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请就课程设计的四个要素的目标、内容、方法和学评四个方面,总结(精)

请就课程设计的四个要素的目标、内容、方法和学评四个方面,总结(精)


目标
• • • 1、培养读书兴趣,增加各方面的知识。 2、开发加强儿童的记忆力,集中注意力。 3、使其行为动作举止优雅,戒骄戒躁;树立良好的人 生观和世界观;注意各方面的修养的培养,提高其综合 素质。 4、在家和父母一起读,或读给父母听,可促进亲子感 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5、……
内容(选择和组织)
读经运动发起者:王财贵
• 王财贵教授,台湾人。 1994年王财贵教授 在台湾发起“儿童 诵读经典”的教育 运动,在台湾、美 国、东南亚及大陆 演讲1000多场,掀 起了全球华人地区 “儿童读经”风潮。
• 《王财贵儿子的故事》——
经典如此神?
• 《七岁女童两月背熟 半部〈论语〉》
• 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校本课程); • 培养女儿对中华文化的浓厚 兴趣; • 背完《论语》再背《大学》、 《中庸》; • 老师说,孩子年纪太小,不 必去理解,只需背下来,等 她长大后自然就会明白的; • 上学路上半小时母女齐读 《论语》; • 15分钟一字不差背下5千多古 字。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内容“不求甚解”
• 诵读形式多样化
学评
• • • • 注重多元化评价 (一)对校本课程的评价 (二)对学生评价 (三)对教师的评价
什么是经典诵读?
• 儿童经典诵读,简洁的说,就是在儿童 0-13岁之间,在他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 去朗读、去背诵、去熏习古今中外的经典 名篇,从而达到开启儿童智慧、激发儿童 潜能、提升儿童人格和语言学习的目的。
• 为什么需要经典诵读?——
依据和理念
“经典” 的作用
• “经典”是民族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 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 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 • 作为中国人有何理由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素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浓缩了人文科学自 然科学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 是我们迈向新世纪、走向现代化的基石。
经典诵读的脑力研究依据
• 英国作家、教育家托尼· 布赞指出:“你的大脑就像一个 沉睡的巨人。” • “用进废退”的规律 • 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 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 关键时期。 • 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
• 伟人、名人成长事例
• 古代 • 近代 • 现代

请就课程设计的四个要素的目标、内容、 方法和学评四个方面,总结《七岁女童背 论语》案例的实际做法和背后理念,并作 评论。
经典诵读
——新时期的复古潮流?

抵制文言、推广白话的新文化运动距今 已经90年的时间了,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个 轰轰烈烈的新时代重拾古书,把先辈早已 经搁置的四书五经重新捡回来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评论
• 利:
• 躁动的社会——寻求心灵的安定! • 弘扬传统文化 • 儿童的修养
• 弊:
• 会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 社会背景
• 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期间,香港国际文 教基金会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院合作进行了《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 典与潜能开发》的相关实验研究,并发表 了实验研究报告。报告的结论是乐观的: “儿童诵读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 字量;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在记忆的广度 和理解方面有显著的提高;经典诵读有助 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诵读经典有助于儿 童人格成长。”
选择: 外国经典 国学经典 ——尊重经典,去粗取精,弘扬传承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 《孝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 《庄子》、《易经》、《孟子》、《中医养生启蒙》…… 组织: 1、低年级 2、中年级 3、高年级 ……
方法
• 校内+校外
• 方法兴趣化(故事法、画演法、猜译法、 巧用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