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高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十七)

2017高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十七)

2017高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十七)企业战略选择。

(一)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六个因素:(二)成长型战略选择1.成长型战略的特征(1)实施成长型战略企业的发展不一定比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快,但它们往往比其产品所在的市场增长得快。

市场占有率的增长可以说是衡量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成长型战略不仅体现的是绝对市场份额的增加,而且体现了在市场总容量增长基础上相对份额的增加。

(2)实施成长型战略的企业往往取得大大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利润。

由于发展速度较快,这些企业更容易获得较好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超额的利润率。

(3)实施成长型战略的企业倾向于采用非价格的手段同竞争对手抗衡。

如重视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在管理模式上等方面都力求具有竞争优势,以相对更为创新的产品和劳务以及管理上的高效率作为竞争手段。

(4)实施成长型战略的企业倾向于通过创造本身并不存在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来改变外部环境并使之适合自身。

这种引导或创造合适的环境的追求是由其发展战略的特性决定的。

要真正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仅仅适应环境是不够的,影响或改变环境以有利于自身发展更为重要。

2.成长型战略的适用条件(1)成长型战略必须与宏观经济景气度和产业经济状况相适应。

一方面,如果未来阶段宏观环境和行业微观环境较好,企业比较容易获得所需资源,就降低了实施该战略的成本。

另一方面,如果宏观环境的走势都较为乐观,消费品的需求者和投资品需求者都会有一种理性的预期,认为未来的收入会有所提高,因而其需求幅度将会有相应的增长,保证了企业成长型发展战略的需求充足。

(2)成长型战略必须符合政府管制机构的政策法规和条例等的约束。

例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鼓励高新技术的发展,因而一般来说这类企业可以考虑使用成长型战略。

(3)成长型战略与公司可获得的资源相适应。

由于采用成长型战略需要较多的资源投入,因此从企业内部和外部获得资源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

(4)成长型战略与企业文化的适合性。

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以稳定性为其主旋律的话,那么成长型战略的实施就要克服相应的文化阻力。

当然,企业文化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事实上,积极和有效的企业文化的培育必须以企业战略作为指导依据。

(三)稳定型战略选择1.稳定型战略的特征从企业经营风险的角度来说,稳定型战略的风险是相对较小的,对于那些曾经成功的在一个处于上升趋势的行业和一个变化不大的环境中活动的企业会很有效。

稳定型战略从本质上追求的是在过去经营状况基础上的稳定,它具有如下特征:(1)企业对过去的经营业绩表示满意,决定追求既定的或与过去相似的经营目标。

例如,企业过去的经营目标是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市场领先者的地位,稳定型战略意味着在今后的一段时期里依然以这一目标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

(2)企业战略规划期内所追求的绩效按大体的比例递增。

与成长型战略不同,这里的增长是一种常规意义上的增长,而非大规模的和非常迅猛的发展。

例如,稳定型增长可以指在市场占有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总的市场容量的增长,企业的销售额的增长,而这种情况则并不属于典型的成长型战略。

实行稳定型战略的企业,会在市场占有率、产销规模或总体利润水平上保持现状或略有增加,从而稳定和巩固企业现有竞争地位。

2.稳定型战略的适用条件(1)采取稳定型战略的企业,一般处在市场需求及行业结构稳定或者较小动荡的外部环境中,因而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挑战和发展机会都相对较少。

(2)有些企业在市场需求以较大的幅度增长或是外部环境提供了较多的发展机遇的情况下也会采取稳定型战略。

这些企业一般来说是由于资源状况不足,使其抓不住新的发展机会,因而选择相对稳定的战略态势。

(3)企业实施成长型战略后,市场占有率等过高可能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攻击和政府的干预,因此,企业在一定时期选择稳定型战略。

(4)一些企业管理者不愿意承担风险,或为了避免增长过快带来的管理难度,也适宜于选择稳定型战略。

(四)收缩型战略选择收缩型战略的特征及适用条件如下:的孕育期;另一方面,衰退期的企业财务实力依然较强,有现有产业做后盾,高负债融资战略对企业自身而言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根据投资战略中快速增长型投资和低增长型投资的特点,相应融资战略有两种类型:内容策略方法快速增长和保守融资战略对于快速增长型企业,创造价值最好的方法是新增投资,而不是可能伴随着负债筹资的税收减免所带来的杠杆效应。

因此,最恰当的融资战略是那种最能促进增长的策略(1)维持一个保守的财务杠杆比率,它具有可以保证企业持续进入金融市场的充足借贷能力;(2)采取一个恰当的、能够让企业从内部为企业绝大部分增长提供资金的股利支付比率;(3)把现金、短期投资和未使用的借贷能力用作暂时的流动性缓冲品,以便于在那些投资需要超过内部资金来源的年份里能够提供资金;(4)如果非得用外部筹资的话,那么选择举债的方式,除非由此导致的财务杠杆比率威胁到财务灵活性和稳健性;(5)当上述方法都行不通时,采用增发股票筹资或者减缓增长低增长和积极融资战略对于低增长型企业,通常没有足够好的投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出于利用负债筹资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动机,企业可以利用良好的经营现金尽可能多地借入资金,并进而利用这些资金回购自己的股票,从而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1)通过负债筹资增加利息支出获取相应的所得税利益,从而增进股东财富;(2)股票回购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从而推高股价;(3)在财务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高财务杠杆比率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激励动机,促进其创造足够的利润以支付高额利息(一)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的、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具体包括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二)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和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行政事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应当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三)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处置项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行政单位购置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按下列程序报批:(1)对于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或者超标准配置的资产,原则上由主管部门进行调剂,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跨部门、跨地区的资产调剂应当报同级或者共同上一级的财政部门批准资产配置(1)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并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要求提交相关材料(2)事业单位向财政部门申请用财政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资产的(包括事业单位申请用财政性资金举办大型会议、活动需要进行的购置),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2)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单位资产状况对行政单位提出的资产购置项目进行审批事业单位向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申请项目经费的,有关部门在下达经费前,应当将所涉及的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购置事项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3)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各单位可以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年度部门预算,并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将批复文件和相关材料一并报同级财政部门,作为审批部门预算的依据。

未经批准,不得列入部门预算,也不得列入单位经费支出(3)事业单位用其他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资产的,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应当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资产(1)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方式包括单位自用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以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使用(2)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政单位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2)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3)行政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须事先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4)行政单位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所形成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资产处置(1)行政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1)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2)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的处置,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应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注意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需审批的事项需要先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再按照规定报财政部门审批或备案,这体现了政府分级监管的原则;(2)事业单位收入来源较多,要区分财政性资金和其他资金;(3)事业单位在经过审批后,可以将国有资产进行对外投资和担保,但行政单位是不可以的,并且对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没有硬性规定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具体管理按相应规定执行。

(四)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评估、清查和报告1. 资产评估:当国有资产拍卖、转让和置换,或事业单位合并、分立、清算、改制或以非货币资产进行对外投资等情形发生时,需要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应当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

2. 资产清查: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益认定、资产核实和完善制度等。

3.资产登记报告:事业单位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经同级财政部门授权的主管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产权登记包括占有产权登记、变更产权登记和注销产权登记。

(本文来自东奥会计在线)。

相关主题