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0章地下洞室的勘察与评价

第10章地下洞室的勘察与评价


Rc

22.82
I
0.75 s ( 50 )
R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 表3.4.2
Rc(MPa) >60 坚硬程度 坚硬岩
60~30 30~15 较坚硬岩 较软岩
15~5 软岩
<5 极软岩
②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应采用岩体完整性指 数 Kv ,Kv 应采用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 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 Jv ,按表3.4.3确定对应的 Kv 值。
>550
550~451
坚硬岩,岩体较破碎; Ⅲ 较坚硬岩或软硬岩互层,岩体较完整;
较软岩,岩体完整
450~351
坚硬岩,岩体破碎; 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破碎; Ⅳ 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且以软岩为主, 岩体较完整~较破碎; 软岩,岩体完整~较完整
350~251
较软岩,岩体破碎; Ⅴ 软岩,岩体较破碎~破碎;
通常采用普罗托奇耶可诺夫的压力拱理论,简 称为普氏压力拱理论。该理论将洞室周围的岩石看 作是没有黏聚力的散粒体,计算出洞室上方任何一 点的垂直压力为:
q (h y) b2 x 2
f k b2 f k
1o 砂土及松散材料 fK tg
岩石坚固性系数
2o 整体性岩石 f K Rc / 10 侧向山岩压力采用朗肯土压力公式计算,两侧
工程实践和模型试验的结果表明,洞顶坍落并 不是没有止境的,当坍落进行到一定程度后,由岩 块组成的上部围岩体可以处于新的平衡状态,称为 自然平衡拱(压力拱)。而实际地下洞室的施工并 不等待自然平衡拱形成后才浇筑衬砌,所以作用于 衬砌上的垂直山岩压力就可以认为是压力拱与衬砌 之间岩石的重量。压力拱的形状成为计算山岩压力 的关键。
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矿物色泽明显变化, 长石、云母等多风化成次生矿物
结构构造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 部分风化成土状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
表3.3.1
名称 完整
结构面发育程度 主要结构面 组数 平均间距(m) 的结合程度
1~2 >1.0
结合好或 结合一般
主要结构面 类型
相应结构类型
节理、裂隙、整体状或巨厚层状
层面
结构
1~2 >1.0 较完整
2~3 1.0~0.4
结合差
结合好或 结合一般
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节理、裂隙、
层面
块状结构
2~3 较破碎
≥3
1.0~0.4 0.4~0.2
结合差
结合好 结合一般
裂隙块状或中厚层
节理、裂隙、状结构
层面、小断 层
镶嵌碎裂结构
中、薄层状结构
破 碎 ≥3
0.4~0.2 ≤0.2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极破碎
3. 确定基本质量等级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应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 特征和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两者相结合,按表 4.1.1 确定。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表4.1.1
基本质 量级别
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
Ⅰ 坚硬岩,岩体完整

坚硬岩,岩体较完整; 较坚硬岩,岩体完整
岩体基本质 量指标(BQ)
较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 软 较易击碎; 岩 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软 质 软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 岩 痕,易击碎;
岩 浸水后,手可掰开
1.强风化的坚硬岩; 2.弱风化的较坚硬岩; 3.未风化~微风化的: 凝灰岩、千枚岩、砂质泥岩、泥灰岩、泥质 砂岩、粉砂岩、页岩等
1.强风化的坚硬岩; 2.弱风化~强风化的较坚硬岩; 3.弱风化的较软岩; 4.未风化的泥岩等
松动解脱 碎裂结构岩体在泥质软弱结构面含量较少的情况
下有一定的承载压力的能力,但是在张力、单轴压力 及振动力作用下容易松动,解脱成为碎块散开或脱落。 工程中洞顶表现为崩塌,而在边墙则为碎块滑塌、坍 塌。
比如压碎岩带,如果挤压很紧,而且有的胶结良 好,无泥质物充填,施工起来很是顺利。
相反,如果节理裂隙间有较多泥质充填,裂隙张 开,岩石松动,则塌方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尤其是在 地下水及震动力作用下较易失稳。
锦屏二级水电站超长引水隧洞
10.1 初始应力、围岩应力和山岩应力 初始应力:地下洞室施工前就已经存在于岩体中的应力。
围岩:应力重分布所波及的岩石。 围岩应力:围岩中重新分布后的地应力。 山岩压力:围岩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力。
初始应力是山岩压力的基础,是力的来源。围岩 应力既取决于初始应力,又取决于洞体的形态、规模 以及岩体的结构与特性。山岩压力来自围岩压力,但 围岩应力要转化为山岩压力,必须通过岩体结构失稳 的变形、破坏来实现。围岩应力与岩体特性的矛盾决 定了山岩压力的大小和特征。
第10章 地下洞室的勘察与评价
10.1 初始应力、围岩应力和山岩应力 10.2 围岩的变形和破坏形式 10.3 围岩分类 10.4 地下洞室稳定性评价 10.5 地下洞室位址和方向的选择 10.6 地下采空区 10.7 地下洞室的勘察要点
地下洞室:埋置于地下岩土体内的各种构筑物。 地下洞室的开挖引起的问题: 1应力状态的变化 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变形甚至破坏。 2地下洞室围岩的变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pi

