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当今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人才的最高标准,要让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才,就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

【关键词】创新;实践
“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

因此美术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另外小学美术课没有升学压力,这反而解放了教师,美术教师可以放开手脚,紧跟时代的步伐,大胆实践和探索来搞创新教学。

1 课的内容的选择
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

教师要从课的内容中挖掘出具有创新倾向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起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

教师要灵活掌握课的内容,不一定要完全按课本上的内容讲授,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技能知识点外,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的是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课的信息,使所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的内容中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创新意识。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了,创新教学就不是一句空话。

因此,要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就要选择有利于创新的课的内容。

美术课的内容应该充分突出美感教学,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美感的内容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进而主动选择美。

马克思说:“我们要以美的原则改造世界”。

丰子恺说“美术是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美术跟到哪里。

”在当前的教学中,美术课的任务是让学生自觉运用美来塑造自己以后的人生。

当今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师必须主动的引导学生用美的原则去选择知识和信息,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

另外,美术课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很自然的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要响应江泽民同志所倡导的”以德治国”的原则,教育就应该以德治校,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德为先,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德育价值观。

具备敢于创新的勇气是创新的前提。

有位名人说:“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还跪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并且要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的学术气氛,让学生相信自己具备巨大的创新潜力。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珍惜每一次激情的冲动
吧,这便是生命的意义!”我想这种冲动便是开拓创新和创造的勇气,而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新。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座右铭便是:“怀疑一切”,这种可贵的气质或锐气需要教师发现和保护。

但是仅有创新的勇气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术课的优势在于能开发学生的形象和直觉思维的潜能,既非逻辑性思维。

非逻辑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既是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活泼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经常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始终处于兴奋状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

“任何一种创造性劳动的前提就是身心自由”,艺术课的通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手段,在讲《学画山水画》一课时,我有意识的引导启发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与画意,音乐的旋律、节奏与绘画的通感,既让学生利用通感充分感受到山和水在音乐中的美,又可以有效的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2 改革评价方法
为了改变学生仅想要个好分数的思想,我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总结出了一套适于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他们走出了分数的误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方法是:摒弃分数,采用等级制及评语法,如;你的画色彩太棒了!构图太好了!人物再大些就更好了,诸如此类的话,特别是运用一些积极的有感情色彩的评语特受学生们的欢迎。

其实美术作业原本就浸透了学生的各种情感,有些想象的和抽象的作业可能画面效果不是很好,但也可能是学生构图能力的局限,甚至是因为某些个性的因素使然,教师必须用孩子的眼光,才能够理解和尊重学生,在看似幼稚杂乱的图形和线条中发现他们的才华,体会他们的情感。

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该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耐心的运用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与学生很好地交流的作用,学生也会更好的改正一些错误,这样他们才不会和老师有距离感,只有这样他们才感觉到老师是在欣赏他们的作品,从而增加他们的创作信心。

3 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另外,创新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是分层次地因材施教而不再是单一标准的统一要求。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也就不会有一样的两个学生,分层次教学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水平有较全面地了解,并制定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如我在设计作业的要求里规定:“最好是自己的创意作品,可以借鉴和参考别人的作品,起码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作业中体现。

不许照搬别人的作品,”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单一标准造成的弊端,让每个学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每一节课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 培养合作意识
在未来的社会中,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的优势,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高效发展的需要。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在各方面与人合作,最终建立起与人在道义上的有效合作。

在美术
课中我采取了优势互补的合作能力训练,如我在讲授《设计精美的邮票》一课中,在布置作业的要求里面规定:“可以有几名同学合作,采用绘画,剪纸、立体纸塑等多种方法发挥每个同学的特点,分别参与创意、文字书写、图形绘制、色彩搭配的构思与制作。

”画好的同学专门有人来贴,剪好的同学有人来画,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要想开展创新教学,教师就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

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

因此只有教师认清信息时代的教育要求,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教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才能落实到行动,从而在课堂上进行适应新形式的创新教学,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时效得到大大的提高,以上是本人的一些肤浅观点,有待斟酌,望提出和广大教师共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