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高尔夫发展现状

中国高尔夫发展现状

中国高尔夫发展现状一. 行业方面二. 赛事方面三. 广告传媒方面四. 教育方面五. 前景备注:这篇文章是我刚进公司一个月后为高校培训室内理论课整理的一个小教材,但是毕竟不够权威,市面上好的教材也多得是,所以后来就留下来自己玩味了。

介于4月18号那天公司会议上我不知被什么东西附体喷出一些言论后,王总希望我把那些话整理一下再发给大家,于是我就又翻出了这篇文章,重新往里面加入了新的东西,以供大家了解。

出于对大家的负责,文章里的一些具体数据均来自我平时看的一些高尔夫杂志,并非胡编乱造。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今后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这样我也就瞑目了~呵呵~~~~~~~2012.4.19中国高尔夫发展现状一. 行业方面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尔夫球运动从广东等沿海开放地区率先兴起,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渐遍及大江南北。

1985年5月24日,经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批准,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正式成立。

此后20多年,在原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小球运动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高尔夫球运动不断普及和发展,各方面的基础工作初见端倪。

高尔夫在中国是个神秘而又高贵的行业,对大多数人来说极具神秘和传奇色彩。

在国家的行业划分标准里,高尔夫属于娱乐业,代码是,923 9230 具体细分为休闲健身娱乐活动,指主要面向社会开放的休闲健身娱乐场所和综合体育娱乐场所的管理活动。

而实际上,高尔夫涉及的远远不止这些,实际上,高尔夫的相关产业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产业。

他还包括,诸如高尔夫球杆球具业、高尔夫服装业、高尔夫球场设施设备业,高尔夫旅游业、高尔夫展览会、高尔夫球场养护业、房地产开发业等等。

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也并不都是顺风顺水,一个行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就一定也会产生相对的问题,高尔夫目前在中国的发展实际上是畸形的。

在中国,高尔夫被冠以了高消费、商业化、贵族化的不当定位,这使高尔夫球运动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堪忧,在公众认知、政策支持、社会参与等各方面面临着一系列困难。

下面就是制约我国高尔夫发展的主要因素成本因素高尔夫在我国的发展一直笼罩在“高”的面纱之下,以致造成它的曲高和寡。

“高税率、高投入、高维护、高管理”,从而增加了高尔夫发展的运作成本。

(一)高税率国家对高尔夫是按娱乐产品税和文化建设税的双重标准来收税的,其中娱乐产品税20%,文化建设税3%,合计23%,而体育产业的收税标准仅为8%,如此高的税率,给高尔夫的发展套上了很大的项颈;(二)高投入国内一个标准18洞的球场投资成本平均为1. 53亿元 , 其中包括多达19项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和一定的流动资金预算。

按照正常状态, 一个高尔夫球场的平均投资回收期为12年, 甚至更长。

地皮成本是造成国内打球贵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尔夫俱乐部投资的近一半是地价。

10(三)高维护草坪和设施的维护管理费用高昂也是制约我国高尔夫发展的一个主要成本因素。

中国现时高尔夫球会90%以上的技术、设备都是依赖国外进口,美国高尔夫研究的数据表明, 在2002年全球20亿美元设备出口额中, 中国占43%, 达8.6亿美元。

(四)高管理高尔夫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本土管理人才的短缺,我国高尔夫球会的管理人才大都需要从国外引进,这无疑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增加了投资成本。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过高的成本因素造成高尔夫发展的生存压力,为了收回成本,俱乐部只有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实现,于是形成了高尔夫的“门槛偏见”,结果导致客源不足,球会难以生存维系,如此恶性循环,不利于我国高尔夫的健康发展。

行业因素:起步晚,不成熟。

高尔夫在我国尚处于起阶段,无论是高尔夫的理论研究,还是关于高尔夫的实践探索,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很多东西都需经过照搬模仿,方能弥补我国高尔夫发展现实的不足。

但我国的国情毕竟有它自身的特色,高尔夫的发展必然要遵循这一规律,不能盲目走捷径。

我国的许多高尔夫俱乐部之所以经营不善,原因还是没有找到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经营运作模式,因此,我国高尔夫的发展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产业规划不合理,产业标准不规范产业归属始终是我国高尔夫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国家的行业划分标准里,高尔夫属于娱乐业,具体指主要面向社会开放的休闲健身娱乐场所和综合体育娱乐场所的管理活动。

12按照这种划分标准,高尔夫属于体育休闲产业的一部分,其产业归属当是体育事业,应该按体育事业的行业标准来规划,而实际上,高尔夫却被“错位”地划分成为娱乐业,相反,作为体育主管部门的国家体育总局又无全权来履行它的职责,这无疑将高尔夫置于“当管不管”之境,以致出现审批途径混乱,税收偏高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尔夫产业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

产业链不健全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必将以健全的产业链作为支撑,如此才能形成规模效益,促进产业的正常运行。

高尔夫产业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集高尔夫竞赛表演、高尔夫用品制造、高尔夫教育培训、高尔夫经营管理、高尔夫传媒广告、餐饮住宿等为一体,任何方面的缺失,都将影响其整体效益的发挥。

我国高尔夫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因此产业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很多问题,诸如高尔夫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模式之困”“品牌之困”“经营之困”三大困境,高尔夫用品的“中国制造”现象,这都是我国高尔夫产业链不健全的具体体现。

故而高尔夫的联动效应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行业人才短缺高尔夫在我国是新兴行业,同其他成熟行业相比,我国高尔夫经营管理人才匮乏,高尔夫从业人员素质低, 专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着我国高尔夫的发展。

