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与评价培训课件
课程设计取向的含义:p20 课程设计取向的分类:p20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p22
目标中心思路:p22 过程中心思路:p23 整体设计思路:p23
整体设计思路的基本特征:p23——p24
2018-12-16
12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模式
第二节 课程设计的模式
课程设计的四种模式:p24
目标模式:p24
2018-12-16
10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模式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基础和取向
课程设计的客观基础:p17
社会基础:p17 学生基础:p17 知识基础:p18 课程设计的客观基础图:p18
课程设计的思想基础:
课程设计的思想基础图:p20
2018-12-16 11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模式
第一节 课程设的基础和取向
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p44—p45 中小学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p45 课程内容的组织:
直线式与螺旋式:p45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p46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p46
2018-12-16
17
第三章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基本策略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实施的含义:p46—p47 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
忠实取向:p47 互动调试取向:p47 创生取向 :p47
2018-12-16 22
第四章 课程评价
第二节 课程评价的基本类型 内在评价与效果评价:
内在评价:p73 效果评价:p73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p73 总结性评价:p73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联系与区别:p73
诊断性评价:p74
量化评价:p74 质性评价:p74——p75
2018-12-16
23
第四章 课程评价
第三节 课程评价的基本取向与基本原则
课程评价的三种取向:p75
目标取向的评价:p75—p76 过程取向的评价:p76 主体取向的评价:p76
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p77
2018-12-16
24
第四章 课程评价
第四节 几种主要课程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
观点:p78 评价的步骤:p78 目标评价模式图:p78 课程评价的功能:p78——p79 目标评价模式的特点:p79
研制推广型:p37 社会同意型:p38 解决问题型:p38
2018-12-16
14
第三章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基本策略
2018-12-16
15
第三章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基本策略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目标的定义:p39 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 系:p40
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外延关系图:p40
课程新编:
课程新编的含义:p62 课程新编的方法:p62
2018-12-16 20
第四章 课程评价
2018-12-16
21
第四章 课程评价
第一节 课程评价概述
课程评价的定义:p66——p67 课程评价的四个时期:p67——p69
第四代评价理论:p70 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p70
课程评价需要考虑的五个问题:p71 课程评价的对象:p71——p72 课程评价的功能:p72
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p48 课程评价的设计:p50
教材评价的功能:p50 教材评价的标准设计:p51
2018-12-16
18
第三章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基本策略
第二节 课程设计的基本策略 课程选择:
课程选择的含义:p52 课程选择的条件:p52 课程选择的层次 :p52 理性决策策略步骤 :p52——p53
课程目标的核心功能:p41 课程目标的来源:p41
学生的需要:p41 社会生活的需要:p41 学科的发展:p42 三者的关系:p42
2018-12-16
16
第三章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基本策略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内容的概念:p43 课程内容的三种取向:
课程内容即教材:p43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p43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p43
2018-12-16
6
第一章 课程及课程设计概述
第三节 课程的类型 国家课程:p11
国家课程的特征:p11
地方课程:p11
地方课程的意义:p11
校本课程:p11——p12
校本课程的优势:p12 校本课程的负面效应:p12
2018-12-16
7
第一章 课程及课程设计概述
第三节 课程的类型
必修课程:p12
选修课程:p12
2018-12-16
8
第一章 课程及课程设计概述
第三节 课程设计概述
课程设计的概念:p14 课程设计的层次:p14
宏观层次的课程设计:p14 中观层次的课程设计:p15 微观层次的课程设计:p15 课程设计的三个层面表格:p16
2018-12-16
9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模 式
课程设计与评价
2018-12-16
1
第一章 课程及课程设计概述
2018-12-16
2
第一章 课程及课程设计概述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 课程定义:p2——p3
2018-12-16
3
第一章 课程及课程设计概述
第二节 课程的历史形态 现代学校课程的形态特征:p6
2018-12-16
4
第一章 课程及课程设计概述
课程改编:
课程改编的含义:p55 课程改编应考虑的因素:p55——p56
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的含义:p57 课程整合的方法:p57
2018-12-16
19
第三章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基本策略
第二节 课程设计的基本策略
课程补充:
课程补充的含义:p58 课程补充的类型:p58——p59
课程拓展:
课程拓展的含义:p60
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p24——p25 目标模式的经典形态——泰勒模式:p25
过程模式:p29
目标模式的方法论基础:p24——p25
实践与折中模式: 批判模式:
批判模式的理论基础:p33
2018-12-16
13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模式
第三节 课程设计的方法 主观法:p36 经验法:p36 客观法:p36—p37 活动分析法:p37 实验法:p37
第三节 课程的类型
课程的类型划分:p7 学科课程:p7
学科课程的特点:p7 学科课程的三种基本形式:p7
科目本位课程:p7 学术中心课程:p7——p8 相关课程:p8
活动课程:p8
2018-12-16 5
第一章 课程及课程设计概述
第三节 课程的类型 综合课程:p9 核心课程:p10
核心课程的特征:p10 核心课程的优点:p11
2018-12-16
25
第四章 课程评价
第四节 几种主要课程评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