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活动中提升班级凝聚力

在活动中提升班级凝聚力

在活动中提升班级凝聚力
凝聚力是班级管理的起点,班级凝聚力的强弱会直
接影响到一个班级能否健康发展。

作为班主任,我们究竟应该怎
样做才能切实培养和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呢?笔者的做法是用“活动”来凝聚人心,通过几个学期的尝试和实践,班级管理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

下面笔者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总结后记录下来,期望
能与各位同人交流探讨。

我给自己画张像
每学年初,我校都会对班级进行重新划定。

在新的班
级里,学生之间大都是陌生的,甚至有的还是互不认识
的。

要想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凝聚成一个整体,班主任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及时地搭建一个增进了解的平台,让班级的每一
个学生都能相识、相知,快速地融洽他们之间的关系。

和谐、融
洽的人际关系,是形成班级凝聚力的首要条件。

为此,每次接手
一个新班之后,笔者都会在班级里组织开展一个“新班级,我给
自己画张像”的活动。

活动具体分为“画像”和“评像”两个环节,每个环节时间为期
周。

在“画像”环节,要求班级每一个学生都要通过适当
的方式向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

介绍方式不限(可以是书面的,
也可以是口头即兴的或是其他),但一定要突显个性,
要能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一个真实的自己。

重点就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自己以往取得成绩
和新的学年、新的班级自己都有哪些打算等方面进行“画像”。

在学生自我画像的同时,笔者对班级每一个学生的
”。

画像”进行整理,并统一张贴在教室后墙上的“风采展示栏”内,供班级其他学生课余欣赏和交流。

在“画像” 这一周时间内,学生还可以随时对自己的“画像”进行修改或是补充,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画像”结束后,立马组织学生进入“评像”环节。

在这一环节,笔者要求班级每一名学生都要对班级其他同
学的画像进行点评,最终评选出8〜10幅“优秀画像
并对画像人进行表扬。

点评、评选的依据就是“画像”以及本人进入班级后的实际表现,所选的“优秀画像”要求必须是
“像”“实”相符。

在新的学期或新的班级里,多数学生都会有一种新鲜
感,往往也会确定一些新的追求,设计一些新的目标,产生“从头来”“好好干”的念头与想法。

而笔者设计的这个“画像”活动,正是基于学生这种要求上进的心理进行组织的。

加之,“画像活动”其实也是一个自我展示、自我激励的过程。

为了能让自己更多地得到别人的关注与认可,在画像的过程中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会积极地“美化”着自己,“修饰”着自己,力争能把自己最美好的
面展现在别人面前。

所以,在活动中虽然教师没有对学生 作任何的说教,也没有对学生的行为作任何强制性的限定 却切切实实都在发生着变化,学生的言行比以前规范了, 同学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班级的整体风貌较之前也有 了明显的好转。

我的新家,我做主
个班级要想快速形成凝聚力,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
集体。

就必须要让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找的“家”的感 觉,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只有这样,才能 真正把
班级所有成员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形成一种向 上的力
量,齐努力共奋斗,班级各项工作才能开展得井井 有条。

为此。

每次接手一个新班之后,笔者还会在班级里 组织开展一个“我的新家,我做主”活动。

活动具体分为
“新家大家说”和“新家我做主”两个环节。

“新家大家说”环节,在活动开始之前,笔者会通过
适当的方式(专题班会或是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班级学生 进行调研:自己心目中的“新家”应该是什么样的?调查 结束后,给学生一周时间对新班级进行观察,然后组织专
题班会让班级的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畅谈自己
想的“新家”有什么不同?你喜欢现在的“新家”吗?如“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但班级的每一个学生
台匕 进入新班级后的感受:现实的 中“新家”与自己心目中所
果喜欢,你都喜欢“新家”的哪些地方?你为什么会喜欢
这些地方?如果不喜欢?那么“新家”中哪些是你不喜欢
的?你觉得“新家”里还缺少哪些东西?通过畅谈,班级每一个学生都会对“新家”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并在畅谈中最终达成全班都认可的“新家”的创建标准。

“新家我做主”,在这一环节,笔者会将班级逐步交
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根据之前所确立的“新家”创建标准,建设“新家”:无论是教室的布置、班级的命名、奋斗目标的确立以及各项班级规章制度的订立,笔者都不是
“独断专制”,而是充分尊重班级学生的意见,并由班级学生自己商量、确定。

当然,在这期间,教师也不是对班级的事务完全撒手,把问题完全丢给学生,而是要对班级学生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技术支持,对偏离目标的行为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

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虽然偶尔会出现一些这样或是那样的小差错,尤其是在活动的初始阶段,班级甚至还会稍显“混乱”,但这都不是问题,也不影响学生成长的热情。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就会慢慢修正这些所谓的“问题”,你也会慢慢看到一个全新的“家”,无论是班级的物质面貌,还是精神面貌,都会焕然一新。

放手让学生建设“新家”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无形
的教育过程。

因为在“新家”的建设过程中,笔者力争让
班级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有事做,让每位学生为美化自己的“新家”出一份力。

这样在共建“新家”的过程中不仅能让每个学生都学到课本
上所没有的东西,切实培养、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
还有效融洽学生间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互助合作的团队意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活动,能切实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美好新家建设的不易,“新家”今后的发展也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集体意识与集体观念的种子就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班级向心力也自然就会慢慢地逐步形成。

我为新家添风采
个班级其实就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

班级成员
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有着不同的性格、特长、爱好。

所以,要想让其凝聚成一个整体,就必须把班级的学生“粘”成一个“同心圆”,让他们能持续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鉴于此,笔者又在班级中开展了
个“我为新家添风采”的活动。

由于班级学生的发展和能力都是不均衡的,为了能让
每个学生都能在“新家”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并为“新
家”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笔者将这一活动分为四步来进行操作。

第一步,首先由教师根据实际对班级的各项工作进行
个细致的分解,然后交由班级学生进行讨论:我们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工作?要做好这些工作班级需要设定哪些管理岗位?最后由班级同学共同讨论、商定班级中所需设立岗位以及各个岗位的人数。

第二步,设岗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岗位竞选,
要求每个学生结合自身特长选择自己适合的岗位,进行竞岗演说,然后通过民主投票的办法选出合适的岗位责任人。

在一环节,教师应对班级中起点低的那部分同学予以重点关注,及时挖掘他们的一些亮点,鼓励、帮助他们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第三步,为了确保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顺利地打
开工作的局面,教师要对各个班级岗位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

在培训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什么,手把手地指导他们如何履行职责以及怎样与其他岗位人员做好配合工作等。

第四步,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之后,教师要
逐步地将班级工作放手让学生来做。

这期间,为了能保证每个学生始终都能积极、热心地参与班集体的建设,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工作作出激励性评价,每周都会在班级中评选出“优秀岗位”,月末评出“班级之星”。

同时,还要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号召班级其他同学积极学习;为了强化激励效果,教师还可以在课后积极地与家长沟通及时将学生的优异表现告知其家长。

这样,学生在得到多方的肯定和赞许后,就会大大激发其内在的潜力,更热心参与班集体的建设。

在随后的班级工作中,班级学生也自然是个个奋勇争优。

这种良好的班级氛围一旦形成,
个有凝聚力的优秀班级离我们还会远吗?
山东省海阳市育才小学265100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