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小调第五交响曲教案

c小调第五交响曲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教授对象:高中一年级
执教教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2 、教学培养学生独立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自我的意志品质,完善自我的人格魅力。

4、理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
5 、学生基本上能够唱出两个主题部分旋律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独立理解音乐作品所描述的情感和音乐主旨。

2 能够简单的区别主题之间的不同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四、教材分析:
贝多芬的生平和重要作品:1770年12月16日,莱茵河畔的波恩诞生了一位音乐巨匠---------贝多芬,这座靠近法国的城市,在
政治上,文化上都比较活泼开放,法国的启蒙主义,德国的狂飙运动及当时德奥实行的的“开明专制”在这里都很有影响。

贝多芬的童年是不幸的,性情暴躁的父亲想把他培养成第二个莫扎特,用打骂的手段让他一连几个小时的练习钢琴。

但是,不幸的童年生活养成了他顽强自立的性格,他钻研音乐,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学,哲学都抱有广泛的兴趣。

1789年,贝多芬19岁在德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影响下创作了合唱《谁是自由人》和《约瑟夫二世》康塔塔,反映了他对“自由,平等原则”的明确信仰。

五、教学方法:
跟唱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互联网、书籍、音响等)收集有关交响音乐,贝多芬与《命运交响曲》地资料,以备这节课交流、补充。

老师:准备相关资料,音响、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两名同学表演见面握手的情景:
1.互相看得见
2.两人蒙上布(背景音乐:命运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表演中品位出什么了吗?
请这两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是呀,身体的残缺给人回带来多大的伤害和心里障碍,就和我们今天要见到的这位音乐家一样,他的双耳失聪,但是却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名字,我们大声说出他的名字——贝多芬。

二、贝多芬简介
1.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贝多芬
2. 出示贝多芬画像,通过神情揣摩他的性格
课件展示,看短片,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主要代表作
师:我想,在贝多芬众多作品中,下面这部作品最能表现他的思想和精神!出示课题:《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三、呈示部音乐片段欣赏
1、主部主题欣赏
a. 欣赏后,课件展示:你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气氛?(阴森恐怖)
师:对于这个主导动机,贝多芬曾对他的朋友说:“命运就师这样敲门的。

”命运交响曲名字也来源于此。

通过这样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命运是好运还是厄运呢?
(厄运)
b. 看谱例,用跟唱法学唱“命运主题”
1= bE 2/4
f 0 3 3 3 | 1 - | 02 22 | 7 - |
(要求力度强)
2、副部主题欣赏
这是一段充满着希望,温馨的抒情旋律,它是作为美好的理想形象而出现的。

1= bE 2/4
p 5 1︱ 7 1︱ 2 6︱ 6 5︱
(跟唱法学唱)
3、两个主题对比
分组讨论:这两个主题给我们印象是否一样?
表演对比:
男同学——命运主题:用强力度演唱,配以敲门动作,模仿厄运敲门的样子;
女同学——抒情主题:用弱力度演唱,用手画线条,表现美好温馨的情感。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世界最出色指挥家之一的奥地利指挥家——卡拉杨,请大家看看他是如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对命运的理解。

全曲欣赏,分组讨论:
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用笔记录欣赏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与命运斗争的历程?可以用线条,图画,词语等等,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

分组讨论:欣赏完,各组同学交流感受,派代表发言。

教师举代表性记录进行点评。

注:(命运与希望,抗争与胜利,压抑与悲愤,雄壮有力与热情冲动。

(通过斗争取得胜利。

对命运的反抗和斗争,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对贵族的厌恶和唾弃,感受着法国大革命的震撼和激荡,对未来的坚定和激昂,和对幸福的渴望等)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取得胜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犹如巨轮正要拔锚起航,前途或遇险滩暗礁,或遇波涛汹涌,但只要坚定自己信念,勇敢的搏击风浪,定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