而且,我国高尔夫教育事业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高尔夫现实人才短缺这一需求,很多人才不得不依靠引进,加剧了投资成本。

随着高尔夫在我国的深入发展,这一行业对高尔夫从业人才的需求缺口也会进一步扩大。

可见,行业人才短缺仍将成为制约我国高尔夫发展的主要“瓶颈”。

社会媒体因素著名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学者卢元镇教授评价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如是说:“高尔夫在中国受到欢迎的程度与遭到的抵制是同样强烈的,高尔夫在西方经历了百年的发展,而中国在浓缩这个过程,在这个微妙的过程中,高尔夫很容易被当成经济过热、贪大求洋的代名词,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却只服务于小范围的人,对环境的潜在破坏,这是高尔夫受到的主要批评。

”卢教授的这段评论,一语点破高尔夫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

“占地说、环境污染说、形象工程说”“有毒草坪、绿色鸦片”等等成了社会关于高尔夫的普遍认识,说明高尔夫这一健康休闲的体育文化还不能得到人们的接受。

高尔夫球场实际上是被妖魔化了,但事实可以证明它的绿色表里如一。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权威的,但是在国内却缺鲜为人知的组织—GEO(GOLF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高尔夫环境组织是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非赢利性机构,是目前欧洲最权威的高尔夫球场环境认定组织,在全球享有盛誉。

经过GEO多年来与全球高尔夫界的广泛合作,得出的结论就是现代高尔夫球场几乎对环境没有危害。

只要是绿化,就一定避不开用水,目前北京市的公共绿地面积已达到3亿多平方米,折合将近400个18洞高尔夫球场的面积,凭什么城市绿化用水就是为民造福,高尔夫球场用水就是与民争利?城市公益性绿化要花纳税人的钱,是堂而皇之的,高尔夫球场用市场手段进行可经营性绿化,怎么就成了鸡鸣狗盗呢?(此段话摘自崔志强新浪微博)二. 赛事方面高尔夫赛事的规模和性质、高尔夫竞技运动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高尔夫运动发展程度的标志,高尔夫赛事还是推动高尔夫运动开展的重要杠杆。

目前全国每年纳入中高协赛事体系的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大幅度增长,截至2011年7月已有上百起赛事,涵盖了国际、职业、业余、青少年等各个层次,全年赛事总奖金将近上亿美元。

建立了职业、业余、和青少年的积分排名系统和双向选择的办赛模式,各地区各方面承办比赛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赛事申报承办程序得以规范,年度赛事计划提前落实。

在加强项目普及、提高技术水平、增强项目的凝聚力、引导促进训练、出人才出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发挥协会在项目发展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等方面,都发挥了空前的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国内的高尔夫赛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国际性的赛事都很难看到中国球员的身影,原因就是目前我们国内的业余和专业排名以及差点系统都无法和其它国际性赛事主办方衔接。

我们提出能不能按照具体情况,选派国家队球员去参赛,并且争取多给几个名额,但是对方一般都是迟迟不予回复,最后只能遗憾的缺席比赛。

虽然起步比较晚,我国的高尔夫运动水平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和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高尔夫运动员。

如被誉为“中国高尔夫第一人”的张连伟,多年驰骋高尔夫界,成为中国第一个在高尔夫重大赛事中夺冠的高尔夫运动员,为我国高尔夫运动水平的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

现今的后起之秀梁文冲更是锦上添花,多次出征高尔夫赛事,也是战果累累。

二者还在2007年11月的第53届“欧米茄观澜湖高尔夫世界杯”赛上共同演绎“连打带冲”,取得了第11名的好成绩,这也是我国运动员在高尔夫世界杯赛事史上取得的最好成绩,为国家赢得了荣誉,这说明我国的高尔夫运动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 广告传媒方面我国高尔夫传媒广告业有如异军突起,甚是活跃。

电视媒体、广告制作兴盛于高尔夫产业发展的每个角落,为了解和传播国内外高尔夫的发展状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中国高尔夫频道、一系列高尔夫相关杂志,都是这一行业的典型代表,作为传播高尔夫运动的载体,它们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 教育方面高尔夫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需要大众的参与才会有生命力,美国高尔夫的壮大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中产阶级和青少年的参与。

USGA、PGA等美国高尔夫组织发起的“第一发球台”和“给孩子球杆”等活动给了青少年有机会接触高尔夫这项运动,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但是中国与美国的社会性质有很大的不同,许多道路还需要我们去探索,开拓。

目前我国的高尔夫专业教育和培训已涵盖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这几个学历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目标已渐形成。

从总体上看 , 本科院校开办高尔夫专业教育排在首位 , 大专学历层次的教育规模最大 , 中等学校在新增专业目录后也加速扩张,由于市场需求, 我国高尔夫专业教育在今后一个时期必定会有非常大大的发展。

据高尔夫业内人士估算,一家正常运营的高尔夫球场至少需要专业人才350人,按此标准计算,目前中国的400多家高尔夫球场专业人才缺口达10多万人。

而每年高尔夫院校能为高尔夫市场提供的专业人不足1000人,人才供应数量远不能满足巨大的消费需求。

同时,我国现有高尔夫从业人员大都没有受过专业教育或培训,高尔夫球俱乐部只有通过高薪聘请国外专业人才以解高层管理人员短缺的燃眉之急,或降低标准聘用非专业人士来维持高尔夫球场的日常运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