c cot [ccot来自p0(1

sin

)](
r0 R
)
N
1
卡柯公式(考虑岩石自重)
pa

c cot

c cot ( r0 ) N 1
R

r0
N
[1 ( r0 ) N 2 ] 2R
3. 地质分析法
p T (N tani c jl)
10.2 围岩的变形和破坏形式
采用弹性力学中有孔板在周围外荷载作用下的公式
式中没有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包含 r0 。 r
洞室边界附近切向应力产生集中现象
3. 其他洞室
山岩压力
一般地,由于岩体隧洞内的变形作用于支护或 衬砌上的压力称为变形压力,岩体因破坏而松动作 用于支护或衬砌上的压力称为松动压力。
1. 压力拱理论
塑性变形和剪切破坏
松散结构岩体或碎裂结构岩体中含软弱结构面较 多的情况下,在开挖临空及围岩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 变形及剪切破坏,往往表现为塌方、边墙挤入洞内、 底鼓以及洞体收缩等。
10.3 围岩分类
围岩分级
围岩分级的目的是: ①作为选择施工方法的依据; ②进行科学管理及正确评价经济效益; ③确定结构上的荷载(松散荷载); ④给出衬砌结构的类型及其尺寸; ⑤制定劳动定额、材料消耗标准的基础等等。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采用定性与定 量相结合的方法,分两步确定岩体级别,先确定岩体基 本质量,再结合具体工程特点确定岩体级别。
1.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中岩体的基本质量指标由岩石坚硬程
度和岩体完整性两个因素来确定。
名称
定岩石性坚鉴硬定程度的定性划分
代表表性3.2岩.1石
坚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
弯曲折断破坏
弯曲折断破坏是 层状,尤其是夹软弱 夹层的互层岩体所特 有的,但是在大型地 下工程中受一组很发 育的结构面所构成的 似层状岩体也可产生 类似的条块状的折断 和倒塌。
巷道
围岩是泥盆系石英砂岩及 板岩互层,开挖中拱脚以 上塌落,形成超挖,成为 平板顶。
洞顶的岩层受到力作用下沉弯曲,进而开裂、折 断,形成塌落体;侧墙可能发生弯曲倾倒破坏或弯曲 鼓出破坏。
K0

1
岩石泊松比:0.2~0.3。
② 构造应力
构造应力:在各种地壳构造运动作用力的影响下, 地壳中所产生的应力 。 高应力引起岩爆、隧道偏压
围岩应力 1. 三种初始应力场
距地表较浅的岩体且 存在大量地表裂隙的 情况。
没有经历构造运动 作用的较深部岩体。
很深的岩体
2. 圆形洞室 围岩应力计算简图
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K1
K1 地下水出水状态
BQ >450
潮湿或点滴状出水
0
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水压 ≤0.1MPa或单位出水量≤10L/ 0.1
min·m
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水压> 0.1MPa或单位出水量>10L/ 0.2
min·m
Jv与Kv对照表
表3.4.3
Jv(条/m3) <3 3~10
10~20 20~35 >35
Kv
>0.75 0.75~0.55 0.55~0.35 0.35~0.15 <0.15
Kv与定性划分的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 表3.4.4
Kv
>0.75
完整程度 完整
0.75~0.55 0.55~0.35 0.35~0.15 <0.15
的山岩压力呈梯形分布
压力拱理论要求洞室上方的岩石能够形成自然 平衡拱,因此要求洞室上方有足够厚度且相当稳定 的岩体,对于洞室埋藏浅、围岩为粉砂或饱和软黏 土等情况不能应用压力拱理论。
2. 弹塑性理论 围岩内的弹塑性应力分布
洞室开挖后,随着塑性松动圈的扩展,对支护 产生的压力用下式计算:
芬那公式(未考虑岩石自重)
手,难击碎;
硬 浸水后,大多无吸水反应
硬 质岩

较 坚 硬 岩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 弹,稍震手,较难击碎; 浸水后,有轻微吸水反应
末风化~微风化的; 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安山岩、片麻岩、石英片岩、硅质板岩、 石英岩、硅质胶结的砾岩、石英砂岩、硅质 石灰岩等
1.弱风化的坚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 熔结凝灰岩、大理岩、板岩、白云岩、石灰 岩、钙质胶结的砂岩等
4. 修正 当存在地下水、围岩处于高初始应力状态及岩体
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且由一组起控制作用时,岩 体基本质量指标按下式进行修正:
[BQ]=BQ-100(K1+K2+K3) 式中 [BQ]-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