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B、定容加热循环C、定压加热循环D、卡诺循环2、汽油机常用的压缩比在()范围内。
A、4 ~7B、7 ~11C、11 ~15D、15 ~223、车用柴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B、定容加热循环C、定压加热循环D、卡诺循环4、非增压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缸内压力最低出现在()A、膨胀结束B、排气终了C、压缩初期D、进气中期5、发动机实际换气过程完善程度的评价参数有()A、机械效率B、热效率C、进气马赫数D、充气效率6、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中存在气门叠开现象的原因是()A、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早开B、进气门晚关和排气门早开C、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晚关D、进气门晚关和排气门晚关7、汽油机的火焰速度是()A、燃烧速度B、火焰锋面移动速度C、扩散速度D、气流运动速度8、提高压缩比使汽油机的爆震倾向加大,为此,可采取()的措施。
A、减小喷油提前角B、减小点火提前角C、加大喷油提前角D、加大点火提前角9、评价速燃期的重要指标中有()A、温度升高率B、最大压力出现时刻C、最高温度D、压力升高时刻10、下列措施中,不能够消除汽油机爆震的是()A、增大点火提前角B、推迟点火提前角C、加强冷却D、选用高牌号的汽油11、下面列出的()属于柴油机燃烧特点。
A、缺氧B、空气过量C、扩散燃烧D、混合气预先形成12、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中,存在燃料燃烧、燃料()、燃料与空气之间的扩散同步进行现象。
A、燃烧B、凝结C、蒸发D、混合13、球形油膜燃烧室属于柴油机()燃烧室。
A、涡流式B、预燃室C、间接喷射式D、直接喷射式14、下列四种燃烧室对喷射系统要求最高的是()A、开式燃烧室B、半开式燃烧室C、涡流室燃烧室D、预燃室燃烧室15、在发动机试验装置中,()是发动机试验台架的基本设备。
A、发动机B、试验台C、测功机D、测量系统17、万有特性图中,最内层的区域是()A、功率最高区域B、油耗最小区域C、转矩最大区域D、转速最小区域18、发动机的有效燃油消耗率和下面哪个参数成反比()A、机械效率B、指示热效率C、两个都是D、两个都不是19、三元催化转换器要求的空燃比范围是()理论空燃比。
A、小于B、小于并接近C、大于D、大于并接近20、从化学当量角度看,CO的生成原因中,主要是()A、氧气充足B、氧气不足C、温度偏高D、温度偏低1、汽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 B )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B、定容加热循环C、定压加热循环D、卡诺循环2、汽油机常用的压缩比在( B )范围内。
A、4 ~7B、7 ~11C、11 ~15D、15 ~223、车用柴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 A )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B、定容加热循环C、定压加热循环D、卡诺循环4、非增压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缸内压力最低出现在( D )A、膨胀结束B、排气终了C、压缩初期D、进气中期5、发动机实际换气过程完善程度的评价参数有( D )A、机械效率B、热效率C、进气马赫数D、充量系数6、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中存在气门叠开现象的原因是( C )A、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早开B、进气门晚关和排气门早开C、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晚关D、进气门晚关和排气门晚关7、汽油机的火焰速度是( B )A、燃烧速度B、火焰锋面移动速度C、扩散速度D、气流运动速度8、提高压缩比使汽油机的爆震倾向加大,为此,可采取( B )的措施。
A、减小喷油提前角B、减小点火提前角C、加大喷油提前角D、加大点火提前角9、评价速燃期的重要指标中有( B )A、温度升高率B、最大压力及其出现时刻C、最高温度D、压力升高时刻10、下列措施中,不能够消除汽油机爆震的是( A )A、增大点火提前角B、推迟点火提前角C、加强冷却D、选用高牌号的汽油11、下面列出的( B )属于柴油机燃烧特点。
A、缺氧B、空气过量C、火花点火D、混合气预先形成12、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中,存在燃料燃烧、燃料( C )、燃料与空气之间的扩散同步进行现象。
A、燃烧B、凝结C、蒸发D、混合13、球形油膜燃烧室属于柴油机( D )燃烧室。
A、涡流式B、预燃室C、间接喷射式D、直接喷射式14、下列四种燃烧室对喷射系统要求最高的是( A )A、开式燃烧室B、半开式燃烧室C、涡流室燃烧室D、预燃室燃烧室15、在发动机试验装置中,( C )是发动机试验台架的测功设备。
A、发动机B、试验台C、测功机D、测量系统16、按运行工况特点分类,汽车发动机的工况属于( C )A、点工况型B、线工况型C、面工况型D、体工况型17、万有特性图中,最内层的区域是( B )A、功率最高区域B、油耗最小区域C、转矩最大区域D、转速最小区域18、发动机的有效燃油消耗率和下面哪个参数成反比( C )A、机械效率B、指示热效率C、两个都是D、两个都不是19、三元催化转换器不能除去以下哪种排气污染物( D )A、COB、HCC、NO xD、微粒20、从化学当量角度看,CO的生成原因中,主要是( B )A、氧气充足B、氧气不足C、温度偏高D、温度偏低1、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包括四个冲程,分别是排气冲程、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和()A、燃烧冲程B、做功冲程C、膨胀冲程D、动力冲程2、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循环为五个过程,分别是排气、进气、压缩、燃烧和()A、传热过程B、做功过程C、膨胀过程D、动力过程3、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进气阶段、自由排气和()A、超临界排气B、临界排气C、亚临界排气D、强制排气4、进、排气门的开、闭角度以及相对活塞上、下止点的位置关系称为()A、配置相位B、配套相位C、配气相位D、配合相位5、汽油机燃烧过程的三个阶段为着火延迟期、急速燃烧期和()A、后燃期B、滞燃期C、速燃期D、缓燃期6、柴油最重要的使用性能是流动性,因此,其牌号代表()A、沸点B、凝点C、燃点D、闪点7、喷油油束的微观特性用两个参数描述,油滴平均直径和()A、油束射程B、油束直径C、喷雾锥角D、均匀度8、测功机的作用是模拟发动机实际工作情况和()A、模拟发动机发出的功率B、吸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C、模拟发动机工作环境D、测量发动机的油耗9、柴油机燃烧室基本要求是结构紧凑、面容比小;充气效率高;有适当的空气运动和()A、燃油消耗率低B、没有不正常燃烧C、火焰传播距离短D、油束、气流运动与燃烧室三者合理配合10、表示车用发动机工况的独立变量为扭矩和转速,这种工况称为()A、点工况B、线工况C、面工况D、体工况11、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有两种方式,化油器方式和()A、汽油雾化方式B、汽油蒸发方式C、汽油自燃方式D、汽油喷射方式12、发动机活塞得到的指示功大于曲轴输出的有效功,两者之差称为()A、换气损失B、机械损失C、摩擦损失D、驱动附件的功率13、评价发动机换气过程完善程度有两个指标,充气效率和()A、换气损失B、残余废气C、配气相位D、进气数量14、汽油机的理论循环接近于()A、混合加热循环B、多变加热循环C、定容加热循环D、定压加热循环15、发动机排放的未燃烃HC,除了来自于废气外,还可能来源于()A、排气系统B、进气系统C、冷却系统D、燃料系统16、柱塞式喷油泵的速度特性是()A、油泵供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增加B、油泵供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减少C、油泵供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增加D、油泵供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减少17、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主要有害污染物质是()A、CO2、HC、NO XB、CO、HC、NO XC、SO2、HC、NO XD、SO2、Pb、P18、最大压力及其出现时刻是速燃期的重要评价指标,用来说明发动机()A、经济性B、动力性C、工作平稳性D、耐久性19、柴油机直接喷射式燃烧室类型中包括下面列出()A、分隔室燃烧室B、涡流室燃烧室C、预燃室燃烧室D、半开式燃烧室20、测取柴油机负荷特性时,应该保持()A、节气门位置不变B、调速器位置不变C、发动机转速不变D、油量控制机构位置不变1、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包括四个冲程,分别是排气冲程、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和( B )A、燃烧冲程B、做功冲程C、膨胀冲程D、动力冲程2、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循环为五个过程,分别是排气、进气、压缩、燃烧和( C )A、传热过程B、做功过程C、膨胀过程D、动力过程3、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进气阶段、自由排气和( D )A、超临界排气B、临界排气C、亚临界排气D、强制排气4、进、排气门的开、闭角度以及相对活塞上、下止点的位置关系称为( C )A、配置相位B、配套相位C、配气相位D、配合相位5、汽油机燃烧过程的三个阶段为着火延迟期、急速燃烧期和( A )A、后燃期B、滞燃期C、速燃期D、缓燃期6、柴油最重要的使用性能是流动性,因此,其牌号代表( B )A、沸点B、凝点C、燃点D、闪点7、喷油油束的微观特性用两个参数描述,油滴平均直径和( A )A、油束射程B、油束直径C、喷雾锥角D、均匀度8、测功机的作用是模拟发动机实际工作情况和( B )A、模拟发动机发出的功率B、吸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C、模拟发动机工作环境D、测量发动机的油耗9、柴油机燃烧室基本要求是结构紧凑、面容比小;充气效率高;有适当的空气运动和( D )A、燃油消耗率低B、没有不正常燃烧C、火焰传播距离短D、油束、气流运动与燃烧室三者合理配合10、表示车用发动机工况的独立变量为扭矩和转速,这种工况称为( C )A、点工况B、线工况C、面工况D、体工况11、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有两种方式,化油器方式和( D )A、汽油雾化方式B、汽油蒸发方式C、汽油自燃方式D、汽油喷射方式12、发动机活塞得到的指示功大于曲轴输出的有效功,两者之差称为( B )A、换气损失B、机械损失C、摩擦损失D、驱动附件的功率13、评价发动机换气过程完善程度有两个指标,充气效率和( A )A、换气损失B、残余废气C、配气相位D、进气数量14、汽油机的理论循环接近于( C )A、混合加热循环B、多变加热循环C、定容加热循环D、定压加热循环15、发动机排放的未燃烃HC,除了来自于废气外,还可能来源于( D )A、排气系统B、进气系统C、冷却系统D、燃料系统16、柱塞式喷油泵的速度特性是( A )A、油泵供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增加B、油泵供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减少C、油泵供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增加D、油泵供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减少17、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主要有害污染物质是( B )A、CO2、HC、NO XB、CO、HC、NO XC、SO2、HC、NO XD、SO2、Pb、P18、最大压力及其出现时刻是速燃期的重要评价指标,用来说明发动机( C )A、经济性B、动力性C、工作平稳性D、耐久性19、柴油机直接喷射式燃烧室类型中包括下面列出( D )A、分隔室燃烧室B、涡流室燃烧室C、预燃室燃烧室D、半开式燃烧室20、测取柴油机负荷特性时,应该保持( C )A、节气门位置不变B、调速器位置不变C、发动机转速不变D、油量控制机构位置不变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A、定容加热循环B、等压加热循环C、混合加热循环D、多变加热循环2、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