区物业管理,通过调研发现,物业管理较好的小区,小广告治理较容易见成效,而一些老的居民小区,由于配套的物业管理几乎没有或处于半瘫痪状态,致使小广告屡禁不止。

因此改善物业管理,是小广告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以“疏”为路,合理引导合法主体小广告的宣传。

在打击的同时,对便民性质的小广告还应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

不可否认,部分非法小广告关系到百姓的日常生活,给大家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其存在在客观上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因为我县绝大部分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管道疏通、送水送气等简单服务行业的经营主体,其经济实力有限,无法采取当前合法的宣传渠道进行宣传,而只能通过小广告这种成本低廉、效果又好的方式进行宣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