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政策:IS-LM模型的运用

宏观经济政策:IS-LM模型的运用


r r1 r2
LM
IS2 y2 y1
IS1 y
这种做法,称为“逆经济风向行事”。既膨胀时期采 用收缩政策;萧条时期采用扩张政策。
四、自动稳定器

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 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 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 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 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 任何行动,如税收和转移支付。


二 货币供给
• (一)货币供给量的定义:指一国在一定时 点上货币存量的总额,包括存款量与现金量。 • (二)货币供给机制 • 指在经济运行中,货币通过什么传递途径, 采取会么方式进入社会。
• 货币供给模型:M=货币乘数K*基础货币= K * B
• 其经济含义是基础货币按一定货币乘数扩张, 形成货币供应总量,或者说,每一时期货币 供应总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变化量及货币乘数 的大小。
第一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一.财政政策概念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 的管理和控制政府支出和收入的政策。


二、财政政策的手段
政府可以采用四种基本方式影响总需求: (1)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 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所需的支出 等等;


(2)对个人和企业的转移支付。如: 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退休、伤残、医 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贫困救济和补 助等方面的支出。 (3)对个人和企业征税; (4)发行公债。
r
LM
r2
IS2 r1
IS1 y1 y
1、古典模型时的财政政策
• 2、流动性陷阱 • 当利率水平很低时,人们预期利率不 会再下降,债券价格也不会再上升。因 此只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流 动性偏好无穷大。此时货币需求对利率 变动的敏感度无穷大,LM曲线水平, 此时,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无挤出效应。
三 货币政策工具
•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 策的最终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 一般性政策工具也称作“三大法宝”,包括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 业务,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 (一)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1、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以及其它金 融机构依法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准备金制度的三个目的: • 1)保证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 • 2)通过建立法定准备金制度,使中央银行多出 一种控制货币供给的手段。 • 3)通过各商业银行准备金的集中来达到特定的 目的。
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导致利率上升以致私人投资 被挤出。



G AE ↑ AE > Y Y ↑
Y↑ Md ↑ Md > Ms R ↑
R↑I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R
IS1 B R2 R1 A 挤出效应 G增加 F IS2 AF =ΔG /MPS LM
IS斜率越大,财政政 策越有效
• 缺陷: • 1、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 • 2、不能直接干预商业银行的经营意向。
• (三)公开市场业务 •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 卖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的一种业务。 • 例如中央银行准备紧缩信用,它可以在公开 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收回基础货币。
• 1、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 • 1)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调整银行系 统的准备金总量。 • 2)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主动性”。 • 3)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从而避免法定准备金政策的震动效应。 • 4)公开市场操作具有“可逆性”。此外,公开市场 业务执行起来也比较灵活。 • 2、主要缺点: • 1)要求有一个健全、发达的金融市场; • 2)中央银行必须拥有足够多的政府债券; • 3)对大众预期影响力较弱。
y1
y
总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R
IS1
R1
IS2
G↑
R
Ms↑
IS1
A
B LM
R1
A
LM
Y1
Y2
Y
Y1
Y
财政政策有效
货币政策无效
总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R R2
G↑
B
R
LM
Ms↑ 1 LM
LM2
R1
A
IS1
IS2
R1 R2
A
B
IS1 Y
Y1
Y
Y1
Y2
财政政策无效
货币政策有效
总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三、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其在IS---LM模型中的反映
• 1、萧条时期 • 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给, LM曲线右移。
货币政策:LM曲线移动
R
LM1
Ms增加 LM2
R1 R2
A
B
IS
Y1
Y2
Y
IS曲线越平缓,货币政策越有效。
r
MPS越小,Y ↑越大
LM1
LM2
r0 r1 r2
A B
C
IS2
Y1
Y2
Y
LM越平缓,财政政策越有效
R
R3
R2 R1
LM2
C
B
LM1
A
IS2
Crowding-out effect IS1
Y1 Y3
Y2
Y
六、财政政策的两种极端情况
• 1、古典模型 • 在古典模型的货币数量方程式中。货币 需求与收入有关而与利率无关,因此货 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完全不敏感,LM曲 线是一条垂直线。此时,财政政策无效, 货币政策有效。完全挤出效应。
8、解:
• (1)G=220亿美元 政府预算盈余为180 亿美元 • (2)均衡收入Y=1800亿美元 政府预算 盈余增加到230亿美元
• 9 . 假 定 某 经 济 社 会 的 消 费 函 数 C=40+0.8Yd, 投 资 I=140, 税 收 T=20+0.25Y,政府支出G=60,政府转移支 付R=30(单位:亿美元) • 试求:(1)均衡国民收入 • (2)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 (3)假定该经济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国 民收入为700亿元,若分别用增加政府购买、 减少税收、增加政府购买和同时增加税收相 同数额来实现充分就业,各需要多少数额?
三、财政政策的运用及其在IS---LM 模型中的反映
• 1、萧条时期(总需求<总供给),国 民收入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总需求 不足,所以,政府应该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收以便刺激总需求的扩大,消灭 失业。
r r2 r1
LM
IS1 y1 y2
IS2
y
• 2、膨胀时期(总需求>总供给),存 在过度需求,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 政府执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 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以便抑制总需求, 消灭通货膨胀。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 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 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 3、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指中央银行在法 律授权范围内自由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借以调节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 • 当中央银行认为目前通货膨胀严重,需要收 缩信用,可以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借以 收缩信用及货币供应量。使投资缩小,进而 使国民收入与就业缩减。反之,则降低法定 存款准备金率。
• 7.财政政策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挤出效应,用 IS— LM模型说明: • (l)在什么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 零? • (2)在什么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 1? • (3)决定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是什 么? • (4)如何消除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 8 . 假 定 某 经 济 社 会 的 消 费 函 数 C=300+0.8Yd 、投资I=200、税收函数T= 0.2Y(单位:亿美元),试求: • (1)均衡收入为2000亿美元时,政府支出 (不考虑转移支付)是多少?预算盈余还是 赤字? • ( 2 ) 政 府 支 出 不 变 , 而 税 收 提 高 为 T= 0.25Y,均衡收入是多少?这时预算将如何 变化?
r
IS1
IS2
r1
LM
y1
y2
y
2、流动性陷阱时的财政政策
第二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了达到某种宏观经济 目标而制定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调节利率的 各种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 总需求的增长,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来提高 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IS-LM模型 的运用
主要内容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使用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 凯恩斯认为单纯依靠市场经济,无法使 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需要国家运 用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宏观 经济政策一般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产业政策、工资政策等等。其中最主要 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二)再贴现政策 • 再贴现率政策:通过改变中央银行对商业银 行的贷款利率(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 信用活动。 • 使用这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两种方法: • 1、规定贴现贷款的条件。 2、规定贴现率。
再贴现率政策的作用机制
• 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紧缩信用时,可以提高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无非有两种反应:或者减少从中央银行的的 借款,因为利率提高后,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需求起着 一种抑制作用,这就直接地紧缩了信用;或者是按同 样幅度提高对工商企业的贷款利率,从而抑制工商企 业的贷款需求,间接地起了紧缩货币的作用。 • 再贴现率政策还有告示性效应,以影响商业银行及大 众的预期。比如,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就预 示经济要紧缩。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对金融市场的 直接影响,特别是商业银行一般会与中央银行保持一 致,按同样幅度调高向企业的贷款利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